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瑾在燕京開始掃尾的時候,蜀國皇帝朱庭玉也正在水生火熱之中。

  跟林檀鬥了這麼久,朱庭玉一有些力不從心了。正當他想著要用什麼法子剷平林家軍,結果齊國那邊竟然不聲不響地就沒了。

  沒了!

  偌大一個齊國,說沒就沒了,那可是號稱擁有百萬之師的齊國,風風光光了這麼多年,就連蜀國都不敢得罪它,如今轉眼就不見了,怎不叫人膽寒?朱庭玉也顧不得林檀了,管她是封了城主還是又稱了王,朱庭玉每日最要緊的便是打聽齊國的事情。

  蜀國偏僻,消息也相對滯後,他是陸陸續續才聽說了齊國的近況。

  得知齊皇身亡的時候,朱庭玉只覺得唇亡齒寒,得知齊國皇室一個男丁都不剩時,朱庭玉更加憂懼不安。他不知道這是夏國皇帝下的令,還是燕國皇帝下的令,亦或是這兩個人狼狽為奸。總之,朱庭玉怕了。

  唇亡齒寒啊,朱庭玉總擔心他最後也會落得齊皇的下場。

  那林檀背後,不也站著夏國嗎?可見夏國滅他之心不死,他們與夏國之間早晚都是有一場惡戰的。

  這可如何是好?

  朱庭玉這幾日絞盡腦汁想對策,就想破了眼前這個死局。

  第146章 胡謅 ◇

  ◎顧大人,我想養豬。◎

  蜀國有大臣提議:“要不咱們先向夏國示好?”

  朱庭玉只是一聲冷笑:“先前蜀國同夏國並非不交好, 可那有什麼用呢?人家依舊對蜀國起了念頭。就說那林檀,一介女流之輩竟然敢稱王,還能一呼百應, 可得意死她了, 這背後,若是沒有夏國人推波助瀾,她區區一個女子又怎麼能做到如今這個地步?夏國, 早就對咱們虎視眈眈了。”

  那大臣蠢蠢欲動,但最後還是沒能說出口。要他說, 興許人家並沒有這麼大的野心呢。

  夏國為什麼非得跟他們過不去,還不是因為他們先放棄了兩國之間的情誼,與那齊國共事, 最後才把人家徹底得罪了麼。

  前事種種,那是他們有錯在先, 怨不得夏國。

  他觀夏國那群人為人處世的風格,也並不像是好戰的人。若不是他們挑釁在先,事情無論如何也走不到今天這一步。不過現下說什麼都遲了,他心裡始終覺得, 這情況斷然不能跟夏國再硬碰硬, 必要的時候, 哪怕俯首稱臣也是可以的。

  但是這話不好說,說了就是大逆不道, 他也只能委婉規勸:“聖上, 這齊國一沒, 東邊跟北邊就全被燕國跟夏國占了。蜀國本就勢弱, 如今這麼一比, 更遠在其餘兩國之下。若是這會兒再讓夏國厭了咱們, 回頭兩國聯合起來像攻打齊國一樣攻打咱們,咱們還能撐得了多久?”

  他們內憂還沒有解決呢,倘若再添了外患,指不定比那齊國的下場還要慘。

  朱庭玉聽得越發煩躁起來。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實情。人家兩國一直都在發展,尤其是那夏國,簡直一天一個樣,已經把蜀國遠遠地甩在後頭了。真打起來,他們沒有半點勝算。

  可真的要是示弱嗎,還有,若是他們真的示弱了,夏國真的會放過他們嗎?還有外頭的那些人,當真不會因此取笑他們?

  其實這倒是朱庭玉自己杞人憂天了。

  蕭瑾跟司徒恭從來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過,看他就跟看跳樑小丑一般,與先前的齊皇不分伯仲。也只有朱庭玉自己才會把自己看的這麼重,至於旁人……誰看他呢?

  朱庭玉卻不知道這一點,惶惶不安的半月有餘,後又聽聞林檀在她封王的地界發了瘋似的收買人心、召集良才,甚至還仿照夏國開設了幾所學校,一切行動裡頭都有夏國的影子,朱庭玉徹底坐不住了。

  他疑心夏國是要借著林檀一步一步蠶食蜀國的土地,到最後直接取代他這個蜀國皇帝。

  真是好險惡的用心!

  朱庭玉一面噁心,一面別無他法。深思了半日,他決定先試探一番,遂給夏國寫了一封信寄過去,想要看看那邊究竟是什麼反應。

  一封信抵達臨安城的時候,蕭瑾差不多快要回去了。

  他此番回來繞了好幾條路,將燕京一帶收拾得差不多了之後,蕭瑾又順勢去山東那一片整治了一番官場。

  因山東一帶不少地方都是歸降,為表皇恩浩蕩,蕭瑾並未奪取他們的官職,只是挑了些行事離譜、為人乖張的處理了,又添了自家的人手。

  這一番操作下來,蕭瑾身邊的人手又不夠用了。兩年來積攢的進士都用得差不多了,蕭瑾盤算著回去之後得再開一次科舉,若不然明年官場連人都不夠。

  快要渡江的時候,蕭瑾再次繞了一路,去東京路看望了一番顧准南。

  顧准南真不愧是他看中的人,短短几年時間就將東京路治理得有聲有色,蕭瑾過去的時候還發現,東京路的街道整潔程度不下於臨安城,工商業也比燕京、山東一帶繁榮許多,各地礦產的開採已經步入正軌,並且管理嚴格,未曾出過什麼簍子。

  顧淮南知道東京路礦產多,也知道蕭瑾對其重視程度,所以對採礦一事分外上心。

  除此之外便是商業了,東京路諸州與齊國接壤,往來的商賈眾多,顧淮南對商賈沒有什麼惡感,相反,他還給了不少優待的政策,大開方便之門,以至於之前不少商賈都喜歡來東京路這邊做生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