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會不會說話,不會說話可以不用說,他在外頭瀟灑地正高興,這時候說回宮未免太過掃興。

  蕭瑾敷衍地道:“再說吧。”

  馮慨之也知道他正在興頭上,若非必要,他也不想說這樣掃興的話,但是張丞相那邊已經來了好幾封信,話里話外都是催促聖上趕緊回去。這仗都已經打完了,是該回去好生料理朝中事了。齊國的這幾塊地方雖好,但是夏國才是他們的根基,總不能撿了西瓜丟了芝麻吧。

  馮慨之唉聲嘆氣:“不是微臣想催您回去,是朝中那些大臣都盼著領回去,您畢竟是一國之君,長久不回去是什麼事兒呢?”

  蕭瑾也知道這是自己躲不不過的一件事兒,他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後拖:“好了好了,朕知道了,會仔細考慮的。你寫封信給張丞相,讓他不要著急,朕心裡有數。”

  馮慨之默默道,您有數才怪呢。

  今兒若不是他提起來,聖上斷不會想起回的事情。

  蕭瑾的確如此。

  他這段時間在外頭玩耍玩不亦樂乎,早就忘了從前在宮裡過的是什麼日子了。自由自在的日子過多了,人也就貪心起來了,想要一直如此。

  無奈他的臣子不同意。

  沒辦法,蕭瑾只能將回宮的事情提上日程。

  再之後,蕭瑾重點輕點了一下自己攻打齊國過後四處搜羅的金銀財寶。這次他可算是賺大發了,遷移東北一事後,竟還剩下一筆錢。

  這筆錢暫時也沒有什麼急的用處。他跟司徒恭的確攻城了,每到一處便打一仗,但實則兩人心中都有所計較,不會把自己日後的地盤給弄壞了,最多也就只損壞了城門,餘下皆未動。不論是燕京還是山東,亦或是東北一帶,原先是什麼樣,如今大抵還是什麼樣,要修繕的地方也不多,替蕭瑾省下了好大一筆開支。

  戰後重建沒這個必要,蕭瑾便將心思放在了書院裡頭。

  說起來,他一直想在各地開設書院跟武院,但因為經費有限,並未辦得多好。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問題。這回總算是有了一大筆盈餘,若是不用完實在是可惜,於是蕭瑾大手一揮,將這筆錢全都砸進夏國的教育大計之中,並點了禮部尚書韓仲文全權負責此事,另在之前各地未中進士的舉人裡頭選取文先生跟武先生,盡數放到學院中充當夫子,替夏國經營好這科舉大業。

  蕭瑾還給這些官府開設的學院定了極低的束脩,就是貧寒家庭,咬咬牙也是可以上得起學,讀得起書的。

  可束脩低,便容易入不敷出。就他們手頭目前的錢來看,這些學院撐個兩三年的運作是不成問題的,至於往後如何,那就只能往後再說了。總之這些學院不能倒,便是拆東牆補西牆,強行穩住這些學院,那也是值得的。如今還不能覆蓋整個夏國,等日後有錢了,再慢慢填不上。

  這畢竟是一個向上的通道。

  對於原先齊國之地,蕭瑾也儘量做到了一視同仁。

  書院造得很快,因為都是用之前原有的屋子改造的。各地書院建好之後,蕭瑾從夏國境內抽調了一部分舉人來教授文武之道,又下令在民間招募有識之士,讓他們去書院授課。

  這些授課的夫子也是有品階的,只是品階不高,除了教書也沒有別的職務。

  但好歹,也算是夏國正經的一個小官兒。

  還真有齊國人願意當這個夫子。他們從前是齊國人,然齊皇已經沒了,齊國皇室男丁也死完了,徹底沒了念想。為了往後生計,向夏國投誠才是明智之舉。

  來的都是當地的讀書人,武師傅倒是也有,只是很少。

  不過怎麼說,教書的班子是湊齊了,蕭瑾只能寄希望於他們真能教出棟樑之材來。

  王從武對齊國人一向防備心很重,見蕭瑾如此任用齊國人,便道:“聖上您就不怕這些齊國人包藏禍心?”

  蕭瑾糾正他:“齊國都已經忘了,他們如今可不是齊國人,是夏國人。”

  王從武這話也讓蕭瑾想起來,估計夏國人有不少還抱有這樣的偏見,回頭他得下一封詔書,好好警醒一下夏國人,順便安撫安撫新得的百姓們。

  然而這種說辭依舊說服不了王從武:“齊國剛被滅國,這些人是否有二心,咱們也不知道,聖上您還是不要把他們想的太好。”

  蕭瑾笑著說:“只是讓他們去教個書,又不是讓他們入朝為官,他們縱有異心,又能做得了什麼呢?何況每個書院裡頭還有夏國的舉人,你信不過他們,還信不過這些舉子嗎?”

  王從武擰著眉頭。

  蕭瑾繼續說:“提防肯定是要提防的,但若是將他們劃入夏國之後還將他們視為外族之人,對他們百般歧視,豈不是逼著他們有反心?到時候更會鬧出許多事端來。比起差別對待讓他們心生怨恨,不如放開了手,看看他們能不能教出好學生來。若是能,再提拔提拔他們也在情理之中。日久天長之後,他們自然也知道夏國跟齊國是不同的,朕有這個自信,讓他們最後只效忠於夏國。”

  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才是蕭瑾努力的目標。他不指望國家有多強大,但是心一定要齊。

  王從武還真被勸動了幾分,最後決定作罷。

  當然最主要的因還是,這些人不過只是當了教書先生,若是別的,他不會這麼輕易罷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