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然而風聲還是透了出去,原本她是怕曹叡趁火打劫,或是世家搞事。卻萬萬沒想到,在她病得昏沉痛苦之際,竟接到了諸葛氏謀反的消息。
因諸葛亮的關係,她極為重視和信任諸葛氏,也就是因為諸葛望的事情,才稍微打壓了一下。可就是因為她信任,所以才會被算計。
等劉玥從短暫的昏迷中清醒時,才得知諸葛氏控制了常寧王,以陛下病危,丞相不在,太子無德的名義,要求常寧王暫且代理國事。
劉玥和諸葛亮並非無能之輩,雖是危急關頭被信任之人背叛,但終究有不少文武忠臣,有些甚至是和劉玥一起打天下的老臣,當下兩撥人互掐起來,她心腹之臣派人保衛了皇宮,不讓諸葛氏和世家靠近一步,只苦苦等著陛下清醒。
因為換了幾撥太醫,這才發現之前劉玥病逝轉危,竟還是因為被下了藥。
等證據都呈到面前時,劉玥本來就虛弱的身體,直接被氣吐了血,鮮紅色的液體濺在地上,猩紅刺目,極為不祥。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陛下!」忠臣們圍了上去,焦急喊道,陛下此時決不能倒下,起碼一定要等到太子、清河公主或是丞相中的任何一人趕到。
「好,好!」劉玥拍著床案大笑:「好一個諸葛氏!」
諸葛氏謀反已成定局,但在此生死關頭,諸葛亮卻不在,這終歸讓劉玥起了疑心。族人謀反,她的好丞相到底知不知道?否則為何在這時去益州?又為何接到旨意遲遲不歸?
固然她也有一千個為孔明辯護的理由,但卻抵不過帝王的懷疑之心。劉玥吐著血,冷笑道:「莫非那些賊子以為,朕只能靠丞相和太子了?」
她戎馬一生,所掌握的東西,遠比這些人想得要多。
71.若朕駕崩
在皇城裡, 劉玥需要忌憚的並不多, 而且皇宮還在她自己手裡,在城外更有無數大軍,只忠於自己的大軍。她的那些臣子和老將們, 依舊時刻準備為陛下獻出性命。
她也沒有什麼親人,剛醒過來之後, 就下令把小皇孫劉晟抱到自己的寢宮,但又怕過到病氣,讓人隔著一個房間養著,每天通過僕從來交流。
劉晟只有十歲,但一直養在劉玥膝下, 也算見過大世面的孩子了, 所以並不哭鬧,反而一本正經地讓太醫照顧好皇祖母,他自己是個大孩子了,不需要將太多精力放到他身上。小小的人兒這般行為,嚴肅感受不到,倒是惹人憐愛, 一時大臣們看他的眼神便不同了。
太子有沒有改好且不論, 起碼太孫是個可造之材, 可以繼承陛下的大統。@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劉玥心知肚明,諸葛氏和世家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疾病。只要她還能喘氣,這群人就翻不過大浪來, 但一旦自己撐不住斷氣,局勢便難說了。何況,她現在不敢斷言,諸葛亮就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如果丞相反水,太子和清河公主能把控住朝政嗎?
再退一步說,太子和清河公主能和自己的生父為敵嗎?子女弒父,豈不是為天下取笑?
即便歷史上的那個諸葛亮,即便劉備身死,劉禪不成器,他大權獨攬都沒有篡位。但此刻,劉玥卻依舊不敢確定,畢竟這已經不是真正的歷史了,而諸葛亮也不再是那個諸葛亮。
這回,真的是過不去了啊。
劉玥暗中嘆氣,卻並不畏懼。她從容不迫地下令,讓太醫開出了虎狼之藥,這藥能讓她恢復健康,卻也能掏空身體。再給她三個月,她就能安排好一切。
幾位心腹臣子得知此事,都號泣不已,連連阻止,卻也終究明白,天命不可違。
劉玥端著玉碗,看著這碗散發著騰騰熱氣的黑棕色液體,中藥的苦澀味道一如既往,是解藥,也是□□,是她這一生最終的結局。不管如何,她總歸是盡力了。
對於古人來說,活到五十多,不算長壽,卻也絕不是短命。至少她熬到劉備、曹操和孫權都死了,熬到了這一代英雄人物的隕落……而最終輪到了她自己。
帝王仰頭,將這一碗藥飲盡,溫熱燙喉,猶如沙場上的一碗烈酒。她接過宮人遞上來的娟帕,擦了擦殘留的藥劑,眼神又恢復了當年鼎盛時期的銳利,這位叱吒風雲的霸主笑道:「該給這群逆臣賊子長長記性。」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浸染全城的鮮血,和一個個被斬落的腦袋。有的人死在了亂軍之中,而更多的是叛亂平息後,被直接砍殺系在城頭的。
有幾個賊首抓了常寧王,希望以諸葛織來威脅劉玥。但後者只是笑,反問道:「汝等皆是諸葛,自殺自家人,與朕何干?」這話儼然是不肯認常寧王為子,懷疑他跟隨叛逆了。
且不論諸葛織如墜冰窟,幾個賊首都愣住了,還不等他們做出決定。神弓營的弓手就用弓箭扯開了他們的胸膛,那箭尖擦著常寧王的皮膚,濺出猩紅鮮血,噴了這孩子一臉。而常寧王妃早就在之前的叛亂中,為了保護剛出生的幼子,而慘死叛軍刀下。
賊首死了,常寧王得救了,但看著高高在上的帝王,諸葛織無力地跪倒,帶著沙啞絕望的聲音喊道:「罪臣見過陛下。」
他們此刻不是母子,而是君臣,甚至他是一個被懷疑謀反的臣子。他的親生母親不相信他,不肯認他,也不關心他的生死。一想到對方冰冷的眼神,諸葛織心想,或許自己一開始被挾持時,就該自盡的,這樣起碼保全了自己和母皇的臉面。
因諸葛亮的關係,她極為重視和信任諸葛氏,也就是因為諸葛望的事情,才稍微打壓了一下。可就是因為她信任,所以才會被算計。
等劉玥從短暫的昏迷中清醒時,才得知諸葛氏控制了常寧王,以陛下病危,丞相不在,太子無德的名義,要求常寧王暫且代理國事。
劉玥和諸葛亮並非無能之輩,雖是危急關頭被信任之人背叛,但終究有不少文武忠臣,有些甚至是和劉玥一起打天下的老臣,當下兩撥人互掐起來,她心腹之臣派人保衛了皇宮,不讓諸葛氏和世家靠近一步,只苦苦等著陛下清醒。
因為換了幾撥太醫,這才發現之前劉玥病逝轉危,竟還是因為被下了藥。
等證據都呈到面前時,劉玥本來就虛弱的身體,直接被氣吐了血,鮮紅色的液體濺在地上,猩紅刺目,極為不祥。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陛下!」忠臣們圍了上去,焦急喊道,陛下此時決不能倒下,起碼一定要等到太子、清河公主或是丞相中的任何一人趕到。
「好,好!」劉玥拍著床案大笑:「好一個諸葛氏!」
諸葛氏謀反已成定局,但在此生死關頭,諸葛亮卻不在,這終歸讓劉玥起了疑心。族人謀反,她的好丞相到底知不知道?否則為何在這時去益州?又為何接到旨意遲遲不歸?
固然她也有一千個為孔明辯護的理由,但卻抵不過帝王的懷疑之心。劉玥吐著血,冷笑道:「莫非那些賊子以為,朕只能靠丞相和太子了?」
她戎馬一生,所掌握的東西,遠比這些人想得要多。
71.若朕駕崩
在皇城裡, 劉玥需要忌憚的並不多, 而且皇宮還在她自己手裡,在城外更有無數大軍,只忠於自己的大軍。她的那些臣子和老將們, 依舊時刻準備為陛下獻出性命。
她也沒有什麼親人,剛醒過來之後, 就下令把小皇孫劉晟抱到自己的寢宮,但又怕過到病氣,讓人隔著一個房間養著,每天通過僕從來交流。
劉晟只有十歲,但一直養在劉玥膝下, 也算見過大世面的孩子了, 所以並不哭鬧,反而一本正經地讓太醫照顧好皇祖母,他自己是個大孩子了,不需要將太多精力放到他身上。小小的人兒這般行為,嚴肅感受不到,倒是惹人憐愛, 一時大臣們看他的眼神便不同了。
太子有沒有改好且不論, 起碼太孫是個可造之材, 可以繼承陛下的大統。@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劉玥心知肚明,諸葛氏和世家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疾病。只要她還能喘氣,這群人就翻不過大浪來, 但一旦自己撐不住斷氣,局勢便難說了。何況,她現在不敢斷言,諸葛亮就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如果丞相反水,太子和清河公主能把控住朝政嗎?
再退一步說,太子和清河公主能和自己的生父為敵嗎?子女弒父,豈不是為天下取笑?
即便歷史上的那個諸葛亮,即便劉備身死,劉禪不成器,他大權獨攬都沒有篡位。但此刻,劉玥卻依舊不敢確定,畢竟這已經不是真正的歷史了,而諸葛亮也不再是那個諸葛亮。
這回,真的是過不去了啊。
劉玥暗中嘆氣,卻並不畏懼。她從容不迫地下令,讓太醫開出了虎狼之藥,這藥能讓她恢復健康,卻也能掏空身體。再給她三個月,她就能安排好一切。
幾位心腹臣子得知此事,都號泣不已,連連阻止,卻也終究明白,天命不可違。
劉玥端著玉碗,看著這碗散發著騰騰熱氣的黑棕色液體,中藥的苦澀味道一如既往,是解藥,也是□□,是她這一生最終的結局。不管如何,她總歸是盡力了。
對於古人來說,活到五十多,不算長壽,卻也絕不是短命。至少她熬到劉備、曹操和孫權都死了,熬到了這一代英雄人物的隕落……而最終輪到了她自己。
帝王仰頭,將這一碗藥飲盡,溫熱燙喉,猶如沙場上的一碗烈酒。她接過宮人遞上來的娟帕,擦了擦殘留的藥劑,眼神又恢復了當年鼎盛時期的銳利,這位叱吒風雲的霸主笑道:「該給這群逆臣賊子長長記性。」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浸染全城的鮮血,和一個個被斬落的腦袋。有的人死在了亂軍之中,而更多的是叛亂平息後,被直接砍殺系在城頭的。
有幾個賊首抓了常寧王,希望以諸葛織來威脅劉玥。但後者只是笑,反問道:「汝等皆是諸葛,自殺自家人,與朕何干?」這話儼然是不肯認常寧王為子,懷疑他跟隨叛逆了。
且不論諸葛織如墜冰窟,幾個賊首都愣住了,還不等他們做出決定。神弓營的弓手就用弓箭扯開了他們的胸膛,那箭尖擦著常寧王的皮膚,濺出猩紅鮮血,噴了這孩子一臉。而常寧王妃早就在之前的叛亂中,為了保護剛出生的幼子,而慘死叛軍刀下。
賊首死了,常寧王得救了,但看著高高在上的帝王,諸葛織無力地跪倒,帶著沙啞絕望的聲音喊道:「罪臣見過陛下。」
他們此刻不是母子,而是君臣,甚至他是一個被懷疑謀反的臣子。他的親生母親不相信他,不肯認他,也不關心他的生死。一想到對方冰冷的眼神,諸葛織心想,或許自己一開始被挾持時,就該自盡的,這樣起碼保全了自己和母皇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