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開始那段時間,齊國的商人都高興的瘋了。

  他們覺得不是夏國人腦子壞掉了,就是燕國人腦子壞掉了,又或者他們兩國的人腦子都壞掉了。

  可有錢不賺是傻子!誰知道下回還有沒有這樣的生意呢,為了賺的更多的錢,齊國流入夏國的銅錢便一日高過一日。

  齊國的商人大多短視,根本想不了那麼多,因為他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圈錢。

  可圈著圈著,他們忽然發現:問題似乎有些不對。

  難道是他們太敏感了嗎?

  還真不是,這一切也都是他們的功勞。

  等到齊皇隱約聽說京城民間交易許多人不帶銅錢、沒有銅錢的時候,已經嚴重影響到工商的時候,他一度感覺這世道亂了套。

  荒謬,簡直是太荒謬了。

  齊皇想不通,為什麼他們齊國鑄造了那麼多錢,到頭來京城竟然還會缺錢,他們的錢到底跑哪兒去了,難不成還能被別人吞了不成?!

  齊皇一把拍在案上:“查,務必給朕查的明明白白!”

  寧尚書右眼止不住地跳,這令人印象深刻的無力感,該不會……又是夏國惹出來的吧!?

  作者有話說:

  蕭瑾:沒錯又是我們夏國,怎麼樣,意不意外,開不開心?

  第112章 紙幣 ◇

  ◎為什麼不用紙幣呢◎

  寧尚書只是有一股不詳的預感, 後來,他的預感成真了。

  這件事就是夏國做的!

  雖然表面上看是夏國的那些商人做的,但是這背後究竟是誰指使的, 不言而喻。更加寧尚書沒有想到的是, 燕國竟然也摻和了一腳,以前怎麼沒發現燕國跟夏國這麼親近呢。夏國做什麼他都得學一招,應聲蟲嗎?!

  寧尚書都如此惱火, 更別提是在齊皇了。

  齊皇又沒忍住破口大罵,一國之君的風度早已經被他拋到腦後了。只要跟夏國扯上關係的事兒, 便很難讓人不爆粗口。

  另有一點,齊皇怎麼都沒想通:“他們是錢多了沒處花還是怎麼的,拿著白銀去換咱們的銅錢, 蠢不蠢?”

  方丞相道:“白銀雖說比銅錢貴,但是民間用的最多的還是銅錢。”

  銅錢比之白銀, 可要重要多了。再說,白銀除了大宗貨物買賣,別的也用不上。用處到底小了些,且還有許多人只認同銅錢。

  齊皇卻道:“可他們費這番心思, 卻也什麼都沒賺, 圖什麼?總不可能圖錢吧。”

  “興許……他們本來就沒想著掙錢呢?”方丞相反問道。

  齊皇怔住。

  方丞相語氣沉重:“原先林將軍的事, 只怕夏國那群人早就已經打聽清楚了。夏國君臣都是睚眥必報的,眼睛裡容不得沙子, 您派人將蕭瑾劫了出去, 他們自然懷恨在心, 寧願賠錢也要讓齊國不得安寧。此番, 怕就是夏國那群人精心算計的結果了。”

  他們根本沒想著賺錢, 只是為了給他們添堵。

  方丞相是這裡唯一看的清楚的人。也正因為看明白, 他才更加頭疼。夏國如今根本不像是能跟他們好生相處的,這回鬧出的這樁事,顯然是報上次之仇。

  他憂心忡忡:“一個夏國不可怕,倘若再加上個燕國,咱們就實在無力招架了。”

  齊皇想起來自己還有一個盟友,他並不是孤立無援:“不是還有蜀國嗎?”

  “蜀國那位平陽縣主公然造反,蜀國國君現如今已經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又如何抽得出身來管咱們。再說蜀國本就是一牆頭草,原先親近夏國,眼饞夏國之後才倒向齊國。這等言而不信、背信棄義的小人,聖上如何能信他?若他又倒向夏國,在咱們背後使陰刀子可怎麼好?”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齊皇都快被他給煩死了。說不行,總得給一個“行”的法子吧?

  唱反調的時候倒是唱的挺歡,可一個人給他解決問題的都沒有。齊皇惱怒:“朕養著你們有什麼用?”

  方丞相等人皆不語。

  好一會兒,齊皇自己想出了個應對之策:“即日起,禁止各地商賈與夏國進行銅錢交易,若有違背,輕則杖刑,重則流放!”

  方丞相依言下去傳旨。

  可他對這道聖旨並不抱多少希望,齊國的商人又不傻,相反,他們還格外地懂得趨利。第一次那些糧商們著了夏國人的道,就因為賺錢心切。之後每每同夏國人做生意,瞧著似乎只有夏國人賺錢,又是轉茶葉的錢,又是賺瓷器的錢,可實則齊國的這群商賈也賺了不少。

  那些商賈拿到茶葉和瓷器之後,將其包裝的精美絕倫,再以高價賣出,其中利潤不知有多厚。聽說還有人將這些東西裝到海船上,拉去周邊的國家賣。

  冒險歸冒險,但只要能賺錢,他們什麼事兒不敢做?這會也一樣,一道聖旨就想讓他們收斂,談何容易?

  齊皇覺得一家人心不齊,可事實卻是,齊國的人心從來就沒齊國。從前沒鬧出過事,那是因為外頭沒有多少對手,齊國在四國之中穩居第一,不管做什麼都凌駕於三國之上,齊國的商人出去做生意腰板都比別人挺得直。可眼下卻漸漸不同了,齊國不僅比不上燕國,甚至連夏國都比不上了,他們早已經不是第一了。

  這些商人心底沒有安全感,唯一還能做的便是拼命的掙錢。真到了亂世,錢才是唯一能保命的東西。至於別的,對他們來說早已不重要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