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這件事情推行起來一直不大容易,每每都會遇到阻攔。去年年節之前,程長庚便已經將全套的流程整理好了,只待蕭瑾審核完那邊可以立馬推進。可壞就壞在不少人混明白了、混習慣了,根本適應不了任何改變,一個勁地反對考課改革。

  也是因為由他們阻攔,這件事情才拖到了今年四月份。眼看已經不能再拖了,蕭瑾強勢壓下了其他一切反對的聲音,一意孤行下了旨,決定從今年開始正式推行新的考課法。

  新法一出,立馬就引起了轟動。

  不少人討厭歸討厭,卻還是認認真真地研究了一番這個新法。經歷了這麼多,他們也明白了許多事情,最重要的一天就是——朝中諸多事不是他們討厭就能改變的。

  倘若這件事情只是聖上執意推行的話,他們還能倚老賣老前去反對,可聖上下了聖旨之後,張丞相外加六部尚書都公開站在上那邊,他們得罪了誰也不能得罪這些人。

  為今之計,也就只能好好鑽研鑽研這新法,看看到時候還能不能鑽一點空子。

  可他們越看越心涼,新的考課之法完全是絕了他們想稀里糊塗混日子的念頭。

  新法實行過後,考課便是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還需要寫一封長長的文書,詳盡羅列自己當官之後的功過行能。更有甚者,這期間還有各地新成立的督察院時不時地給你來一套明察暗訪,若是被他們揪住錯處,那可真就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這壓力其實一般人能受得住的?

  切完後升遷的途徑便於這考課徹底聯繫在一起,一切只看考課,能升就是能升。不能升就不能升,也徹底絕了他們動歪心思的可能了。

  至於這群未來的督察官們,因為朝廷實在沒有合適的人手,所以蕭瑾打算先讓這批進士來試一試。

  等他們在馮慨之手底下學完了之後,蕭瑾又將他們打包轉去了御史台,先適應一下這氣氛。

  等他們到了各地當督察官時,氣氛大抵也差不多。

  蕭瑾這麼做也是別有用心。

  雖然他這御史大夫不干好事兒,但是御史台裡面的好御史還是有不少的。蕭瑾給進士們挑了不少老師,唯獨沒有最大的那個御史大夫戴冒。

  蕭瑾總覺得這人有些拎不清,讓進士們跟著他,別說學點正道了,會不會走上歪門邪道都難保證。

  所有人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歡歡喜喜,只除了那位先前得罪了蕭瑾的戴冒戴大人。

  遭報應了不是?

  戴冒對此頗有怨言,論資歷論學識,御史台裡頭哪個御史能比得過他?可如今聖上全然不看這些,故意將他晾在一邊,可真是氣死人了。

  戴冒找到王從武,質問:“你不是說咱們聖上不是小氣的人嗎?不會給我穿小鞋嗎?如今呢?如今是個什麼情況!”

  王從武故作不知:“如今怎麼了?”

  “聖上叫人前去教導新科進士,整個御史台登得上場面的人都在,唯獨忘了我,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王從武毫不猶豫地就開始胡說八道:“別多心,這是聖上怕你累著了,他多體恤臣子啊,我要是您,早就受寵若驚了,哪還有您這樣青天白日親自跑來鬧。鬧什麼呢?有什麼好鬧的呢?聖上是短了你的吃的還是短了你喝的?”

  戴冒被說的啞口無言,他什麼都沒短,可就是被排斥在外了。

  “看你也說不出什麼來,只需捫心自問沒有做過錯事,又何必自己胡思亂想呢?”

  戴冒唉聲嘆氣,但是沒有做過錯事,可他說過錯話呀。

  這話說多了也沒意思,罷了罷了,這回只當是他的報應吧,希望聖上的惡氣來得快消得也快,大不了以後他少說話多做事兒,不在惹聖上不高興就是了。

  經此一事之後,戴冒才恍然明悟:他們聖上內里有多記仇、多小心眼兒!

  戴冒這番編排沒敢告訴任何一個人。

  蕭瑾刻意忽略戴冒之後也覺得高興,高興了半日,晌午時分正好收到了蘇仿的來信。

  信上說,這段時間來占城稻在兩廣一帶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收穫的稻子一年比一年多,這半個月,各地收的糧食都存在糧倉裡頭,已經壓滿倉了,不僅是他們,民間百姓也是基本不愁吃了。

  韓攸想問的便是這糧種該怎麼用?倉庫里攢了這麼多,足夠夏國全體百姓吃上一年了,這糧種繼續存著已經沒什麼必要了,是靠著這些糧食,將占城稻往北如今發展?還是擴大糧倉,以無償的形式將糧種散去各地,造福千千萬萬的民眾?

  占城稻的種植面積已經拓展至兩廣大半的地方了。有的就算沒種上,手底上都是有糧種的,這些人就算吃不習慣占城稻的味道,可韓攸覺得,他們總有一天,也會主動種上這高產的稻子了。

  另一邊,齊皇已經收到了蜀國皇帝的回信。

  他們的妙計得到朱庭玉的肯定,齊皇別提多驕傲了,他在外頭不便說什麼,但是等回了宮便會沾沾自喜。

  “蜀國那個狗皇帝總算還是有點見識。”

  “夏國那幫兔崽子的好日子到頭了,當初他們算計咱們的糧食,這次就要坑死他們的稻子。把稻子都買回來,選個合適的時機在高價售出,國中無糧,看他們買不買!”

  作者有話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