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婆子呵腰賠笑, “衝撞了拾已姑娘, 婆子也是怕耽擱了,那送信的來人像是哪府上的管家,如今人還在門口候著。”
說著,她從袖中掏出兩封信。
拾已不曾細看,從她手裡接過,順手掏出一粒碎銀,“送信辛苦,拿去買茶吃。”
婆子眼睛一亮,連聲道:“唷,本是做下人應當做的,哪能收姑娘的賞。”
她雖如此說,手卻伸的極快。
在婆子手快挨上時,拾已將手一合,只道:“你當是我的賞,卻不知這是夫人的賞?”
婆子愣了下,片刻反應過來,諂媚中露出幾分慎重,“是是是,郁府是夫人當家做主,奴婢自然省得。”
拾已點點頭,跨進屋中,將婆子的話原原本本稟告鄭氏。
郁桃伸著手,任丫鬟往手指上裹紗布,漫不經心道:“什麼管事?”
鄭氏將一封信放入抽匣,開了另外一隻暗金色帖式。
只是粗略掃過,她心下猛地一驚,一掌將帖子按在桌上。
果不然,前兩日正如她猜測那般,這位看似隱名埋姓的貴人,真是衝著她家阿桃而來。
鄭氏的動靜驚了郁桃。她‘哎喲哎喲’叫著,讓丫鬟輕點,不忘問鄭氏:“哪裡來的書信,把您給嚇得。”
鄭氏沒好氣的看她一眼,愈發覺得手中的帖子過於沉重,半響捱出口氣,像是想通了似的,自言自語道:“當真是傻人傻福,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說罷,鄭氏讓丫鬟勻筆墨,鄭重回了一帖,吩咐錢媽媽親自將帖子送出去。
安排完,她轉身進了內間,招來丫鬟伺候梳洗更衣。
郁桃往錢媽媽的背影看去,又見鄭氏進了內間。她想起被母親丟在匣子中的信,便道:“那封信被您丟在抽屜里還未看呢。”
鄭氏的聲音隔著屏風從裡頭不緊不慢的傳出來,“那是你爹的家書,想來也不要緊了,晚些再看就是。”
於此郁桃便更無興致一覽,懶洋洋仰在榻上,讓拾已給自己的指頭包的略微好看些。
但不出片刻,郁桃被鄭氏從清風軒中轟出來,只一句吩咐留給拾已‘將姑娘收拾的略微平頭正臉些,莫讓人瞧著就不穩實端莊。’
郁桃莫名其妙的摸摸鼻尖,望著郎朗晴日,回想鄭氏這般大陣仗,實在想不明白。
拾已跟在後頭,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只言不發。
.
這頭,不過晌午才過,又幾架馬車登門而來,浩浩蕩蕩的架勢,驚得臨近府邸的門房悄悄開了半扇門查看。
鄭氏在影壁前,遠遠望著馬車上下來的人,楊氏攜著郁苒,想是因為那位夫人尚且不知道段郁兩家之事。
她再往後看,看見那位夫人領著僕婦往後走,待馬車帘子掀開,鄭氏冷不丁暗自心驚,忙不迭往門外迎去。
那形容古樸的雕欄馬車上,頭戴金絲竄寶玉攢額的老太太,扶著嬤嬤的手走下來,滿頭蒼白的髮絲整整齊齊攏在鬢邊。
這位老夫人,崇陽郡蘇家如今最德高望重的長輩,宮中太后親封的一品誥命,賜百陽夫人,想是官家夫人中無人不識得。
鄭氏心裡跟兜了瓢水似的,晃晃悠悠,曉得這瓢水終究會灑出來,卻知道何時會灑出來。
她抵著氣兒,瞧著面上不慌不亂的,藏住驚訝模樣,蹲膝見禮:“.....蘇老太君。”
老太太帶著幾分天然的慈目,緩緩點頭。
蘇老太君身側的上前嬤嬤扶起鄭氏,蘇氏攜住她的手,露出笑來,“郁夫人莫要見怪,原是我閆韓侯府慕名而來,又擔心夫人因此而多慮。”
這話說得客氣,鄭氏哪敢承下,只露出一個恍然的神情:“倒是我愚鈍,不曾認出韓國公夫人。”
蘇老太君笑道:“哪裡是你愚鈍,明明杞心沒規沒矩,這會兒又心憂將你們怠慢了,特意去信往崇陽郡請我,勞身多年不出門,如今為著晚輩之事倒是很值得走一遭。”
鄭氏愣了下,霎是沒想到蘇老太君打開天窗說亮話,半響才回過神,連忙側身迎客入門:“蘇老太君遠道而來,郁府自是蓬蓽生輝。”
楊氏與郁苒二人落在後面,方才那樣的場合沒有機會說上話,這會兒子瞧見閆韓侯府鄭重的態度,心裡不由幾分艷羨。
“親家母還真是好福氣。”
鄭氏瞥她一眼,低聲冷哼,“哪有親家有福氣,娘家嫂嫂竟是韓國公夫人。”
楊氏訕笑道:“貴人一心如此,哪裡是我能阻攔的呢?”
鄭氏眼不看她,往廊上去。
楊氏轉念一想,跟上去又道:“況且姐姐心如明鏡,如何能不知道呢?”
鄭氏皺了皺眉,暗罵一聲晦氣,沒有再理會她,偏頭吩咐丫鬟去大姑娘院中看一看,可否收拾齊整了。
一行人在廳堂入座,丫鬟看茶,案几上早早盛放著模樣精緻的點心。
鄭氏其實並不大明白韓國公夫人與蘇老太太今日的來意,若只是相看,想必這一眾人也太過大動干戈。
因此,鄭氏只笑著起話頭,謙遜道:“府上粗茶淡點,還望蘇老太君與國公夫人莫要嫌棄。”
蘇氏抿著茶,聞言一笑:“郁夫人客氣話,這樣的碧螺春哪裡是粗茶呢?還有這點心,樣樣精緻可人。”
說著,她從袖中掏出兩封信。
拾已不曾細看,從她手裡接過,順手掏出一粒碎銀,“送信辛苦,拿去買茶吃。”
婆子眼睛一亮,連聲道:“唷,本是做下人應當做的,哪能收姑娘的賞。”
她雖如此說,手卻伸的極快。
在婆子手快挨上時,拾已將手一合,只道:“你當是我的賞,卻不知這是夫人的賞?”
婆子愣了下,片刻反應過來,諂媚中露出幾分慎重,“是是是,郁府是夫人當家做主,奴婢自然省得。”
拾已點點頭,跨進屋中,將婆子的話原原本本稟告鄭氏。
郁桃伸著手,任丫鬟往手指上裹紗布,漫不經心道:“什麼管事?”
鄭氏將一封信放入抽匣,開了另外一隻暗金色帖式。
只是粗略掃過,她心下猛地一驚,一掌將帖子按在桌上。
果不然,前兩日正如她猜測那般,這位看似隱名埋姓的貴人,真是衝著她家阿桃而來。
鄭氏的動靜驚了郁桃。她‘哎喲哎喲’叫著,讓丫鬟輕點,不忘問鄭氏:“哪裡來的書信,把您給嚇得。”
鄭氏沒好氣的看她一眼,愈發覺得手中的帖子過於沉重,半響捱出口氣,像是想通了似的,自言自語道:“當真是傻人傻福,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說罷,鄭氏讓丫鬟勻筆墨,鄭重回了一帖,吩咐錢媽媽親自將帖子送出去。
安排完,她轉身進了內間,招來丫鬟伺候梳洗更衣。
郁桃往錢媽媽的背影看去,又見鄭氏進了內間。她想起被母親丟在匣子中的信,便道:“那封信被您丟在抽屜里還未看呢。”
鄭氏的聲音隔著屏風從裡頭不緊不慢的傳出來,“那是你爹的家書,想來也不要緊了,晚些再看就是。”
於此郁桃便更無興致一覽,懶洋洋仰在榻上,讓拾已給自己的指頭包的略微好看些。
但不出片刻,郁桃被鄭氏從清風軒中轟出來,只一句吩咐留給拾已‘將姑娘收拾的略微平頭正臉些,莫讓人瞧著就不穩實端莊。’
郁桃莫名其妙的摸摸鼻尖,望著郎朗晴日,回想鄭氏這般大陣仗,實在想不明白。
拾已跟在後頭,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只言不發。
.
這頭,不過晌午才過,又幾架馬車登門而來,浩浩蕩蕩的架勢,驚得臨近府邸的門房悄悄開了半扇門查看。
鄭氏在影壁前,遠遠望著馬車上下來的人,楊氏攜著郁苒,想是因為那位夫人尚且不知道段郁兩家之事。
她再往後看,看見那位夫人領著僕婦往後走,待馬車帘子掀開,鄭氏冷不丁暗自心驚,忙不迭往門外迎去。
那形容古樸的雕欄馬車上,頭戴金絲竄寶玉攢額的老太太,扶著嬤嬤的手走下來,滿頭蒼白的髮絲整整齊齊攏在鬢邊。
這位老夫人,崇陽郡蘇家如今最德高望重的長輩,宮中太后親封的一品誥命,賜百陽夫人,想是官家夫人中無人不識得。
鄭氏心裡跟兜了瓢水似的,晃晃悠悠,曉得這瓢水終究會灑出來,卻知道何時會灑出來。
她抵著氣兒,瞧著面上不慌不亂的,藏住驚訝模樣,蹲膝見禮:“.....蘇老太君。”
老太太帶著幾分天然的慈目,緩緩點頭。
蘇老太君身側的上前嬤嬤扶起鄭氏,蘇氏攜住她的手,露出笑來,“郁夫人莫要見怪,原是我閆韓侯府慕名而來,又擔心夫人因此而多慮。”
這話說得客氣,鄭氏哪敢承下,只露出一個恍然的神情:“倒是我愚鈍,不曾認出韓國公夫人。”
蘇老太君笑道:“哪裡是你愚鈍,明明杞心沒規沒矩,這會兒又心憂將你們怠慢了,特意去信往崇陽郡請我,勞身多年不出門,如今為著晚輩之事倒是很值得走一遭。”
鄭氏愣了下,霎是沒想到蘇老太君打開天窗說亮話,半響才回過神,連忙側身迎客入門:“蘇老太君遠道而來,郁府自是蓬蓽生輝。”
楊氏與郁苒二人落在後面,方才那樣的場合沒有機會說上話,這會兒子瞧見閆韓侯府鄭重的態度,心裡不由幾分艷羨。
“親家母還真是好福氣。”
鄭氏瞥她一眼,低聲冷哼,“哪有親家有福氣,娘家嫂嫂竟是韓國公夫人。”
楊氏訕笑道:“貴人一心如此,哪裡是我能阻攔的呢?”
鄭氏眼不看她,往廊上去。
楊氏轉念一想,跟上去又道:“況且姐姐心如明鏡,如何能不知道呢?”
鄭氏皺了皺眉,暗罵一聲晦氣,沒有再理會她,偏頭吩咐丫鬟去大姑娘院中看一看,可否收拾齊整了。
一行人在廳堂入座,丫鬟看茶,案几上早早盛放著模樣精緻的點心。
鄭氏其實並不大明白韓國公夫人與蘇老太太今日的來意,若只是相看,想必這一眾人也太過大動干戈。
因此,鄭氏只笑著起話頭,謙遜道:“府上粗茶淡點,還望蘇老太君與國公夫人莫要嫌棄。”
蘇氏抿著茶,聞言一笑:“郁夫人客氣話,這樣的碧螺春哪裡是粗茶呢?還有這點心,樣樣精緻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