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簡玉衡喟嘆:“終於能痛痛快快地打一場了,在京這些日子,可把我們憋壞了。”

  嘖……又一個好戰分子。蕭瑾不用想,也知道他是什麼態度。

  算了算了, 蕭瑾選擇沉默。

  如此大的陣仗, 民間也不至於一點風吹草動都沒聽說。對於出征一事, 朝廷並沒有宣揚,不知道的仍舊不知道, 但是消息靈通的, 一早就知道了是什麼個情況。

  不過他們雖然聽說了, 卻從不覺得朝廷做的有什麼出格的。

  在他們看來, 蜀國之前對不住他們在先, 明明與夏國素有交情, 卻還聯合齊國對他們聖上下手,可以說根上就壞了。

  這樣的蜀國,便是滅了也是他們咎由自取,反正錯的不可能是他們夏國。

  如今夏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比之從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人都是有心的,知道好歹,更知道離了朝廷離了蕭瑾自己什麼都不是。所以別說這回只是跟著燕國進宮蜀國了,哪怕蕭瑾他們真就做了十惡不赦遺臭萬年的錯事,他們也樂得給蕭瑾開脫。

  更有喜歡看熱鬧的,直接去賭場來了一盤,堵他們要幾個月才能將蜀國滅掉。

  有人賭半年,有人賭三個月,還有人格外離譜,居然下注半個月就能將蜀國一網打盡。

  偏偏這些人還振振有詞:“如今夏國兵力強盛,打一個蜀國罷了,哪用得著多久?”

  “齊國從前那般厲害,不也輕輕鬆鬆拿下了?蜀國可是連齊國的指甲蓋都比不上,算什麼?”

  這樣的論調不止在民間有,軍中也有。

  蕭瑾聽在耳邊,對他們的盲目自信表示欽佩。這大概是出於夏國這兩年的發展的負面影響吧,兼之對外征戰也未曾輸過,這才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可蕭瑾還沒有昏頭,知道蜀地那地方易守難攻,沒準他們真的要在這兒跌個跟頭。

  也只有跌了個跟頭,這些人才會知道謙虛為何物。

  蕭瑾這邊已經在往西推進,燕國這邊更是加快了進程。對於夏國不聲不響地派兵一事,燕國早有預料。

  司徒恭與賀辭早就分析過了,依照如今這個形式,夏國絕對不可能放任他們單獨去攻打蜀國,畢竟,夏國也害怕他們將整個蜀國收入囊中。

  賀辭這段時間心事重重,蜀地他們勢在必得,但是此次戰事過後,拿什麼態度面對夏國卻是一件棘手的事。

  賀辭甚至還跟司徒恭道:“夏國從前並不好戰,如今聽聞咱們出兵,也迫不及待跟上,可見夏國朝廷好戰之風漸漸起來了,來日未必不會將矛頭對準燕國。”

  光拼兵力的話,賀辭確實是不擔心的,但是夏國財力雄厚,糧食充足,又占據長江之險,假以時日,必成大患。若是當初在夏國微末的時候,就一舉拿下該有多好?如今便不用費這些心了。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能像賀辭一樣對夏國滿是敵意。朝中不乏有親近夏國的,聞言便不由自主地替夏國說起了話:“依我看,夏國多半沒有這樣的野心,丞相會不會誤會了?”

  誤會,賀辭淡淡一笑,反問:“你猜,他為何策反林檀?”

  策反林檀,不過是為了滅蜀國而準備的,若說夏國沒野心,誰信呢?

  任何一個有建樹的君王,想必都會有統一天下的野望。

  對話的那人啞口無言。

  賀辭轉向司徒恭:“夏國不得不防。便是夏國皇帝沒有野心,可朝廷里的那些文官武將卻不是善茬。”

  就他所知,那邊朝中自宰相到六部尚書,再到底下大大小小的武將,沒有一個是好的。賀辭真心實意地建議:“此次滅了蜀國之後,便得早做打算了。”

  免得到時候被夏國反咬一口。

  這話他已不是第一次說了,司徒恭每每聽此,神情都格外凝重,因為他知道,賀辭的擔心沒有錯。從前在關在的時候,司徒恭便想揮兵南下,占領中原,他看中的地方,其實不僅僅只有齊國,更有夏國。

  若是當初夏國沒有抵得住齊國的進宮,那麼燕國恐怕就不是聯合夏國挖齊國的牆角,而是放任齊國一舉將江南之地拿下,再一鼓作氣,將齊國之地、江南之地盡數收入麾下。

  ——突然開竅的蕭瑾,是這中間唯一的變數,未來也是他統一路上唯一的阻礙。

  “你放心,朕心裡有數。”司徒恭道。

  蕭瑾說他心裡有數,多半是敷衍,可司徒恭卻從不敷衍。他記說了這句話,便表明自己已有對策了。

  賀辭聽此才沒多言。

  得了這一句,也不枉費他近日裡時常叮囑了。

  一月之後,兩路大軍不聲不響地抵達了蜀國邊境。

  蕭瑾繞開了林檀的國中之國,但為了讓她放心,還特意寫了一封書信給她,保證夏國此次絕對不會動楚國。

  繞過楚國便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他寫封信並沒有給林檀多少安慰。透過信,她仍舊感受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迫感。

  蕭瑾的意思,是讓她暫避鋒芒,但林檀又怎麼可能甘心落到如此被動的局面?她不願變成砧板上的魚肉,思慮再三,只能提起□□,對韓攸與薛仁道:“規整大軍,後日啟程攻蜀。”

  哪怕最後楚國滅於燕國之手,在此之前,她也要堂堂正正地替林家將仇給報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