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瑾心裡已經摩拳擦掌了,走了走了。終於走了。司徒恭他們早點走也挺好的,以後他們在,自己還份顧忌著面子,還施展不開呢!

  等司徒恭走了,他才能真正放開胳膊去治理燕京。

  第144章 人參 ◇

  ◎東北有寶貝◎

  燕京漸漸淡出了蒙陽等人的視線。

  關翰林滿腹憂愁:“臨走前也沒問出來那人到底叫什麼名字, 可惜可惜。”

  蒙陽問:“怎麼,還惦記著他?不過是個侍衛罷了。”

  關翰林心道你肯定不懂,畢竟當初你雖是平局也沒輸, 可他卻輸得極慘, 差點連胳膊都廢了。那小侍衛隨機應變的本事實在是高,讓人既服又不服,以至於關翰林胳膊好了之後, 老是想跟他比劃比劃,最後卻連人都找不到, 別提多讓人心煩了。

  這人吧,最怕惦記了。一旦惦記上,便覺得從前那些對手都可有可無。關翰林腦中不止一次的復盤當日的比試, 他又信心,若是再來一次的話, 肯定不會失手。可世上偏偏沒有如果,這也成為關翰林心中最大的遺憾了。

  關翰林只盼著,往後他們跟夏國還有交集,並非是在戰場上的交集, 而是別的。若是可以, 她想跟那個侍衛堂堂正正的比一次。等下一回, 他絕對不會允許自己輸的那麼狼狽。他得告訴所有人,他, 燕國的關翰林關將軍, 還是一如既往的驍勇!

  關翰林因而問蒙陽:“咱們跟夏國往後還有合作的機會麼?”

  蒙陽偷偷瞅了一眼前面一馬當先的司徒恭, 高深莫測道:“這就得看咱們陛下的意思了。”

  關翰林嘿嘿一笑:“我看陛下同那為夏國小皇帝相處的倒是挺好。陛下性子獨沒有朋友, 若是真同夏國那位交上心了, 倒也不錯。”

  蒙陽拍了他一下, 嫌棄道:“你以為陛下跟你似的,陛下心裡裝著雄圖大業,哪有那麼多閒心思交友?只怕這次回了開封府,就忘了夏國那群人什麼模樣了。”

  蒙陽說得信誓旦旦,司徒恭也覺得自己多半會忘。

  不過等抵達開封府、收拾齊國留下的那一堆爛攤子的時候,司徒恭卻並未像之前那樣乾脆果決,一律斬首,而是不自覺的用了迂迴戰術,手段不知比從前溫了多少。

  就連賀辭看了,也忍不住打趣:“陛下的性子倒是比從前好了許多。”

  司徒恭不信:“有麼?”

  他怎麼覺得一點沒變了呢。

  賀辭煞有介事地點點頭,不過司徒恭卻並未放在心上。他如何處事,如何御下,一向不甚在意旁人的看法。是狠辣也好,溫和也罷,全憑他的心意。

  司徒恭即便手段溫和,那也依舊比蕭瑾狠上十倍不止。雷霆之下,眾人豈敢生亂?原先被押進大牢裡頭的齊國老臣,雖然沒死,但也不比活著好到哪兒去。

  司徒恭勉強留了他們一條命,卻也斷了他們過好日子的念頭,也絕了他們子孫後代入仕的念頭。司徒恭是饒過他們,卻並不放心這些人。比起齊國的後人,還是燕國人用著更為放心。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開封府在司徒恭的震懾下,幾乎沒有出什麼紕漏。司徒恭也成功將都城從北邊牽到了開封府。

  燕國皇廷改遷過來的都過來了,皇室中只剩下兩支留守原來的舊地看守。

  把控中原之後,司徒恭便馬不停蹄地開始操心農事。糧食、田產、稅收,此三樣才是司徒恭揮兵南下的關鍵所在。

  他不允許齊國在自己的治理下還比不得原來百無一用的齊國。

  無獨有偶,蕭瑾也在操心農事,且他的動作可比司徒恭要大多了。中原耕作已久,產量自不必說。蕭瑾這邊新得的山東、華北一帶,也是精耕細作,久於農事,但是東北那邊卻少有人定居,因其東邊還有頻頻作亂的高句麗。

  齊國尚在的時候,高句麗便不大安分,齊國時不時要派兵鎮壓,如此方才能保東北全境安寧。只是派了士兵駐守,仍然抵不過高句麗的不要臉,偷偷潛入齊國境內掠奪的行為時有發生,屢禁不止,也叫當地的百姓苦不堪言。託了他們的福,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那夷人眾多且鳥不生蛋的苦寒之地。

  只是這並非蕭瑾所願。

  索性這次兩國開戰,蕭瑾趁機賺了一筆不小的錢,他便將這筆錢用在了東北開荒一事上。他先是調了十萬軍隊、拖家帶口的駐紮在東北,這樣做一則抵禦外地入侵,告訴高句麗他們,東北這一帶自今往後得歸夏國管了,若再敢來犯,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夠不夠份;二則,也是為了屯地,早日將這大片大片的荒地開墾出來。

  這麼一大片沃土。若是不用來耕地,豈不是暴殄天物了?

  因為有了之前在兩廣開荒的經驗,蕭瑾派過來的這些士兵對這件事情並不牴觸。東北雖比不得他們老家,但是朝廷給的待遇卻極好,在那兒紮根九年十年,不說能在臨安府買棟宅子,在燕京買宅子肯定是行的。

  富貴人家的不屑去,但家中貧寒的卻求之不得。先前去兩廣帶的士兵如今是什麼樣子,他們也早有耳聞。如今。這些人的日子過的可真不錯,可兩廣他們是去不得了,這東北卻是意外之喜,不得不把握住了。

  去了便是包吃包住,這點已經足夠吸引人了。

  與此同時,蕭瑾還又派了蘇仿帶隊前往,發揮餘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