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瑾:朕好怕哦……

  第122章 戰亂 ◇

  ◎蜀國開始分崩離析◎

  齊皇管這一招叫做,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齊皇估算了一下夏國今年的糧食產量。如今各國的糧食存儲量就跟各國的軍隊一樣,對外嚴守秘密,沒有人知道具體的數字是多少。可是齊皇還是根據以往的情況估算了一下, 就拿齊國來看, 去年各地都沒生什麼災荒,算是個風調雨順的平安年,更兼齊國各地都用上了夏國的那稻麥輪作之法, 如今已經不大缺糧了。他們齊國的糧商沉寂了許久,也在去年有所起復。

  齊國經過那麼大一個坎都尚且恢復成這樣, 更不必說夏國了。

  這麼大的量,齊皇一個人是吃不進去的,就算拉著蜀國也都有些夠嗆。

  齊皇倒是很想用他手裡的鈔來買糧食, 可他再天真也知道這是無稽之談。

  夏國人奸著呢,做生意的時候從來就不收他們的寶鈔, 只認金銀銅錢,認死理兒,倔得叫人生氣。

  這次若想大肆收購他們手裡的糧食,不出點血是不可能的。

  可國庫裡面的錢也不夠啊。

  於是齊皇便將主意打到那些大臣頭上。他並沒有公開去說什麼, 只是接二連三地把自己的心腹要臣招進宮, 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能勸一個是一個。

  還真有人沒抗住, 借了錢了。

  這錢說是借, 到頭來能不能還上也不知道。就算能掙回來, 他們也不好意思跟齊皇開口。

  所以這錢借著可真是不痛快, 跟割肉一樣。

  想想他們也虧得慌, 老老實實掙錢, 既沒偷又沒搶,卻偏偏遭此劫難,也不知是哪個天殺的賊人跑來聖上面前胡說八道,若是被他們打聽出來了,定要讓他下次有來無回!

  別人給也就給了,就連寧尚書也都意思意思給了點錢,他是花錢買平靜日子,可就這樣,都被齊皇埋怨他拿的少了,比不得旁人。寧尚書還願意陪他演這一出,等到了方丞相那兒,卻絕口不提拿錢的事兒。

  方丞相此刻清醒得可怕:“聖上,咱們在夏國人手裡吃了那麼多虧,怎麼還非要撲上去呢?”

  就連他都認命了,聖上怎麼卻偏偏這麼看不清形式,真以為夏國還是從前的夏國嗎?

  齊皇可不愛聽這些話:“之前哪一次不是因為他們使陰謀詭計,若是光明正大的來一場,必定贏不了咱們。”

  “那可未必,前頭臨淮關一戰輸得還不明顯麼?”

  “囉嗦什麼?!”齊皇已經失去耐心了,“你若不願意給,朕去找別人就是了,哪來那麼多的話?”

  這事八字還沒一撇呢,結果自家人就開始唱衰,真是晦氣!

  方丞相幾次三番張嘴,卻都不知該說什麼好。就在齊皇耐心盡失之前,方丞相趕忙問道:“聖上果真非做不可嗎?”

  齊皇挑眉:“方丞相想通了,願意為齊國出點銀子使?”

  方丞相冷漠搖頭:“斷不能夠的。”

  齊皇冷笑一聲,他就知道這茅坑裡面的臭石頭又臭又硬,早年間也不至於這麼死腦筋,如今年紀越大,反而越來越冥頑不靈了。

  朝中有這樣的丞相,他這個做皇帝的便是再厲害、再有良謀也無用。

  方丞相知道齊皇看不慣他,卻還是要說:“當初夏國算計齊國的糧商,那是因為出其不意。如今,齊國用了夏國的謀略,那些夏國人又豈會上當?這麼多的錢投進去,未必就能掙錢,可若是又在農桑上,便算是造福百姓的一件大事,聖上怎得想不通呢?”

  齊皇不耐煩地擺手:“朕意已決,你不必再說了。”

  方丞相抬了抬手,最後卻也是無可奈何地垂下。

  臨走前,他又多嘴問了一件事:“此事乃是李大人所提吧?”

  齊皇嘴犟:“你既不願插手,是誰提出來的與你有關係嗎?”

  方丞相聽著這話,便知道自己的猜測沒錯了。

  出了皇宮,方丞相恰好又碰上了春風得意的李垣喬。

  李垣喬會做人,碰上了方丞相還客客氣氣地行了一禮,又問方丞相身體如何,聽說前日病著了,可曾好些?

  方丞相笑著應了兩聲,目送李垣喬離開,心裡卻想著這人留不得了。留著他,只會讓聖上行事越來越偏激,還是快些解決了吧。

  不遠處的李垣喬莫名其妙覺得後背一涼,心中浮起一絲不詳的預感。

  旁邊人問:“李大人,您怎麼了?”

  “沒事兒,應該是想多了。”李垣喬繼續往宮裡走,他得問問聖上該收的錢都已經收得怎麼樣了。此事是他一力促成的,李垣喬當然比誰都要上心了。

  兩國已經達成了共識,事情已經可以做了。

  齊皇得了准信兒,知道蜀國十日之後便會動手。可他等不住了,沒多久就派人前去夏國,找各式各樣的由頭收購水稻。

  李垣喬與齊皇對此事都十分的重視,唯恐這秘密叫夏國人知道了,所以每每議事的時候都不許宮人在旁邊侍奉。齊皇自己是知道夏國那些手段,寫信給朱庭玉的時候也是再三小心,還叮囑朱庭玉那邊謹慎些,切莫叫奸細聽到了。

  不是齊皇畏手畏腳,實在是夏國人太奸詐,就是他住的寢宮裡頭,也不能保證所有人都是乾乾淨淨的,都跟夏國沒有什麼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