第2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莫聲谷見宋青書嘴唇都被咬破,更是心疼不已,伸手一抹他唇下血痕,失聲道:「大夫,還有多久?」

  王大夫這套針法一共三十六針,取人體後背三十六處大穴,激發元氣起死回生。此時已下了二十三針,他聽聞宋青書連聲喊著要回武當,先前又聽莫聲谷喊他「青書」,當即心下一驚,隱約懷疑他的身份。

  原來武當收容災民活生民無數,在民間攢下偌大名聲,是以王大夫雖說遠在秦嶺,卻也聽過宋青書的俠名。這些年來武當勢力盤踞鄂湘兩地,又因程立言之故,不少大儒如宋濂、楊維楨等人先後來到武當安置。他們在鄂湘兩地為幼童講學,自選官員與元廷劃江而治,不少文人墨客爭相為武當著書作傳。如今在百姓心中,武當掌門張三丰雖說名滿天下,然而他畢竟年紀老邁,精力有限,他朝成就亦是有限。卻是武當三代首座宋青書身負天下之望,據稱此人濟世安民、用兵攻伐樣樣了得,天下黎民俱盼宋青書領導武當義軍揭竿而起推翻元廷。更有坊間流言,前朝皇帝姓宋,宋少俠也姓宋,自是前朝後裔,定當收復河山!相比之下,明教義軍雖與元廷打得如火如荼,竟遠不如武當在民間的聲望高。而明教的三支義軍分別以韓山童、郭子興、徐壽輝為主,明教教主張無忌雖在武林中享有盛名,在黎民百姓中卻是名聲不顯。

  王大夫雖不敢確認此人是否正是武當首徒宋青書,只是他生平最恨病人不知自愛,便暗自心道:無論是與不是,都要好好教訓一番令他謹記,日後再不敢胡亂生病!想到此處,他手下更重了三分,只慢條斯理地道:「別急,還有十針。」

  王大夫加重力道,宋青書的身體頓時一激,渾身如篩糠一般瑟瑟發抖。他心知肚明王大夫刻意留難,偏又痛地說不出來話,只含淚望著莫聲谷,盼著莫聲谷救他一救。莫聲谷萬般不忍,只好伸手捂住他的雙眼,假作不知。

  莫聲谷的手掌之下,宋青書的雙睫好似脆弱的羽蝶一般不住顫動。不多時,那雙長睫慢慢暈濕,仍不住地掃來掃去將莫聲谷的掌心也刷地濕漉漉的。莫聲谷只覺掌心陣陣酥麻,且這股酥麻自他的掌心一直傳到他的心裡去,使他難受卻又不舍離去,他心下一頓,不由升起一種異樣的感受。

  這十針熬得極之艱難,待最後一針落下,宋青書固然是渾身一松,便是莫聲谷也忍不住呼出一口氣,額上竟也逼出了不少冷汗。耳邊只聽得王大夫嘿嘿笑道:「你這侄兒到是硬氣,如今還清醒著!老夫針下,他還是第一人!」

  宋青書在莫聲谷懷裡哆嗦了半天,幾艱難方鬆開牙關擠出一句:「你這……庸、醫!」武當山下的薛大夫也是一代名醫,同樣長於針灸之術。宋青書幾次傷病都是薛大夫出手,可卻從沒有一次這麼痛過。

  王大夫眼神一變,義正詞嚴地道:「如今病只治了一半,再以烈火炙烤針尾,便大好了!」

  王大夫話音一落,宋青書便抽搐了一下。莫聲谷滿是同情地望了他一眼,只道:「定要如此嗎?」

  「若要斷根,只能如此。」王大夫神色鎮定地道。

  莫聲谷點點頭,忽然伸手扣住王大夫的手腕,沉聲道:「我這侄兒若是有何三長兩短,我要你死無葬身之地!」

  王大夫卻是無所畏懼地微微一笑,取來了棉布、烈酒與火燭。以棉布裹住針尾,浸上烈酒,再以火燭點燃。王大夫只點燃了第一針宋青書便是一聲慘叫,他緊緊拽住莫聲谷的衣袖,落淚道:「七叔,救我!不治了!不治了!七叔!」

  莫聲谷被宋青書哭地一陣心慌意亂,急忙抓住王大夫的手,不令他繼續點火。

  王大夫極不認同地望了莫聲谷一眼,責備道:「愛之適足以害之!」

  莫聲谷面上一紅,他亦知今日表現失態,往日他可不曾這般心軟。只是要他放手不理,他又著實做不到。

  王大夫見狀,不由一聲嘆息,當即單刀直入地開口發問:「你這侄兒可是武當宋青書宋少俠?」

  莫聲谷不明所以,只胡亂點頭。

  王大夫眼見驗明正身,即刻直起身朗然道:「宋少俠,你身負天下之望,怎得這般不知自愛?你且看你這一身傷,便是二十年的老江湖也不會如你這般!你還不肯好好治,大夫開了藥不願喝,非要一拖再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可曾好生愛惜?你今日覺得痛,那便對了!痛才記得住,日後不會輕易再傷著!」

  莫聲谷聞言登時一怔,有些事當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他還記得青書幼時分明很是嬌氣,那時大哥過分疼愛,養地青書驕縱無比,一點小病都要鬧得武當上下不得安寧。也正是因為如此,當無忌孩兒回到武當,又因身中玄冥神掌苦熬時日,兩相比較當真是高下立判。如今想來,或許在那時大夥心中便有成見:相比青書,無忌孩兒卻是懂事省心多了!然而多年過去,青書早改了脾氣,如今他這一身傷便是大夫見了也心驚肉跳,可為何武當上下反而習以為常不甚牽掛?想到此處,他不禁滿額冷汗,隱約發覺或許有什麼大大的錯了!

  宋青書卻充耳不聞,只大聲叫道:「讓無忌去負!讓無忌去!他比我能幹百倍,讓他去負天下之望!我不治了!不治了!」

  此言一出,莫聲谷登時拉下臉來,鬆開王大夫,堅定地道:「請大夫施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