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回若不是他們手上收購了大批次品,急著賣貨,也不會這麼大的膽子,運往齊國,

  這是手裡有錢的,還會打聽些有的沒的,至於那些窮的叮噹響的,二話不說就報了幾批回家,這現成的紗比他們自己紡的還要便宜,又比他們自己紡出來的質量要好,為什麼不買呢?買了還省事一些!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只要東西品相好,價格又過的去,自然不愁市場。

  百姓們拿著所謂的“輕容紗”回去織布過後,發現織出來了布都比尋常的布要結實,便更加認準了夏國送過來的貨。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輕容紗的名頭也就越傳越響亮了。

  誰要是沒聽輕容紗是這個名字,是會被人取笑的。

  蕭瑾也時刻盯著這單生意。

  得知顧淮南很快就將這批貨成功賣出去了,且還在各地留下了這樣好的名聲,不禁在自己的心腹股肱面前,大大地誇了顧准南一場。

  果然不愧是先帝撿回來的人,也果然不愧是他慧眼金睛識出來的,這做事就是比別人做的好。

  蕭瑾是個實誠人,誰能做事、誰能做好事,那他就夸誰?做好了自然有賞,做不好了也有罰,顧准南這次立了功,蕭瑾給記上了,決定回頭賞他一個大的。

  底下心裡酸溜溜的大臣有嗎?自然是有的,還酸的厲害。

  左不過就是那麼一兩個人,蕭瑾不用看他倆,都知道他倆酸著呢。

  蕭瑾夸完了顧准南,還特意把徐家父子倆挑出來一頓好夸。平常私底下這麼夸一夸也就罷了,這回卻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大力讚揚。

  至於讚揚的原因,乃是因為徐家父子這兩日又改良了一下紡紗機,能紡出的線比之前又多了三根,別看只是三根,可那也是進步。說明這父子二人的確是在幹事的,而不是整天混日子。

  該夸的時候還得夸,只有夸的飄飄然了,他們才會更加努力做事。

  徐庶卻被誇得不敢動彈,心裡發苦。

  被誇可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他跟兒子不能趁早做出織布機,那麼這次是夸,下一次就得是被罵了。徐庶現在別提多後悔,他以前要是沒有混的那麼明明白白,沒有故意給聖上難堪,也不會被聖上惦記了這麼久,時時刻刻都不忘給他們父子二人人挖坑了。

  唉,他之前那樣又是何苦呢?可悔死他了,後頭還不知道有多少坑,等著他們父子二人呢?。

  最可惡的是,等出了朝堂,馮慨之還一臉不懷好意地走上來一把攬著徐庶的肩膀:“唉喲徐尚書啊,沒想到聖上最器重的竟然是你,這可真是讓人羨慕的緊呢!那你往後可得好好做,別讓聖上失望了。咱們聖上這張嘴你也是知道的,要是回頭沒做好,可是得招罵的,你們父子二人好好努力吧。”

  說著,馮慨之慢悠悠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兩下。

  徐庶沒搭理他,冷酷無情地走掉了。

  馮慨之樂了,這臭脾氣,簡直跟王從武那絲一模一樣。

  還沒看多久的笑話,馮慨之轉頭就被蕭瑾又招了回去。這回的事馮慨之事先已經預料到了,不為別的,只是為了擴招。

  齊國那邊直接來一個開門紅,看來,他們的東西不僅賣得好,如今的口碑也好,如此情況,必得趁熱打鐵,一鼓作氣,將紡紗業徹底立住了。

  蕭瑾早就有這個念頭,如今錢來了,自然更好了。

  這事兒就交給馮慨之了,工部那邊最近都挺忙,抽不出身,可馮慨之卻大把大把的時間。

  好在馮慨之也不是頭一次做這種事情了,輕車熟路的,沒多想就答應了。

  這次選址就不在城裡了,而是在京郊外頭,離京城也不算太遠,但周邊卻都是鄉下。

  這裡地方大,能建大上許多的紗廠。開工建廠之後,蕭瑾又問了一下紗場那邊最新的動靜。

  其實以杜嬤嬤的本事,蕭瑾完全可以當個甩手掌柜。杜嬤嬤雖然管紗廠的時間並不長,但卻已經把這裡管理的井井有條了。紗廠裡頭的各項規章如今也都建了起來,比朝廷之前定的規矩可要全面多了。

  蕭瑾於是特意去了陳太妃宮裡,特意同她分享杜嬤嬤的成績。

  李太妃如今的日子簡直不要太舒爽,蕭瑾沒有后妃,這宮中一切事物皆由她打理。雖說李太妃並不是一個過於強勢的人,但她手上有宮權,試問宮裡誰還敢不服她?李太妃深知,自己的這些體面都是蕭瑾給的,因為越發同蕭瑾一條心。

  這兩年來,不是沒有人在她耳邊吹風,讓她催促蕭瑾趕緊成親,趕緊立後,但李太妃都當做耳旁風、一個字都沒聽進去,她看得出來,蕭瑾覺得自己年紀還小,根本就不到成親的時候,就算逼他,也得等他自己長大吧,如今說的太多反而容易激怒聖上讓他對著幹。

  所以陳太妃對著蕭瑾的時候都是格外好說話,這次聽蕭瑾說讓她再挑選一批女官,回頭管著京郊那邊的紗廠,也是毫不猶豫地應下。

  至於別的,提都沒提。

  蕭瑾滿意極了,心裡覺得陳太妃可真是貼心,不愧是他父王留下的一大助力呢。

  蕭瑾對著第二個紗廠還有些別的打算,他準備在裡頭挪出一部分的紗放到福田院,回頭讓他們自己織,賣出多少都算他們自己的。如此一來,老弱病殘才有養活自己的本錢。

  夏國的紗賣得格外紅火,不過短短兩月,便隱隱有占據齊國市場的風頭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