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崇明微微彎著腰:“自然是知道的。”

  顧淮南也瞧了瞧張崇明,心想:這最大的心腹之患,可不就是攔下援軍的安王嗎?

  蕭瑾又問:“不知您可有良計?”

  張崇明反問:“那就得看聖上要的是什麼了。”

  蕭瑾擺擺手:“撥亂反正罷了。”

  張崇明點點頭:“不妨一試。”

  不多時,馮慨之考察完了商鋪,跑過來便看到他們三人在說悄悄話。

  趁著蕭瑾說完走遠,馮慨之立馬湊到張崇明跟前:“你們剛才說什麼了?”

  “說許州的治理。”張崇明說完,又端詳著馮慨之:“你之前從戶部拿的錢,如今可都還回去了?”

  “自然都還回去了,這一仗打得這麼久,我還往裡貼了不少呢,家底都快要貼光了,這一點小皇帝自己也知道,我每次往裡貼錢都會跟他說一聲。不過後來的事兒你也知道,我跟他在齊國那邊都掙了不少錢,他拿大頭,我拿小頭,算是補回來了。”

  馮慨之說完,滿臉奇怪:“你怎麼突然問起了這個?”

  張崇明目光幽遠。

  撥亂反正,不僅僅說的安王,還有他呢。他從戶部拿來的錢也有不少,小皇帝心裡大概清清楚楚。此次回京之後,還是早些找個由頭把這筆錢還回去吧。反正如今朝廷用錢的地方多,也不愁沒有理由。

  這會兒若是不還,往後也是得還的。

  想到此處,張崇明又佩服起了馮慨之了:“你倒是有些機靈,早前就跟他打好了關係。”

  他指的是誰,不言而喻。

  馮慨之嘿嘿一笑:“我多聰明啊,若不是看準了怎會做這種虧本的事兒?不過,您是什麼時候想通的?”

  張崇明一愣。

  什麼時候想通的?他也不知道。只是這一路走來,張崇明卻從原先的篤定夏國必被亡國,轉變為如今的幾十年內應當安然無恙。起碼,在這個小皇帝手中大概是不會亡國的。

  不過他先前做的錯事有些多了,若是想繼續保證體面的生活,肯定是要做出一點成績的。張崇明也看懂了,這個小皇帝不會養著閒人,也不會養著罪人,除非帶罪立功。

  “回京之後,還得你多幫襯著點。”

  馮慨之沒聽懂:“什麼意思?”

  張崇明對著他耳語兩句。

  馮慨之驚道:“您……當真要撕破臉?”

  “怪只怪他們自己做錯了事。”錯不在他,張崇明道。

  馮慨之也是立馬就應下:“行,這事兒我肯定幫您的,您就放心好了。”

  這兩人不動聲色地把事情商議好了之後,蕭瑾也差不多準備啟程了。

  許州的事兒暫時由軍中的那些人頂著,一時半會兒也出不了什麼差錯。不過蕭瑾還是不放心,路過建康府的時候,讓蘇仿又舉薦了一些人手,調去那五州。

  且來了建康府之後,蕭瑾竟發展健康的許多地方竟然都種上了冬小麥。

  他問過之後,蘇仿才道,原來是百姓看到官府種小麥,紛紛要學。

  蘇仿還道:“微臣先前問過您可否傳授百姓,您不是答應了嗎?”

  蕭瑾拍了拍腦袋,好像記起來確實有這麼一段事,只是當時他忙,隨意應付了兩句。

  如今看來,這蘇仿的確是膽大心細能成事兒的,把他放在建康府真有些屈才了。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缺人。蕭瑾感覺,科舉取仕已經迫在眉睫了。

  從建康府出來後又行了五六日,一行人終於到了臨安城。

  蕭瑾回程的這日,李廷芳依舊領著諸位大臣守在城門處。

  然而眼下守在這裡的朝臣都是心甘情願等候在此的。同上回蕭瑾前去賑災時簡直是天壤之別。誰也不曾想過,他們夏國竟然能打退齊國,還從其國手裡拿到了五個州。

  這可是幾十年都未曾有過的大戰績了!

  新皇甫一登基,國土就大了這麼多,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們夏國風頭正盛,前途無量!只要跟著新皇走,新皇吃肉,他們肯定是能跟著喝口湯的。

  正因為如此,這段時間蕭瑾在朝中的呼聲已經高到從未有過的地步了。

  眾人左等右等,終於等到了蕭瑾。

  蕭元渙也在前面,蕭瑾過來時,他心裡只覺得奇怪,總覺得張崇明跟馮慨之幾人跟他走得過近。若是他之前沒記錯,這兩人不是一向不喜湊在蕭瑾身邊麼,怎麼現在反而……

  蕭元渙一臉不解地跪下行禮,只聽蕭瑾說,要回去先開個朝會。

  他聽完便知道,這朝會多半是要批他的。

  攔下軍糧跟兵力,卻是是有失妥當,但若真的計較起來,他也不是沒有藉口可以應對。

  早在蕭瑾回程之前,蕭元渙就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了。

  果然,剛進了大殿,人還沒站穩,蕭元渙就聽有人道:“啟稟聖上,臣有本奏。”

  “准奏,何事?”

  戶部右侍郎哪怕被推出來,也依舊不卑不亢,按著交代道:“臣欲彈劾當朝丞相李廷芳,其人獨斷專行,以權謀私,欲謀不軌之事!”

  咦,等等?李廷芳?!

  蕭瑾糊塗了,他居然覺得李廷芳有些古怪,但卻從未想過他還有這麼多的花花心思。畢竟這人看著可老實了,蕭瑾再次確認:“你說李丞相欲謀不軌,朕問你,他可有同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