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她看了蘇老太君一眼,又是一笑,“我說句俗話,郁夫人莫要見怪,這貴府不光是點心精巧,就連郁家千金也都招人憐愛。”
鄭氏扶在木扶手上的指尖隱隱捏緊,面上不動聲色,“國公夫人謬讚,是您看得起那皮猴兒。”
蘇老太君放下茶盞,接過嬤嬤手中的帕子慢慢擦了擦唇,緩聲道:“不瞞郁夫人,老身此次前來,原是受我這侄女兒所託,讓尋個平陽城周遭德高望重的長輩,替我那侄孫走一遭。但事在人為耳,誠心為上,於是老身便親自走了這一遭,來替我侄孫兒誠心的求娶貴府千金。”
鄭氏聽見這話入了耳,尤覺得格外不真實,一面心道自家姑娘哪裡當的起韓國公府世子,一面又覺著,自家姑娘又哪裡當不起?
她這般想,一時不知說什麼,乾癟癟的只道出一句,“真是承蒙老太君與國公夫人看得起,我家那個......”
蘇夫人接了話,“郁夫人謙遜,孩子我是親眼瞧見過的,生的好顏色不說,人也端莊大氣溫婉賢良,誰瞧見了不艷羨?”
蘇老太君繼續道:“我那侄孫兒,今年二十餘二,職拜朝中樞密都承旨,也算是英年俊才.....”
聽到此處,鄭氏突有些坐不住,閆韓侯府世子又何止是英年俊才四個字可描的?
蘇氏似是瞧出她的不安,便道:“郁夫人莫要因此擔憂,我此次前來自是誠心的,若是你覺得有何疑慮只管說便是。”
鄭氏沉吟片刻,“實是突然,老太君和國公夫人原諒則個,待我與良人商議.....”
“這是自然。”蘇氏點頭道,“我已讓國公爺路過通州,先去拜訪郁大人。”
國公爺.....去拜訪郁大人...
鄭氏險些又坐不住,想起那封被丟進抽匣未來得及看的書信。起先她思忖著,若是國公府因門邸頗高,自視顯貴因此而慢怠了自家姑娘,她必得義正言辭的拒了這門婚事。
卻從未想過,韓國公夫人竟然請來了蘇老太君,光是這樣的架勢已經給足了誠意,更何況這般謙遜的口氣,當真是少之又少見。
蘇老太君道:“商議是應當的,兒女終身大事,做父母的自然慎重。”
“只是......”她喝了口茶,慢慢道:“並非老身自誇,三歲看老,禕兒也曾在老身膝下呆過一陣子,這個孩子定然值得託付。”
鄭氏心裡‘哎唷’一聲,道:“您嚴重了,我只是心憂著我家那孩子。”
蘇老太君一笑,“那自是子孫的福氣與造化。”
蘇氏招來身後的嬤嬤,朝鄭氏奉去一冊子,“今日前來,正是為此事,還有些個薄禮。”
鄭氏不經意掃過冊子上,足足三十樣有餘。
這,,,,,來意昭然。
“二是.....”蘇氏又笑:“若是郁夫人方便,且等郁大人的消息,不防先讓先生去合合兩個孩子的八字,若是郁夫人這頭肯了,那自是皆大歡喜,哪怕不成也算結成一段善緣。”
話點到此處,鄭氏自是明白,肯與不肯都在郁家,若是不成也無妨。
蘇氏這般為人,不由得讓鄭氏對她妥了幾分心,不光是面面俱到,還是個善心人,又是這樣的身份,崇陽郡蘇家出來的人,規矩禮性自然沒得說。
她轉頭吩咐錢媽媽去院中取寫了郁桃生辰八字的紅帖,一面想起,應當先見一見韓家這位世子,便問,“說來笑話,久聞韓世子盛名,卻不曾有機會一見。”
蘇氏瞭然一笑:“禕兒今日府衙事務耽擱了,等晚些,我自讓他登門拜會郁夫人。”
“勞煩世子辛苦來一趟。”
鄭氏心裡才算落了穩實。
.
蘇氏取走郁桃的八字紅帖,順便留下韓禕的八字,不忘問上一句,郁府拜的是哪處的先生?
這算命先生,各處有各處的風俗,鄭氏一向不大信這些,請的也是普化寺的大師。
蘇氏讓她妥心,說這八字會快馬送至司天監仔細查看。
鄭氏面上帶著笑,心裡卻覺得這算不上什麼好事。司天監是天子腳下的人,閆韓侯府與宮中的那層干係在,自然能一用,但若是說出對阿桃命格不利的話,豈不是一言定生死,與這韓世子尚且成不了婚便罷,以後又當如何?
她還是擔憂閆韓侯府權勢如此,若阿桃過去,又怎麼自處?
閒話一陣,老太君有些咳嗽,蘇氏瞧著時辰,且談的差不多,便要離去。
且那楊氏與郁苒二人,從臨安往平陽城來回奔波,鄭氏吩咐管事騰出郁苒從前的院子,供二人留宿。
爾後,她親自將客送上馬車,在門檐下站了許久才返身回院中。
管事來報,說楊氏與二小姐已安頓好,又另指了會做飯的廚子去那頭。
鄭氏點點頭,獨自坐定片刻,從抽匣中拿出早晨未看的信。
粗略掃過,通篇皆是在感嘆阿桃這番造化,要她務必好生招待韓國公夫人,切莫意氣用事。
鄭氏忍不住冷笑,當真是瞎了眼,未曾瞧出郁歲游這般阿諛奉承又鼠目寸光之人。
錢媽媽自外頭進來,手裡捧著的正是閆韓家送來的禮單。
與尋常官宦人家上門提親別無二致,只是瞧過東西,才發現送來的都是上上層。
鄭氏扶在木扶手上的指尖隱隱捏緊,面上不動聲色,“國公夫人謬讚,是您看得起那皮猴兒。”
蘇老太君放下茶盞,接過嬤嬤手中的帕子慢慢擦了擦唇,緩聲道:“不瞞郁夫人,老身此次前來,原是受我這侄女兒所託,讓尋個平陽城周遭德高望重的長輩,替我那侄孫走一遭。但事在人為耳,誠心為上,於是老身便親自走了這一遭,來替我侄孫兒誠心的求娶貴府千金。”
鄭氏聽見這話入了耳,尤覺得格外不真實,一面心道自家姑娘哪裡當的起韓國公府世子,一面又覺著,自家姑娘又哪裡當不起?
她這般想,一時不知說什麼,乾癟癟的只道出一句,“真是承蒙老太君與國公夫人看得起,我家那個......”
蘇夫人接了話,“郁夫人謙遜,孩子我是親眼瞧見過的,生的好顏色不說,人也端莊大氣溫婉賢良,誰瞧見了不艷羨?”
蘇老太君繼續道:“我那侄孫兒,今年二十餘二,職拜朝中樞密都承旨,也算是英年俊才.....”
聽到此處,鄭氏突有些坐不住,閆韓侯府世子又何止是英年俊才四個字可描的?
蘇氏似是瞧出她的不安,便道:“郁夫人莫要因此擔憂,我此次前來自是誠心的,若是你覺得有何疑慮只管說便是。”
鄭氏沉吟片刻,“實是突然,老太君和國公夫人原諒則個,待我與良人商議.....”
“這是自然。”蘇氏點頭道,“我已讓國公爺路過通州,先去拜訪郁大人。”
國公爺.....去拜訪郁大人...
鄭氏險些又坐不住,想起那封被丟進抽匣未來得及看的書信。起先她思忖著,若是國公府因門邸頗高,自視顯貴因此而慢怠了自家姑娘,她必得義正言辭的拒了這門婚事。
卻從未想過,韓國公夫人竟然請來了蘇老太君,光是這樣的架勢已經給足了誠意,更何況這般謙遜的口氣,當真是少之又少見。
蘇老太君道:“商議是應當的,兒女終身大事,做父母的自然慎重。”
“只是......”她喝了口茶,慢慢道:“並非老身自誇,三歲看老,禕兒也曾在老身膝下呆過一陣子,這個孩子定然值得託付。”
鄭氏心裡‘哎唷’一聲,道:“您嚴重了,我只是心憂著我家那孩子。”
蘇老太君一笑,“那自是子孫的福氣與造化。”
蘇氏招來身後的嬤嬤,朝鄭氏奉去一冊子,“今日前來,正是為此事,還有些個薄禮。”
鄭氏不經意掃過冊子上,足足三十樣有餘。
這,,,,,來意昭然。
“二是.....”蘇氏又笑:“若是郁夫人方便,且等郁大人的消息,不防先讓先生去合合兩個孩子的八字,若是郁夫人這頭肯了,那自是皆大歡喜,哪怕不成也算結成一段善緣。”
話點到此處,鄭氏自是明白,肯與不肯都在郁家,若是不成也無妨。
蘇氏這般為人,不由得讓鄭氏對她妥了幾分心,不光是面面俱到,還是個善心人,又是這樣的身份,崇陽郡蘇家出來的人,規矩禮性自然沒得說。
她轉頭吩咐錢媽媽去院中取寫了郁桃生辰八字的紅帖,一面想起,應當先見一見韓家這位世子,便問,“說來笑話,久聞韓世子盛名,卻不曾有機會一見。”
蘇氏瞭然一笑:“禕兒今日府衙事務耽擱了,等晚些,我自讓他登門拜會郁夫人。”
“勞煩世子辛苦來一趟。”
鄭氏心裡才算落了穩實。
.
蘇氏取走郁桃的八字紅帖,順便留下韓禕的八字,不忘問上一句,郁府拜的是哪處的先生?
這算命先生,各處有各處的風俗,鄭氏一向不大信這些,請的也是普化寺的大師。
蘇氏讓她妥心,說這八字會快馬送至司天監仔細查看。
鄭氏面上帶著笑,心裡卻覺得這算不上什麼好事。司天監是天子腳下的人,閆韓侯府與宮中的那層干係在,自然能一用,但若是說出對阿桃命格不利的話,豈不是一言定生死,與這韓世子尚且成不了婚便罷,以後又當如何?
她還是擔憂閆韓侯府權勢如此,若阿桃過去,又怎麼自處?
閒話一陣,老太君有些咳嗽,蘇氏瞧著時辰,且談的差不多,便要離去。
且那楊氏與郁苒二人,從臨安往平陽城來回奔波,鄭氏吩咐管事騰出郁苒從前的院子,供二人留宿。
爾後,她親自將客送上馬車,在門檐下站了許久才返身回院中。
管事來報,說楊氏與二小姐已安頓好,又另指了會做飯的廚子去那頭。
鄭氏點點頭,獨自坐定片刻,從抽匣中拿出早晨未看的信。
粗略掃過,通篇皆是在感嘆阿桃這番造化,要她務必好生招待韓國公夫人,切莫意氣用事。
鄭氏忍不住冷笑,當真是瞎了眼,未曾瞧出郁歲游這般阿諛奉承又鼠目寸光之人。
錢媽媽自外頭進來,手裡捧著的正是閆韓家送來的禮單。
與尋常官宦人家上門提親別無二致,只是瞧過東西,才發現送來的都是上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