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戶部右侍郎道:“有,此人正是安王蕭元渙。李丞相與安王勾結已久,早在八年前便有書信往來,臣已備好證據,請聖上過目!”

  滿殿譁然。

  第34章 審問 ◇

  ◎勾結謀反的真相◎

  滿堂皆驚。

  方柄將彈劾的奏書直接呈上御前。他在奏書裡面也沒有列舉多少罪狀, 不過,只一條密謀造反就已經是誅九族的死罪了。

  李廷芳自從謀反論調一出之後便怔住了,愣愣地看了張崇明一眼。

  張崇明目不斜視, 也不言語。

  不過他們倆共事這麼多年, 縱然彼此不睦,許多事也都是心知肚明。好比這一回,誰也不知方柄為何會狀告李廷芳, 只有李廷芳自己知道,這是誰人指示。滿朝文武能查得出來這件事的只有張崇明, 他平時是不管事,但他在朝中不知有多少耳目。

  他跟張崇明之間,不必明說。只是李廷芳想不通, 張崇明為何會這麼做。張崇明這人,此前一直諸事不管, 為何此次卻……

  就連蕭元渙也沒想到會是這樣,他還以為這次頂多治他一個瀆職之罪,卻不想最先受到攻擊的竟會是李廷芳。更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會有人狀告他們意圖謀反!

  要知道在阻止援兵之前, 蕭元渙行事都十分小心, 他也篤定自己從未露出過馬腳, 更不會有人知道他跟李廷芳的關係!如今這件事,來的實在太過突然。蕭元渙錯愕之下, 一時忘了該如何應對。

  不過李廷芳在朝中一向與人為善, 不久便有人站出來替他分辨。

  吏部尚書姜明道:“方侍郎慎言!李丞相為官幾十載, 庶事精練, 為官清廉, 這是朝中上下有目共睹的事。方侍郎可不要因為一己之私, 就誣告了好人。”

  方才說話的方柄方侍郎反問一句:“有目共睹?眼睛都是長在自己身上的,看的也是自己想看的,姜大人怎知自己看到的就是全貌呢?這知人知面不知心,下官連證據都還沒拿出來,您就站出來一頓批評,直接給下官定罪。如此悉心維護,不知道的還以為李丞相跟您是至交親朋、手足兄弟呢。”

  姜明有些生氣:“論起歪理,自然是比不過您的。”

  “是不是歪理,見過證據就都清楚明了。”方柄冷哼一聲,“就是不知,姜大人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故意混淆視聽了。”

  “且將證據拿出來再說!”

  “也罷。”方柄緩緩抖了一下袖子,從裡面拿出兩封信。

  他將一封信給眾人看:“這是半年前李丞相未曾寄出去的一封書信,雖未有落款,但確實是李丞相的字跡。諸位大人若是不信,可讓人當場比對。信中所言,道當時還是太子的聖上性情駑鈍,不喜政務,厭惡為君治國之道,且不聽忠臣之言,恐江山交於新主手中會招致滅國之災,望安王早作打算,共商良計。”

  李廷芳眼中一縮。

  這信,不是鎖在書房裡頭的嗎?他當時確實有意讓蕭元渙早作打算,但是到底於心不忍,便想著再晚些時候將信寄出去。可後來先皇託孤,讓他千萬幫襯著蕭瑾,哪怕蕭瑾做錯了事,也要助他到底。

  李廷芳答應了,也就沒好再將寫封信寄出去。只是除這封信之外,其餘的信他全都燒了。看過即燒,不留痕跡,獨獨忘了這一封。

  眼下這封沒見天日的信落到了方柄手中,李廷芳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家裡遭了內賊。

  方柄嗤笑一聲:“看李丞相平日裡對聖上多有維護,還以為您是忠心耿耿的純臣呢,原來也不過就是戴著一張面具,面上溫順,實則心裡已經做好了令謀新主的打算了。真是佩服丞相您,先皇甫一染病,您便繞過嫡長子給夏國立了新主,英明啊。這安王有這麼好,值得您背叛先皇、背叛聖上?”

  提到先皇,李廷芳心中一痛。

  可他又不覺得自己有錯,甚至覺得錯在先皇,是先皇識人不清。

  蕭元渙怒斥:“休得胡言,本王從不知此事!”

  馮慨之跟張崇明對視一眼,這是要狗咬狗了?

  好啊,他們最喜歡看這一出了。

  明白的人已經明白得差不多了,只是還有不願接受事實的。姜明就立馬上前查看,結果卻發現,那上面的確是李丞相的字跡。他與李丞相同僚多年,自然不會連字跡都認錯。可是姜明仍不信:“李丞相的信為何會在你手中?”

  “姜大人問得好。這實際是一封未曾寄出去的信,也不知是李丞相善心大發,還是中間出了什麼事,最後只將這封信鎖的柜子中。至於為什麼能拿到這封信,那也是因為下官察覺到李丞相有反心,所以才特意前去搜查線索。可巧了,一查便中!”

  “荒唐,私闖內宅,竊人信物,這等見不得光的事方大人也好意思說出口?”

  馮慨之可見不得自己的人受委屈,朗聲問道:“他連謀反的心思都能有,方大人為國查謀反罪臣有何不好意思的?對待君子有對待君子的法則,對待小人也得有對待小人的手段,他既不做真君子,便只能以小人待他!不過話又說起,姜大人,你這麼替一個謀反的罪臣開脫,是何居心啊?”

  姜明噎住了,心裡那口氣堵的不上不下。

  馮慨之笑著問:“想起來了,姜大人與李丞相是同年是吧?交情匪淺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