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能派人在蕭瑾身邊安營紮寨,蕭瑾又怎麼可能不會想方設法地給他身邊安插奸細呢?

  可惜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齊國那邊守得雖好,但到了蜀國這兒卻差了許多。朱庭玉沒有直接跟夏國人交鋒過,還不知其中厲害,便疏於管理,被別人偷聽了幾句,最後傳到了韓攸耳中。

  能聽到的只有隻言片語,但僅從那幾句就知道,齊國與蜀國正在商議什麼,且也不過就這幾日閒的事情罷了。

  事不宜遲,韓攸當即寫信告知蕭瑾,叫人快馬加鞭日夜兼程送到了臨安城。

  蕭瑾嶄信看完,眉頭就沒鬆開過。

  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蜀國跟齊國兩個現在就是倆小賊,見天兒眼紅夏國想要鬧出點事。只有一個愚蠢的齊皇那沒事兒,可是兩個人要是湊在一塊臭味相投,還真不知道會鬧出點什麼來。

  而且夏國如今兩面環敵實在不是什麼好事,蜀國還是交給林檀為妙,或者,即便不能掌控整個蜀國,起碼也得手握大半。如今,夏國的處境才能好些。

  蕭瑾提筆給韓攸回了一封信。

  益州那塊地,是時候拿下了。他這邊再出一批糧草,供林檀等人攻城之用。不過蕭瑾深諳什米恩斗米仇的道理,給的糧食也不算多,只夠攻城用。依照林檀的性子,攻城之後肯定是要放糧倉的,到時候劫官府濟貧,也不會缺糧食。

  寫完信之後,蕭瑾又將蘇仿的信拿出來看了又看,在手心摩挲了兩遍。

  這種時候,手裡有糧才能心裡不慌。如果他沒有開闢兩廣這片糧倉,只怕現在也得急得火燒眉毛了。

  還得感激當初自己勒著褲腰帶也要將人遷去兩廣,真是幸好走了這一步啊。

  蕭瑾的信亦是八百里加急,不過一天一夜的功夫就落到了韓攸手中。

  韓攸看罷,立即與林檀商議攻打益州之事,還道夏國朝廷會提供糧草,請林檀只一心攻城就是了,軍備這點無需擔心。

  韓攸與林檀商議半日後,決定速戰速決,明天夜裡便攻城。

  韓攸不知道那兩國到底在商議什麼,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打亂蜀國的節奏,讓朱庭玉沒辦法分心他顧。

  韓攸離開後,薛仁心事重重地走了進來。

  林檀問他怎麼了,薛仁遲疑許久才道:“這個韓先生是夏國人,您真的信他麼?”

  林檀哂笑:“信與不信,如今不也沒辦法了嗎?在說,我等與夏國是盟友,若彼此之間毫無信任往後怎麼共事?”

  既然選擇了接受夏國的援助,林檀便不會疑心這個疑心那個。她父親就是因為朱庭玉的猜忌被逼身亡,林檀不願意自己也成了朱庭玉。

  林家軍的驍勇善戰,一向都是出了名的。

  益州雖易守難攻,但林家軍還是迎難而上了。

  是以第三日一大早,朱庭玉剛準備對夏國出手,便聽到外頭有人來報。放人進來之後才得知,林家軍正在進攻益州。

  這還得了嗎?

  朱庭玉頓時把聯合齊國整治夏國的念頭都拋到了九霄雲外。夏國再面目可憎,也比不得現如今的林家軍!

  朱庭玉被憤怒迷住了心眼,當即下令:“集結兵力,前去益州剿匪!”

  段廣基在下頭暗暗皺眉。

  援兵現在才去,也不知道趕不趕得及。

  蜀國的局勢被一場戰事瞬間點燃,國中百姓也過上了昨天還是朝廷治下,今天陳牆上就掛著一個“林”字。連整座城都改旗易幟了,更別提尋常百姓?

  齊皇本來一邊買糧,一邊等著蜀國進場。誰料等了好幾日,沒等到蜀國進場的消息,反而得知蜀國如今正遭內亂,動靜之大,一時半會兒根本拖不得身。

  早已經一頭扎進夏國糧市的齊皇:“……”

  鼓動齊皇與夏國作對的李垣喬:“……”

  世上沒有後悔藥,齊皇痛定思痛,還是決定咬牙做下去。

  若是半途而廢,他前面花掉的那些錢又算什麼?

  作者有話說:

  齊.大冤種.皇:麻了麻了。

  第123章 病逝 ◇

  ◎李愛卿下線◎

  開弓沒有回頭箭, 此事雖未在百姓面前明說,但是在幾個要臣那兒可是過了明路的,也拿了人家不少錢。拿錢不幹事, 或者拿錢干不好事兒, 都會沒有好果子吃。齊皇大可以厚著臉皮當做什麼都沒發生,甚至他還可以昧下這筆錢,但是這次可以, 下次就借不到了。

  試問經此一事,誰會信他?天大地大, 信譽為大。

  然而缺了蜀國這個盟友,齊皇實在是進退兩難。

  無他,夏國的糧食比他想像的還要多。

  這段日子齊國在夏國已經收購不少糧食了, 原本按著齊皇一開始的預想,這回過後夏國早已經慌了, 各地的糧食也開始漲價。可是就那些商人帶回來的消息看,夏國人對這些賣出來的糧食根本不痛不癢,各地的糧食價格更是紋絲不動。

  奸詐如夏國人,竟然也不關心這些糧食究竟是賣給誰的, 他們只收錢, 這別的一概不管。

  齊皇越賣越沒底, 越買越心慌,再一看身邊並無商議一的人, 趕忙讓人叫李垣喬過來說話。

  結果宮人出去一趟, 最後卻是一個人回來的。

  “李愛卿呢?”齊皇不悅地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