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廣一帶已經成了體系,後頭的事兒換個尋常人都能做,但是東北這邊還沒開始,需得找個專業的、鎮得住場子的人來發號施令。巧了,蘇仿就正合適。

  不過到底讓人家兩頭忙活,蕭瑾不僅給他提了三級,更許了不少封賞,看得馮慨之都眼熱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聖上分憂本就是理所應當,上給他那麼多東西又何必呢?這不是浪費麼。”

  還不如給他呢,他還能替皇上分憂,日日說好話,哄皇上開心呢。

  蕭瑾毫無顧忌地翻個白眼:“你怎麼這麼看不得蘇大人?要不朕將這賞賜給你,你替蘇大人前往東北指點農事,如何?”

  馮慨之嚇得瘋狂搖頭。

  蕭瑾見他知道怕了,又嚇唬了一句:“往後再敢拿蘇大人胡說八道,就把你也攆去遼中,同那高句麗做伴兒去!”

  馮慨之立馬閉上嘴吧,得了,他還是少說兩句吧。

  他已經是過期的御前紅人了,比不得蘇仿,如今正盛寵優渥呢。

  羨慕!嫉妒!

  浩浩蕩蕩地大軍從燕京出發,直接前往遼東一帶。

  這事兒燕京的百姓也一早聽說了。遼東那地方,多少年了都是不毛之地,沒有一丁點兒好起來的意思。齊國百姓大都牴觸那個地方。

  可蕭瑾股動人的法子卻高明得很,實在讓人無法不心動。

  除了給房還給衣裳,甚至還給糧種借農具,這……這天大好消息,把燕京城的百姓都砸的不輕,就連上東一帶的貧苦百姓也仿佛雲裡霧裡,理不清頭緒。

  這條件誘人是挺誘人的,可就是太好了點,好到他們不知真假,不敢親信。

  萬一是假的呢?

  萬一夏國那邊就是故意騙他們去的呢?夏國就算豐收了,也未必能勻得出那麼多的糧種吧?待會兒若是拿不出來,夏國朝廷面上無光準備發落人的時候,他們是不是得先請罪?

  真是請罪的話,那他們豈不是羊入虎口了?……罷了罷了,還是再多等等吧。

  看看效果的朝廷究竟想幹什麼?

  蕭瑾本以為會有大批的人趕著來報名,結果一連等了三天都是反響平平。

  蕭瑾這才坐不住了,差人出去打聽了一番,放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開出的條件太好了,以至於眾人保著懷疑的態度。

  蕭瑾實在無語,難道這年頭稍微對百姓他們好一些都不行了?

  強行逼他們去肯定是不行的,反而會引起動盪,只有他們自個兒心甘情願的去,事情才有戲。

  沒辦法,蕭瑾只好祭出了大招。

  不出一日,燕京城乃至山東一帶,忽然流傳了一個牽動無數人心弦的消息:

  有人在遼東挖到了一顆千年人參,都快長成人形了,珍貴異常。只這一顆便價值千金,可保下半輩子富貴無虞!

  作者有話說:

  蕭瑾:種地養參兩不誤!

  第145章 遷徙 ◇

  ◎忽悠大法真好使◎

  這事一經傳開, 立馬鬧得沸沸揚揚。

  包括燕京城在內,所有人都在討論那位格外幸運又格外神秘的采參人。這故事並非空穴來風,因故事中那主人公姓甚名誰、家住何方、靠什麼營生, 說一一說了清楚, 也可查證。

  後又有些人跳出來,道自己與那故事中的某某認得,在何處見過面, 又談及他如今得了這筆意外之財後如何富貴,總之——如今百姓中間就沒有不羨慕這個人的。

  世人愛財, 這是人盡皆知的,哪怕像蕭瑾這樣坐擁一國的皇帝也會因為銀錢不夠而煩惱,更不必說一文錢掰成兩文錢話的普通百姓了。

  有那些愛冒險的, 已經借著官府召人開荒遼東一帶的風,早早地就報名去了, 攜家帶口的想要去發一筆財。不是他們想要闔家都去,而是官府說了,只有闔家過去,才會給送房子跟開荒的農具。

  哪怕到時候發不了財, 他們也不吃虧, 去了那兒怎麼著都有房子住, 有地耕種,雖然地方貧苦了些, 房子也不會是什麼好房子, 但是好歹有個盼頭。

  最大的盼頭, 就數那野人參了。

  還有些謹慎的, 抱著安土重遷的念頭, 既想要人參, 又不肯拋棄故土,最後多方打聽,才得知遼東一帶的許多山上確實長著不少野人參,只是不好挖。

  還有便是,那地方水土適合種人參,若是家種,同樣能養得好。

  這當然也是蕭瑾散布出去的。

  東北那一塊的確有野山參,但是蕭瑾也不打算讓人過度開採。眼下是不得已拿這個當作噱頭把人給引過去,等一年之後,他就準備徹底禁止百姓上山採摘人參。不是蕭瑾小氣,野山參這玩意兒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長出來的,若是全都進山采,要不了多久便會被採得精光,等三五年後滅絕了,他哭都不知道找誰哭去。

  那地方適合種人參也不是誆他們的,等他們到了時自然會明白。但人參也不是誰都能種的,說來說去,最保險的還要數種地。

  要是都給他去種地,那自然最好了。

  半月中,一批又一批人被這人參給迷住了眼,選擇去東北闖蕩。

  蕭瑾對此洋洋得意,常拿這件事兒跟馮慨之他們炫耀。

  馮慨之沉默地聽完他炫耀之後,忽然來了一句:“聖上,您打算什麼時候回宮?”

  蕭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