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國這邊,蕭瑾也聽說了從齊國傳回來風聲。

  他叫來馮陳二人,問他們接下來要怎麼做。

  馮慨之很是自信:“賺錢這種事情怎麼能製得住呢?只要賺到手的錢足夠多,便能讓更多的人鋌而走險。不過是一道聖旨罷了,刀又沒架在脖子上,這些人不會聽的,聖上您不必擔心。”

  事已至此,蕭瑾只能選擇相信他這句話。

  不過,看齊國臉皮厚成這樣,蕭瑾對他們當初取消關稅的約定開始擔憂起來。這回他們直接干預民間的交易,未來便極有可能把關稅這件事情給賴過去。

  別說,齊國人還真有這麼厚的臉皮!斷不能小瞧了他們!

  蕭瑾同陳疏才道:“朕瞧著齊國市場雖大,但也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子裡頭,你多費心,看看能不能有什麼別的賺錢法子?朕聽說夏國那邊的商人還會將瓷器運往高句麗,咱們的商人在那兒可有生意?”

  陳疏才搖了搖頭:“高句麗離咱們這太遠了,販賣的話不太方便。”

  蕭瑾覺得,這不方便應該還是交通工具的不方便。夏國的海船太少了,幾乎等同於沒有。以後若是想開闢海外貿易,估計也有的折騰。

  倘若他們也能大規模地製作海船就好了。海上那一片地方可是寬廣的緊,不知藏了多少寶貝。

  不過這個也就只幻想一下,以目前夏國的情況,造什麼海川那是不切實際的。

  蕭瑾也知道以他自己的能耐肯定想不出什麼好對策,於是將這皮球提給了陳疏才跟馮慨之:“此事便交給你們了,等想好了法子再與朕說。齊國那邊還得繼續與他們做生意,若是銀子不夠的話,朕那還有不少,只管拿出去用就是了。”

  “自是不必的,哪裡能用您的私庫?”陳疏才可不好意思拿蕭瑾的錢,只說現在的銀子夠用。

  確實夠用,因為市舶司每日都在賺銀子。賺來的銀子,陳疏才又送回了齊國換銅錢,如此仿佛循環,他們也沒怎麼虧。

  他們沒有虧,可齊國商人卻賺翻了。

  這段時間,齊國商人為了賺錢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至於朝廷那一道聖旨,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他們花的是自己的銅錢,賺的是夏國的銀子,干朝廷什麼事?

  明面上,大家還是會聽幾句話,但是私底下卻不知偷偷運了多少銅錢去夏國。齊國靠近夏國的幾個城,其守衛都已經被重金買下了,斷不會因為這件事就告發他們。

  商賈富得流油,可齊國所能用到的銅錢也就越來越少了。

  一開始,齊國人並沒有太在意,直到後來,市面上能用的錢越來越少,一文錢花出去之後再難進帳。不管是賣糧食還是打短工,最後結的帳竟然大多都是用碎銀子來結的。這營子看著比錢貴,可他們總不能用碎銀子來買一文錢一個的饅頭吧?豈不是太浪費了?

  對於大部分的百姓來說,銀子遠沒有銅錢好使。

  百姓們每日都會親自數一數家裡僅剩的那些被擦的錚亮的銅錢,心裡計算著這一日的花費,越算越覺得絕望。

  若是這些錢用完了的話,他們到哪兒去換呢?

  銅錢少了,只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若是朝廷不能迅速解決,只怕民間還會更加不安定。

  齊皇也知道了商賈那些損公利私的行為屢禁不止,為了立威,抓住了幾個刺頭,狠狠地懲治了一頓,可惜收效甚微。

  方丞相見此不休地搖頭。

  他們對上夏國,從來就沒有贏過。從前贏不了,這次更不用說了。夏國人其實很少會使什麼陰謀詭計,他們用的招數就譬如這回一樣,根本不用使陰謀詭計,都會有齊國人自願鑽套,這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這關口,齊國朝廷有一位剛得了官職不入流的小進士,名叫李垣喬。

  他出身比不上其他的進士,也不像他們能夠直接跟聖上叫板、甚至直接撂挑怎麼幹。李垣喬家境說不上頂好,為了能在朝廷立足,每日都在琢磨著如何能讓上鋒對他另眼相待。

  這一日下值,李垣喬還跟往常一樣,打算去茶館裡面坐一坐,喝一杯茶解解乏。結果喝茶的時候就聽到後面有人在議論,說的正是眼下“錢荒”一事。

  其中有一人還大放厥詞,說自己有個好辦法。

  李垣喬嗤之以鼻。一個平頭百姓能有什麼好辦法,不過是隨便胡說,或是拾人牙慧而已。

  罷了罷了,且聽一聽他是如何如牛的吧,就當是來逗樂了。

  李垣喬側耳。

  可隨著那人越說越深,李垣喬忽然笑不出來了。

  他放下茶盞,暗暗豎起耳朵……

  一日後,齊皇收到了一個奇奇怪怪地奏書。奏書很長,他看過一眼之後立馬坐不住了,忙讓人將這位新科進士給請到宮裡來。

  李垣喬一腳踏進大殿,神情不由地莊嚴肅穆了起來。他還沒行站立,就聽他們聖上迫不及待地說起了他的奏書。

  看來這回的事情是真的棘手啊!

  李垣喬心中滿意,如果他能因為此事得到聖上看重,那才是沒有辜負他這麼多年的努力。

  李垣喬給自己加油鼓勁兒,深吸了兩口氣之後,他才開口道:“聖上,如今民間缺錢用已經是人所共知,與其大範圍地開採礦石,還不如能用上更有效的辦法。紙鈔便很不錯的選擇,既能訂立不同的面值,還能解決如今之患,聖上您何樂而不為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