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三娘接過錢之後,因為太過歡喜以至於整個人渾渾噩噩的,連自己何時跟眾位姐妹出了紗廠都沒有印象了。

  步行許久,李家盡在眼前。

  李三娘瞬間回歸現實,她摸了摸袖口的荷包,難掩激動地走進了家門。

  李母跟兒子都在家,李父去外頭當苦力了還未回來。

  李三娘進屋之後立馬接過弟弟手裡的活,熟稔地給母親熬藥。

  李母今年好幾日沒有見到女兒,見她回來了連忙爬起來打量著她,忙不迭地問她的近況。

  李母本想問她在廠里呆的可好,可見她臉上不僅沒瘦還圓潤了許多,便知道這廠的吃喝是真的好,不是吹出來的,於是李母的重心便放在周圍的姑娘家好不好相處、管她們的大人對她們嚴不嚴……

  李三娘不住地點頭:“好,都好,女兒就沒見過這麼好的地方,吃住不愁,嬤嬤待我們雖說嚴厲卻從不輕易罰人。姐妹們出身都不好,因此也格外體恤人,娘您就放心吧。”

  說完,李三娘還拿出自己這六日掙來的錢,笑著遞過去:“您看。”

  荷包一打開,李母瞬間驚了:“剛來就給他麼多?你們這紗廠,怎麼這般闊綽?”

  李三娘笑著道:“這是女兒能幹,所以比旁人額外多了一分錢,快要趕上爹了。”

  李母尚在驚訝。這麼賺錢,若不是她身體實在不好,她都想跟著女兒一道過去了。要說能幹,她生病之前可是比誰都能幹。

  李三娘說完摸了摸弟弟的頭:“阿弟讀書的錢也有了。”

  李母咳嗽了一聲,實在心疼如此懂事的女兒。

  是她的錯,是她對不住女兒,也是她拖累了一家人。兒子想要讀書李父李母都知道的,可因為她每日喝藥,家中已無餘錢支撐他讀書了。聽說京城今年會開一間新的書院,束脩比別的低上許多,可即便如此,他們仍是上不起。

  要不是因為家境艱難,她的一雙兒女也不會這麼辛苦,受這麼多的委屈。

  是她不中用。

  不同於李母的自責,李三娘卻覺得眼下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若是每個地方都能開紗廠就好了,這樣天底下跟她相似的姑娘家,都可以靠著這個掙錢了。

  紗廠看了一多月後,蕭瑾讓人清點了一下成品,然後裝貨上船,直接運往齊國。

  蜀國那邊他還沒有收到韓攸的消息,不過想來也差不離了,但比起蜀國,蕭瑾更對整治富裕且國君腦子又不太好使的齊國更是迫切,於是才有了這第一次的試水。

  東西運到顧准南手中的時候,便被他找了一個正大光明的由頭,送去了齊國市場。

  作者有話說:

  撐了三天實在熬不住了,還是決定明天去去醫院。這次感冒太折磨人了,渾身都痛,尤其是頭,我以為它能自己好,結果證明我想多了。

  第120章 勾結 ◇

  ◎齊國找蜀國幫忙◎

  夏國送出去的這批貨, 算是精品了。

  不過就這麼賣出去,想必齊國也不稀罕,畢竟, 他們本國的紡紗業也很是興旺。於是顧淮南便給夏國送進來的這批紗起了一個好聽的名——輕容紗。

  三日後, 便有齊國人在店鋪中看到這些紗,一時又聽店員吹噓,說這是夏國頂頂好的紗, 就連夏國皇宮裡面的皇帝太妃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用這些紗製成的, 又輕又薄,又炫耀什麼“紗之至輕者,有所謂輕容。”

  一頓天花亂墜的吹噓, 仿佛這些本來還有些,原本普通的紗瞬間變得高雅了起來。本來麼, 這世上但凡有皇室沾上邊的,哪有不身價倍增的道理?

  如今在齊國大受歡迎的茶葉,聽說也是夏國那邊達官顯貴乃至皇帝平日裡喜歡喝的。

  這回的紗,也是一樣。

  不少人摸著手裡的紗, 再一想想方才聽到的那些話, 仿佛自己真的感受到了這紗的至輕至薄, 但是又一仔細摸,卻又感覺沒什麼不一樣的。

  不少人於是便問起了價格。

  結果問出來的數字卻也讓人驚訝不已, 因為價錢並不高。

  不止是不高, 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低廉了。跟之前他們買過的茶葉青花瓷比起來, 更加不值一提。

  有人質疑:“你方才不是說, 夏國皇帝的衣裳都是用這紗做的麼, 怎得這麼便宜?該不會是你胡謅的吧?”

  這便宜都便宜到普通百姓也買得起了, 甚至比他們這邊買的紗還要划算一點,怎麼看都不像是好東西啊。

  好東西可都不便宜呢。

  店員每每都是笑著道:“罷了罷了,咱們做生意本就是得誠信經營,我也不瞞你們,這些紗其實只是次品。次品哪能賣到多高的價格呢?我們是正經做生意的,可不能賺虧心錢。”

  “次品?!”問價的都驚訝不止。

  這質量都算是次品,那是真正的輕容紗得多好啊?

  有錢的自然想打聽,這上好的紗打哪兒買,不過,但凡有人問及,每每都被含糊其辭地敷衍了過去。要麼就是說這紗很難制,上等的紗基本都是十里挑一,自家人都用不夠呢,又怎麼可能會捨得賣給外人?要麼就說,是夏國的皇帝開口,不讓上好的輕容紗流向別國,甚至民間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輕容紗的名號。

  簡而言之,好東西就得藏著,生怕叫別人知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