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崇明還是頭一次聽到聖上說這樣的話,聽著仿佛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卻又是一派胡言,張崇明便笑道:“聖上所擔憂的,不過是夏國與燕國終有交戰的那一日罷了。”

  蕭瑾頷首。

  “只是,燕國顯然視蜀國如囊中之物,即便您想留著,燕國為未必願意,此事絕不是您一人的意願便能定下的。如今若放任燕國不管,不是助長了他國氣焰?蜀國雖小,男丁卻有不少,若都歸了燕國,燕國實力必定大漲,屆時他吞併蜀國又想同夏國出手,咱們便更疲於應對了。不如這次主動插手,與燕國平分了蜀中之地,如此才不至於讓他們大占便宜,聖上您說是不是?”

  蕭瑾被他一句話戳中了痛腳。

  確實如此,就算他想要保下蜀國,燕國為不樂意,說不定人家就想二分天下,最後統一南北呢。

  原文裡不正是這樣的走向嗎?

  馮慨之打量了一下蕭瑾的臉色,恍惚間好像明白了什麼來,他朗聲道:“聖上莫不是怕燕國了?”

  蕭瑾身子一僵,誰怕了?他怕什麼了?

  馮慨之卻越發篤定:“您應該不會是一直覺得,夏國對上燕國毫無勝算,如此才想保著蜀國將兩兵對壘之時往後拖一拖吧?”

  蕭瑾有點惱怒:“朕何曾這麼想過了?”

  馮慨之失笑,就嘴硬吧。

  不過他也算是知道癥結了,馮慨之哭笑不得:“燕國雖說兵強馬壯,但如今咱們夏國也今非昔比了,咱們或許兵力謙遜於燕國,但是財力卻遠勝於他。更不用提,如今江淮之地、兩廣之地都是遠近聞名的大糧倉,又有蘇大人如今治理得僅僅有條、初見富饒之相的東北糧倉,更不用說,咱們還有許久不曾拿出來的火炮。如此這般,便是耗著咱也能把燕國給耗死,何必妄自菲薄呢?”

  王從武一聽他說兵力不如燕國,不樂意了:“眼下兵力是稍遜於對方,一兩年後,誰強誰弱還不一定呢?”

  他們不僅有能上陣殺敵的精兵強將,還有一大批能刺探敵情的朱雀軍,應了聖上那“無理”的要求,王從武愣是又訓練出一批足足有三千人的朱雀軍。這支軍隊一出,絕對能讓燕國人喝一壺的。

  王從武自信滿滿地道:“聖上實在不必擔心打不過,咱們夏國國力蒸蒸日上,多少人真心實意想要歸順都不能的,這回若是收了蜀國之地,您便能知道夏國有多受歡迎了。”

  王從武足夠自信能在這點上壓過燕國。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說的比唱的還要好聽,幾乎讓蕭瑾真的相信夏國已經強大到,能跟燕國平起平坐的地步了。

  只是他多少還存留了一些理智,知道不能被他們蠱惑。但蜀國看樣子是真的沒救了,雖然蕭瑾不知道他們對蜀國怎麼就那麼不喜,但誠如他們所言,夏國不能放任燕國毫無節制地擴張了。

  既然不能坐視不管,那就……打吧。

  只能對不住蜀國了,不過此番只是換了個皇帝,他們又不弒殺,想必蜀國的民眾應當不介意吧。當然,真介意也沒用了。

  蕭瑾點頭答應,下頭的幾個大臣全都暗暗竊喜。

  誰知道他們籌劃了這麼久,反而是借著燕國的手才最終達成了目的。

  不管了,反正這回燕國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馮慨之都已經暗暗計劃好了,若是燕國存心要打,那他們就跟著;倘若這次只是個誤會,他們就跟燕國透露夏國要開徵的消息,就不信燕國能忍得住。

  好在……燕國沒讓他們做多費心思。

  從這兩個月打聽到的情況看,燕國的確有意進攻蜀國,且司徒恭也沒打算瞞著蕭瑾,所以夏國人打聽消息才打聽得那麼順暢。

  為顯誠心,夏國朝廷為對燕國透露了一些那就是此次開戰,夏國也會鼎力相助。

  蕭瑾每日都在關注燕國與蜀國的動向,至於大軍演練及出征等繁瑣小事,既要猜測燕國會出多少的兵力,又得擔心三國若是交戰的話,屆時又會生出什樣的亂子來,還有林檀。

  好不容易將幾座城治理得井井有條,如今才站穩腳跟,就碰到了這樣的事。蜀國沒了,燕國能放過林檀?

  似乎不太可能。

  就是司徒恭不願意計較,他的追隨者也不會放任不管。

  所以,蕭瑾還得憂心如何給林檀善後。

  但燕國的動作比蕭瑾想像的還要快,不過一月功夫,燕國已經準備妥當,欲南征蜀國了。

  有馮慨之卻等人日日催促,蕭瑾不得不出兵跟上,生怕晚了半步。

  第191章 邊境 ◇

  ◎危險的蜀國◎

  這次的出征, 蕭瑾總感覺自己像是在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他一直以為,夏國目前主要的重心還是得用在發展上面, 哪怕是養豬都比打仗來得強, 但是他的大臣們卻不這麼想。

  大軍開拔那日,蕭瑾對著王從武欲言又止。

  王從武心裡門清,但他知道這回咱還是冷著臉聖上比較好, 所以狠了狠心選擇忽視。

  蕭瑾撓了撓下巴,心裡有點涼, 轉向跟他差不多年歲的簡玉衡。

  誰料簡玉衡正望著底下烏壓壓一片的大軍,戰意澎湃。若是可以,他不知想踏平蜀地, 甚至還想順便踏平燕國,替聖上一統天下。只可惜, 如今尚且沒有這個條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