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像yù蓋彌彰。
蕭景陵問,你還是信不過那蘇敏兒麼?
映闕點頭。眉心微微擰著,腦海中浮現出立瑤飽滿白皙的模樣。她想了一陣,反問蕭景陵,公司里,會有人知道韓雲松和蘇敏兒的關係麼?
什麼意思?蕭景陵不解。
映闕苦笑著,說道,我總是覺得,他們之間,或許有一些事qíng,是旁人不知道的。可是,要如何才能知道呢?
話畢,那苦笑,似偷偷地挪了位置,轉移到蕭景陵英俊的五官上。他看定了凝神發呆的映闕。看她的側臉,尖尖的下巴,小巧的鼻樑,稀疏的眉,微薄的唇,他忽然覺得,這女子原是生得極漂亮的,像一塊璞玉,缺乏雕琢,須得細看,才能領略了她的美。只是,在輪廓間,又透出幾許蒼涼,與坎坷。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呢。他希望是。他希望她是平順而幸福的。
很希望。很希望。
【認罪書】
不幾日,蘇敏兒死了。
在映闕和蕭景陵去過西餐廳之後,第二天,第三天,蘇敏兒像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請假,沒有上班。西餐廳的老闆氣急了,隨便派了人,去她的住所。
敲門,無應聲。
那時候,據蘇敏兒的鄰居講,前天夜裡,八九點的時候,蘇敏兒急匆匆地跑了出去,還撞壞了隔壁小孩新買的紙燈籠。
派去的人無功而返。餐廳里,單方面決定解除了蘇敏兒的一切職務,另聘他人。
直到第四天,鄰居當中,有人每每經過蘇敏兒的房門口,總能聞到一些噁心酸臭的味道。xing子最急噪的,終是忍不住,使勁拍著門板喊,裡面的人你在gān嘛呢。
裡面的人,你在gān嘛呢?
這句話,像一句咒語,牽出了翡翠色的chuáng單上,安然閉目的屍體。因為那房子實在太陳舊,房門不牢靠,拍門的男人,三下五除二,竟然將門鎖給拍斷了。
第10節:表象和殘局(2)
只聽得,吱呀一聲響,門開了。
男人看見蘇敏兒蒼白蒼白的,仰面躺著,chuáng單平整,家具井然,屋內所有的陳設,都像是剛剛才被清洗過。那些凝固了的紅色血跡,在地板上,開出妖嬈的gān涸的花朵,似一個又一個正在燃燒的頭顱,特別顯眼,特別明亮。
男人嚇傻了。
蘇敏兒是割破了自己手腕上的動脈,血流過多至死的。在她窗前的書桌上,有一張信紙,經過簡單的鑑定,那的確是出自蘇敏兒的手筆。
信的內容,大致是寫,她對韓雲松此人,有無比的憎恨,因為他曾經借著酒醉,對她施bào,玷污了她的清白,爾後,兩個人的關係不清不楚的,又糾纏了一陣。她因為不甘於韓雲松用如此兒戲甚至卑劣的手段對待她,遂決定殺了他,以泄心頭之憤。但人雖死,復了仇,自己卻心難安,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老闆突然向她問話,她想他大約是知道了一些什麼,她怕自己遲早也躲不過律法的制裁,終於決定以死來了結此事,求一個徹底的解脫。
而翌日的新聞紙上,將這則事件,命名為,畏罪自殺。轟動一時的名畫家韓雲松被殺案,就此結束。但有人覺得,案件至此,仍然疑點重重。
【釋放】
天很藍。放晴了。成片的柳絮雲,絲絲縷縷。只是在盡頭處,被太陽光鑲上金邊的,仍舊是一串深厚的暗灰色的雲層。
似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分不清這世界,究竟一覽無餘,還是,暗藏玄機。
在那之前,映闕對著報紙發呆。無端端地,手抖,脊柱涼。黑白的照片記錄了蘇敏兒死時的悽慘。平靜的面目下,似有暗礁,海嘯,颶風,統統席捲而過,寸糙不生。
她竟這樣死去。
映闕心難安。說不清肺腑里五臟里骨骼血脈間,究竟是何滋味。
她也曾思忖,為何偏偏這樣巧,當他們找到蘇敏兒,蘇敏兒就死了。鄰居說蘇敏兒在夜裡匆忙出了門,她會是去做什麼呢?她的死,會不會跟她這一趟出門去做的事qíng有關?甚至,她真的是畏罪自殺麼?無數的疑問,在映闕的腦里jiāo織,理不出頭緒。
但蕭景陵說,這些問題,就留給警察廳去處理吧。你原本就不應該cha手的,你要的,只是你妹妹的清白,不是嗎?
映闕點了點頭。也許是吧。
在那之後,映闕抖擻了jīng神,好整以暇地,站在警察廳門口。就像小時侯等著好心的鄰居在年夜發糖果一樣。總歸是喜悅的。
終於,立瑤出來了。昏暗的門裡面,漸漸凸現出她的輪廓。挺拔的胸,纖細的腰,傾斜的肩,修長的腿。還有瘦削的兩腮和下巴。
立瑤笑了,歡天喜地向著映闕跑過來。
姐姐,我沒事了。她說,謝謝你,謝謝你,姐姐。
映闕替她整理凌亂的頭髮,還有數天不曾更換過的髒衣裳,眼睛有輕微的潤濕。她說,你瘦了,臉色也不好看,這樣子,要是爹娘看見了,有多心疼啊。
立瑤頓時噤了聲,埋下頭去。一提及爹娘,她周身不自在。她闖了如此大的禍,皆因為她任xing退學,她辜負了爹娘的期待,他們那樣辛苦節儉,每個月每個月地給她籌集在南京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卻只崇尚奢華虛榮的生活。她平日裡在那間百貨做接待員,看見富貴的或英俊的男子,笑靨如花。那些男子偶爾邀她去舞會,送給她漂亮的禮裙和首飾,她歡喜不已,她覺得自己越發接近夢寐以求的那種生活。當她終於有機會做月份牌女郎,仿佛守得雲開見月明了,誰知道,現實和美夢翻了臉,大好的前程,忽然一落千丈。
最後,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此時亦倉皇了,不曉得,接下來要怎麼辦才好。
第11節:表象和殘局(3)
映闕心中明澈,低聲道,你總應該隨我回去,給爹娘一個jiāo代吧。
嗯。立瑤輕輕地應了一聲。
【留戀處】
要回去了吧。回蘇和鎮。不曉得,又是何年何月,方能再踏足南京。
秦淮橋下水,舊是六朝月。
煙雨惜繁華,chuī簫夜不歇。
這娟秀旖旎的南京。這磅礴雜亂的南京。這謎一樣疏遠的陌生的南京。在忽然之間,變成了凋零的,惆悵的,晦澀的。
映闕站在蕭宅的大門外,蕭景陵站在她的對面,他們之間沒有任何障隔,他們之間卻似鋪了一座無形的山,一片隱匿的海。
真的,要走了嗎?
嗯。映闕輕聲道,我來,是向你道謝,謝謝你願意相信我和我妹妹,謝謝你給我們機會,你是我們藍家的大恩人,這個恩,我不會忘。一定不會。
蕭景陵苦笑,你還會再到南京來嗎?
映闕搖頭。她說,不知道。那語氣,神態,都是極渺茫的。立瑤遠遠地站著,看著他們偶爾簡單地張張嘴,偶爾又沉默,她嗅到一股凝重的氣息,這氣息,似乎將方圓百里的一切都染灰了。
姐姐。她喊她,我們要走了,船不等人的。
有一闕詞,留戀處,蘭舟催發。
前人說,多qíng自古傷離別。
而此時,此景,怎麼不說是縱然有滿腹辭藻,也成無語凝噎。端端的,冷落了,一番良辰好景,箇中萬樣風qíng。
那麼,保重了。
嗯,保重。
說罷,映闕轉身。一步一步。越來越遠。卻又突然聽得蕭景陵在背後緩緩說道,你是聰明的女子,留在那樣的小鎮上,荒廢了。
映闕怔住。
又回過身去。正對上蕭景陵複雜的眼光。這一次,他的笑容里,有難得的虛弱。不似以前那樣懾人心魄了。
映闕沒有說什麼,很禮貌地,微微欠了欠身,還他一笑。旁邊的樹林裡,低徊的雀鳥,時而安靜,時而聒噪,似在重複地詢問著誰,這就是終結了嗎?
這,就是終結了嗎?
【嫡長子】
阮家的運酒船。泊在岸邊。遠遠地,能看見船上忙碌的工人。立瑤歡歡喜喜地喊著,喂,喂,然後努力地朝船上的工人們揮了揮手。
那些人,都認得藍家的兩位姑娘。
映闕不知怎的,望著沒有波瀾的河面,腦子裡總是翻湧出她誦讀過的那些古詩。傷心橋下chūn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留下瀟湘去。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chūn去也,天上人間。然後,心底全是一片自嘲。
立瑤問,姐姐,你是不是有心事,這一路都不見你說話。
沒有。沒有。哪來的心事呢。映闕笑道。這時候船正要起錨,背後來了人,對映闕和立瑤喊,兩位姑娘,暫且進艙里坐著吧。
她們應下。
回身的時候,看見一名陌生的男子,正對著她們微微笑。那笑容帶著憨實,又間藏了些許不易被察覺的滄桑。
立瑤嘴快,問,你是誰?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你。
男子道,我姓阮,阮清閣。
阮清閣。
阮家長子。亦是阮老爺振國唯一的嫡子。幼時,阮清閣體弱多病,相士言其命運多舛,八字硬,須得在山中有廟的地方靜養,化解其尖銳不祥之氣,且二十六歲以前,不得返還。
阮振國信了。他是寧可信其有。畢竟阮清閣那麼重要。
這件事qíng,整個蘇和鎮的人都知道。映闕和立瑤也不例外。她們聽那男子一介紹,立刻明白了,極客套地向他招呼,喚他,阮大少爺。
阮清閣數天前回到蘇和鎮,他已年滿二十六歲了。這對阮家來講無疑是一件喜事,阮振國擺了隆重的酒宴為愛子接風洗塵,然後,遂將運酒的事jiāo給他打理。阮清閣聽說偶爾會有鄉鄰借運酒之時渡江往返於南京,他見過駝背的李大叔,賣涼茶的胡大嬸,還有在碼頭做搬運的張三和王五,卻從未見映闕和立瑤,心中直感嘆,原來蘇和鎮還有這樣清秀可人的年輕女子,如三月里盛開的桃花。他雖然不是貪圖美色的猥褻之輩,但也禁不住微微地陶醉了。
只是,阮清閣那樣悠長的閃躲的眼神,仍然滴水不漏地,被立瑤捕捉了去。她問他,是幾時回到蘇和鎮,在外面的這些年,過了怎樣的生活。阮清閣對答如流。他們就像闊別許久的老朋友一般,絮絮叨叨,閒話家常。
而那個時候,映闕還在船尾。風撩動她的衣角。她在風裡聽見杳杳的人聲,似一曲琵琶,一首詞,一闕歌。
南京應該很美。
但是,她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了。良久良久,才終於嘆出一口氣來。真真是,流水落花chūn去也,天上人間。
而別時容易,見時難。
第12節:今宵風月知誰共(1)
第四章今宵風月知誰共
【不得志】
蘇和鎮。平靜的隱匿的小鎮。阡陌縱橫。經商的,務農的,淡然來去。似乎跟從前沒有變化。但似乎,才離開了不太久的一段時間,觀察竟這般仔細了,就好像,這一眼望過,又不知今夕是何年。
蕭景陵問,你還是信不過那蘇敏兒麼?
映闕點頭。眉心微微擰著,腦海中浮現出立瑤飽滿白皙的模樣。她想了一陣,反問蕭景陵,公司里,會有人知道韓雲松和蘇敏兒的關係麼?
什麼意思?蕭景陵不解。
映闕苦笑著,說道,我總是覺得,他們之間,或許有一些事qíng,是旁人不知道的。可是,要如何才能知道呢?
話畢,那苦笑,似偷偷地挪了位置,轉移到蕭景陵英俊的五官上。他看定了凝神發呆的映闕。看她的側臉,尖尖的下巴,小巧的鼻樑,稀疏的眉,微薄的唇,他忽然覺得,這女子原是生得極漂亮的,像一塊璞玉,缺乏雕琢,須得細看,才能領略了她的美。只是,在輪廓間,又透出幾許蒼涼,與坎坷。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呢。他希望是。他希望她是平順而幸福的。
很希望。很希望。
【認罪書】
不幾日,蘇敏兒死了。
在映闕和蕭景陵去過西餐廳之後,第二天,第三天,蘇敏兒像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請假,沒有上班。西餐廳的老闆氣急了,隨便派了人,去她的住所。
敲門,無應聲。
那時候,據蘇敏兒的鄰居講,前天夜裡,八九點的時候,蘇敏兒急匆匆地跑了出去,還撞壞了隔壁小孩新買的紙燈籠。
派去的人無功而返。餐廳里,單方面決定解除了蘇敏兒的一切職務,另聘他人。
直到第四天,鄰居當中,有人每每經過蘇敏兒的房門口,總能聞到一些噁心酸臭的味道。xing子最急噪的,終是忍不住,使勁拍著門板喊,裡面的人你在gān嘛呢。
裡面的人,你在gān嘛呢?
這句話,像一句咒語,牽出了翡翠色的chuáng單上,安然閉目的屍體。因為那房子實在太陳舊,房門不牢靠,拍門的男人,三下五除二,竟然將門鎖給拍斷了。
第10節:表象和殘局(2)
只聽得,吱呀一聲響,門開了。
男人看見蘇敏兒蒼白蒼白的,仰面躺著,chuáng單平整,家具井然,屋內所有的陳設,都像是剛剛才被清洗過。那些凝固了的紅色血跡,在地板上,開出妖嬈的gān涸的花朵,似一個又一個正在燃燒的頭顱,特別顯眼,特別明亮。
男人嚇傻了。
蘇敏兒是割破了自己手腕上的動脈,血流過多至死的。在她窗前的書桌上,有一張信紙,經過簡單的鑑定,那的確是出自蘇敏兒的手筆。
信的內容,大致是寫,她對韓雲松此人,有無比的憎恨,因為他曾經借著酒醉,對她施bào,玷污了她的清白,爾後,兩個人的關係不清不楚的,又糾纏了一陣。她因為不甘於韓雲松用如此兒戲甚至卑劣的手段對待她,遂決定殺了他,以泄心頭之憤。但人雖死,復了仇,自己卻心難安,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老闆突然向她問話,她想他大約是知道了一些什麼,她怕自己遲早也躲不過律法的制裁,終於決定以死來了結此事,求一個徹底的解脫。
而翌日的新聞紙上,將這則事件,命名為,畏罪自殺。轟動一時的名畫家韓雲松被殺案,就此結束。但有人覺得,案件至此,仍然疑點重重。
【釋放】
天很藍。放晴了。成片的柳絮雲,絲絲縷縷。只是在盡頭處,被太陽光鑲上金邊的,仍舊是一串深厚的暗灰色的雲層。
似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分不清這世界,究竟一覽無餘,還是,暗藏玄機。
在那之前,映闕對著報紙發呆。無端端地,手抖,脊柱涼。黑白的照片記錄了蘇敏兒死時的悽慘。平靜的面目下,似有暗礁,海嘯,颶風,統統席捲而過,寸糙不生。
她竟這樣死去。
映闕心難安。說不清肺腑里五臟里骨骼血脈間,究竟是何滋味。
她也曾思忖,為何偏偏這樣巧,當他們找到蘇敏兒,蘇敏兒就死了。鄰居說蘇敏兒在夜裡匆忙出了門,她會是去做什麼呢?她的死,會不會跟她這一趟出門去做的事qíng有關?甚至,她真的是畏罪自殺麼?無數的疑問,在映闕的腦里jiāo織,理不出頭緒。
但蕭景陵說,這些問題,就留給警察廳去處理吧。你原本就不應該cha手的,你要的,只是你妹妹的清白,不是嗎?
映闕點了點頭。也許是吧。
在那之後,映闕抖擻了jīng神,好整以暇地,站在警察廳門口。就像小時侯等著好心的鄰居在年夜發糖果一樣。總歸是喜悅的。
終於,立瑤出來了。昏暗的門裡面,漸漸凸現出她的輪廓。挺拔的胸,纖細的腰,傾斜的肩,修長的腿。還有瘦削的兩腮和下巴。
立瑤笑了,歡天喜地向著映闕跑過來。
姐姐,我沒事了。她說,謝謝你,謝謝你,姐姐。
映闕替她整理凌亂的頭髮,還有數天不曾更換過的髒衣裳,眼睛有輕微的潤濕。她說,你瘦了,臉色也不好看,這樣子,要是爹娘看見了,有多心疼啊。
立瑤頓時噤了聲,埋下頭去。一提及爹娘,她周身不自在。她闖了如此大的禍,皆因為她任xing退學,她辜負了爹娘的期待,他們那樣辛苦節儉,每個月每個月地給她籌集在南京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卻只崇尚奢華虛榮的生活。她平日裡在那間百貨做接待員,看見富貴的或英俊的男子,笑靨如花。那些男子偶爾邀她去舞會,送給她漂亮的禮裙和首飾,她歡喜不已,她覺得自己越發接近夢寐以求的那種生活。當她終於有機會做月份牌女郎,仿佛守得雲開見月明了,誰知道,現實和美夢翻了臉,大好的前程,忽然一落千丈。
最後,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此時亦倉皇了,不曉得,接下來要怎麼辦才好。
第11節:表象和殘局(3)
映闕心中明澈,低聲道,你總應該隨我回去,給爹娘一個jiāo代吧。
嗯。立瑤輕輕地應了一聲。
【留戀處】
要回去了吧。回蘇和鎮。不曉得,又是何年何月,方能再踏足南京。
秦淮橋下水,舊是六朝月。
煙雨惜繁華,chuī簫夜不歇。
這娟秀旖旎的南京。這磅礴雜亂的南京。這謎一樣疏遠的陌生的南京。在忽然之間,變成了凋零的,惆悵的,晦澀的。
映闕站在蕭宅的大門外,蕭景陵站在她的對面,他們之間沒有任何障隔,他們之間卻似鋪了一座無形的山,一片隱匿的海。
真的,要走了嗎?
嗯。映闕輕聲道,我來,是向你道謝,謝謝你願意相信我和我妹妹,謝謝你給我們機會,你是我們藍家的大恩人,這個恩,我不會忘。一定不會。
蕭景陵苦笑,你還會再到南京來嗎?
映闕搖頭。她說,不知道。那語氣,神態,都是極渺茫的。立瑤遠遠地站著,看著他們偶爾簡單地張張嘴,偶爾又沉默,她嗅到一股凝重的氣息,這氣息,似乎將方圓百里的一切都染灰了。
姐姐。她喊她,我們要走了,船不等人的。
有一闕詞,留戀處,蘭舟催發。
前人說,多qíng自古傷離別。
而此時,此景,怎麼不說是縱然有滿腹辭藻,也成無語凝噎。端端的,冷落了,一番良辰好景,箇中萬樣風qíng。
那麼,保重了。
嗯,保重。
說罷,映闕轉身。一步一步。越來越遠。卻又突然聽得蕭景陵在背後緩緩說道,你是聰明的女子,留在那樣的小鎮上,荒廢了。
映闕怔住。
又回過身去。正對上蕭景陵複雜的眼光。這一次,他的笑容里,有難得的虛弱。不似以前那樣懾人心魄了。
映闕沒有說什麼,很禮貌地,微微欠了欠身,還他一笑。旁邊的樹林裡,低徊的雀鳥,時而安靜,時而聒噪,似在重複地詢問著誰,這就是終結了嗎?
這,就是終結了嗎?
【嫡長子】
阮家的運酒船。泊在岸邊。遠遠地,能看見船上忙碌的工人。立瑤歡歡喜喜地喊著,喂,喂,然後努力地朝船上的工人們揮了揮手。
那些人,都認得藍家的兩位姑娘。
映闕不知怎的,望著沒有波瀾的河面,腦子裡總是翻湧出她誦讀過的那些古詩。傷心橋下chūn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留下瀟湘去。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chūn去也,天上人間。然後,心底全是一片自嘲。
立瑤問,姐姐,你是不是有心事,這一路都不見你說話。
沒有。沒有。哪來的心事呢。映闕笑道。這時候船正要起錨,背後來了人,對映闕和立瑤喊,兩位姑娘,暫且進艙里坐著吧。
她們應下。
回身的時候,看見一名陌生的男子,正對著她們微微笑。那笑容帶著憨實,又間藏了些許不易被察覺的滄桑。
立瑤嘴快,問,你是誰?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你。
男子道,我姓阮,阮清閣。
阮清閣。
阮家長子。亦是阮老爺振國唯一的嫡子。幼時,阮清閣體弱多病,相士言其命運多舛,八字硬,須得在山中有廟的地方靜養,化解其尖銳不祥之氣,且二十六歲以前,不得返還。
阮振國信了。他是寧可信其有。畢竟阮清閣那麼重要。
這件事qíng,整個蘇和鎮的人都知道。映闕和立瑤也不例外。她們聽那男子一介紹,立刻明白了,極客套地向他招呼,喚他,阮大少爺。
阮清閣數天前回到蘇和鎮,他已年滿二十六歲了。這對阮家來講無疑是一件喜事,阮振國擺了隆重的酒宴為愛子接風洗塵,然後,遂將運酒的事jiāo給他打理。阮清閣聽說偶爾會有鄉鄰借運酒之時渡江往返於南京,他見過駝背的李大叔,賣涼茶的胡大嬸,還有在碼頭做搬運的張三和王五,卻從未見映闕和立瑤,心中直感嘆,原來蘇和鎮還有這樣清秀可人的年輕女子,如三月里盛開的桃花。他雖然不是貪圖美色的猥褻之輩,但也禁不住微微地陶醉了。
只是,阮清閣那樣悠長的閃躲的眼神,仍然滴水不漏地,被立瑤捕捉了去。她問他,是幾時回到蘇和鎮,在外面的這些年,過了怎樣的生活。阮清閣對答如流。他們就像闊別許久的老朋友一般,絮絮叨叨,閒話家常。
而那個時候,映闕還在船尾。風撩動她的衣角。她在風裡聽見杳杳的人聲,似一曲琵琶,一首詞,一闕歌。
南京應該很美。
但是,她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了。良久良久,才終於嘆出一口氣來。真真是,流水落花chūn去也,天上人間。
而別時容易,見時難。
第12節:今宵風月知誰共(1)
第四章今宵風月知誰共
【不得志】
蘇和鎮。平靜的隱匿的小鎮。阡陌縱橫。經商的,務農的,淡然來去。似乎跟從前沒有變化。但似乎,才離開了不太久的一段時間,觀察竟這般仔細了,就好像,這一眼望過,又不知今夕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