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
三日後,是個陰雲密布的黃昏,城門將關閉的剎那,有一輛馬車緩緩駛出。
馬不停蹄,沿著官道一路繞山轉水,走了兩天,便停在一個蘆葦叢生的渡口旁邊。
車內,明澈早按捺不住,率先跳了出來,又把明德接了下地。
兩個小孩站在馬車旁邊,打量著周圍,見湖面上水鳥翩飛,路兩邊古木掩映,蘆葦盪中依稀有幾間房屋若隱若現。
而在不遠處,停著一葉扁舟,隨波搖曳,舟上似乎還有人,戴著斗笠披著蓑衣,手中握著一根竹竿,鵝毛浮標被水底的魚兒啃咬,在水面上一上一下的飄動,十分自在悠閒。
明澈忍不住叫道:“娘,你快來看,這是什麼地方?”
車帘子一動,是琉璃慢慢地挪了出來,她的臉色仍有些憔悴,只是精神要比先前看起來強了好些。
琉璃靠在車廂邊上,囑咐:“你們兩個不可亂跑。”
明澈本急不可待地想去一探究竟,聽了這話,只得乖乖地立在原地。
琉璃嘆了口氣,扶著車門,正要下車,突然聽到明澈叫道:“那是……”
原來先前那垂釣的小舟不知不覺中已經靠攏了岸邊,而那垂釣的“船夫”也緩緩站起身來。
琉璃抬起眼皮隨意一瞥,但就是這一眼,卻仿佛叫人渾身的血液都凝固起來了。
那船夫一身蓑衣,卻掩不住高挑的身形,依稀還看著有幾分眼熟,而當他慢慢抬頭之時,也露出了斗笠底下的容顏。
先映入琉璃雙眼的,就是那雙夢縈魂繞,無法淡忘的鳳眸。
第121章 完結
在琉璃所乘的那輛馬車離京城越來越遠的時候,京郊十里高嶺上,有一人手牽白馬,凝目望著馬車揚塵,逐漸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之中。
鄭宰思仍是無法明白自己此刻的心情,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從這一刻起,他終於跟心底那個笑容純真而明媚的女孩子……一刀兩斷了。
多少年了,她早就不再是原先的陳琉璃,可對鄭宰思而言,他,卻仍是那個陰冷的冬夜,縮在巷子角落裡半醉將死的有家難歸的浪子。
他一直都在等待著那個丫頭的回眸一笑,然而兜轉來去,她卻終究只屬於別的男人,他始終一點機會都得不到。
直到馬車消失在眼前,鄭宰思才轉身,躑躅地牽著馬兒往回。
也許他該欣慰,他雖得不到一個女子,卻得到了常人望塵莫及的權柄。他所有的不僅是現在,還有那個人交付給他的,錦繡而不可限量的將來。
***
關於琉璃跟范家兩個孩子的憑空消失,京內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范垣並沒有死,暗中把嬌妻愛子接了出京,逍遙天下去了。
也有人說,范夫人因為思念過度得了重病,一命嗚呼。還有人說琉璃並不是病死,而是他們一家子都給皇帝暗中“滅口”了。
稀奇古怪,諸如此類。
這件事在京內沸沸揚揚地傳了半個多月才消停,並沒有人格外留意,吏部尚書鄭宰思同幾個親信隨從悄然離京,不知何往。
又過了月余,鄭宰思回京後,換了朝服進宮。
御書房裡,皇帝正在親閱奏摺,沒了范垣在跟前,也少了許多的指手畫腳,徐廉是個謹慎老成的人,行事多會順從皇帝,雖偶有不同意見,卻極少出聲反駁。
朱儆覺著舒心,就像是原先縮在巢里的雛鳥,原先只能乖乖地呆著,等老鳥把捉到的食物塞到嘴裡,老鳥給餵什麼就吃什麼,極少有挑食的機會。
現在,他的羽翼豐滿,可以肆意翱翔,隨心所欲,要“吃”什麼就“吃”什麼,葷腥不忌。
但極度的舒心之餘,又似少了些什麼,偶爾心裡會覺著空落落的,下意識盼著有人在耳畔指點:“皇上,不可操之過急。”或者“皇上,如此行事大為不當。”
當初深惡痛絕的那些絮絮叨叨地言語,不經意里會在耳畔出現,每當這時候,朱儆都會歪頭看一看,以為那個人還在身旁,一臉清正肅然地凝視著他,似在挑自己的錯兒,剎那間讓朱儆的腰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幾分,生恐看見對方責備的眼神。
但是不可能了,那個人,永遠都不可能再在身邊了。
就如同他深深眷顧的母后,始終是再也不可能如她說過的那樣“長長久久陪伴身邊”了。
微微走神。
直到看見鄭宰思進門,朱儆才恍若無事地垂了眼皮。
“有消息了嗎?”朱儆問道。
鄭宰思跪地:“請皇上恕罪。”
朱儆蹙眉看向鄭宰思:“還是沒有消息?”
鄭宰思道:“臣去了蘇杭一帶,仔細偵尋,並沒有夫人等的線索。”
殿內沉默,半晌,朱儆才說道:“如果是她一個人行事,決不至於如此縝密,無懈可擊似的……一定是他。”
說到“他”,語氣微微重了些。
鄭宰思當然知道朱儆指的是誰,道:“皇上覺著他沒有死?”
朱儆站起身來,他走到桌邊,望著鄭宰思道:“朕原本就在懷疑,只是……上次純兒病重他卻並沒有現身,所以才放鬆了警惕。如今看來,不過仍是他故布疑陣罷了,哼,他還真狠得下心,純兒病的那個樣了,他居然還能穩坐釣魚台。”
鄭宰思擰眉:“是不是要通緝,或者命人暗中搜尋捉拿?”
朱儆並沒有回答,只是來回踱了幾次步。
鄭宰思又等了半天,朱儆才說道:“不用了。”
這個答案,出乎意外。
像是要解決他的疑問。朱儆道:“他藏的這樣深,等閒是找不到的。另外……罷了,朕也不想再計較了。”
說著他揮了揮手,手勢很輕,語聲卻重若千鈞。
殿外陳沖道:“皇上,永福宮那裡說小皇子啼哭不止。”
朱儆聽了這話,便邁步出門,徑直往永福宮而去。
還未進門,就聽見小孩子厲聲啼哭,朱儆匆匆進內,卻見乳母嬤嬤抱著襁褓中的小皇子,正百般哄勸卻無效。
朱儆忙走到前,親自將小孩子接了過來。
不知為何,才入了朱儆懷中,那哭的滿面漲紅的小傢伙,竟緩緩停止了啼哭,含淚的兩隻眼睛怔怔地望著他。
朱儆對上小孩子無知無邪的雙眼,不知為何,竟想起了當初的自己。
這孩子年幼,不管鬧得多厲害,只要給他抱住,就會立刻安靜下來。
記得琉璃說過,當初的儆兒,也是鬧脾氣鬧得厲害,只是要給琉璃抱著才肯乖乖入睡。
想來這孩子的脾氣是隨自己的。
但是,他自己卻永遠都回不去靠在母親身邊無憂無慮的時光了。
突然又想起那天,琉璃病重,他同鄭宰思去范府探望時候,琉璃所說的話。
自從知道範府人去樓空後,他自然是震怒非常。
因為他深知這背後一定跟范垣脫不了干係。也就是說,范垣並沒有死,只是在暗地裡謀劃這些。
三日後,是個陰雲密布的黃昏,城門將關閉的剎那,有一輛馬車緩緩駛出。
馬不停蹄,沿著官道一路繞山轉水,走了兩天,便停在一個蘆葦叢生的渡口旁邊。
車內,明澈早按捺不住,率先跳了出來,又把明德接了下地。
兩個小孩站在馬車旁邊,打量著周圍,見湖面上水鳥翩飛,路兩邊古木掩映,蘆葦盪中依稀有幾間房屋若隱若現。
而在不遠處,停著一葉扁舟,隨波搖曳,舟上似乎還有人,戴著斗笠披著蓑衣,手中握著一根竹竿,鵝毛浮標被水底的魚兒啃咬,在水面上一上一下的飄動,十分自在悠閒。
明澈忍不住叫道:“娘,你快來看,這是什麼地方?”
車帘子一動,是琉璃慢慢地挪了出來,她的臉色仍有些憔悴,只是精神要比先前看起來強了好些。
琉璃靠在車廂邊上,囑咐:“你們兩個不可亂跑。”
明澈本急不可待地想去一探究竟,聽了這話,只得乖乖地立在原地。
琉璃嘆了口氣,扶著車門,正要下車,突然聽到明澈叫道:“那是……”
原來先前那垂釣的小舟不知不覺中已經靠攏了岸邊,而那垂釣的“船夫”也緩緩站起身來。
琉璃抬起眼皮隨意一瞥,但就是這一眼,卻仿佛叫人渾身的血液都凝固起來了。
那船夫一身蓑衣,卻掩不住高挑的身形,依稀還看著有幾分眼熟,而當他慢慢抬頭之時,也露出了斗笠底下的容顏。
先映入琉璃雙眼的,就是那雙夢縈魂繞,無法淡忘的鳳眸。
第121章 完結
在琉璃所乘的那輛馬車離京城越來越遠的時候,京郊十里高嶺上,有一人手牽白馬,凝目望著馬車揚塵,逐漸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之中。
鄭宰思仍是無法明白自己此刻的心情,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從這一刻起,他終於跟心底那個笑容純真而明媚的女孩子……一刀兩斷了。
多少年了,她早就不再是原先的陳琉璃,可對鄭宰思而言,他,卻仍是那個陰冷的冬夜,縮在巷子角落裡半醉將死的有家難歸的浪子。
他一直都在等待著那個丫頭的回眸一笑,然而兜轉來去,她卻終究只屬於別的男人,他始終一點機會都得不到。
直到馬車消失在眼前,鄭宰思才轉身,躑躅地牽著馬兒往回。
也許他該欣慰,他雖得不到一個女子,卻得到了常人望塵莫及的權柄。他所有的不僅是現在,還有那個人交付給他的,錦繡而不可限量的將來。
***
關於琉璃跟范家兩個孩子的憑空消失,京內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范垣並沒有死,暗中把嬌妻愛子接了出京,逍遙天下去了。
也有人說,范夫人因為思念過度得了重病,一命嗚呼。還有人說琉璃並不是病死,而是他們一家子都給皇帝暗中“滅口”了。
稀奇古怪,諸如此類。
這件事在京內沸沸揚揚地傳了半個多月才消停,並沒有人格外留意,吏部尚書鄭宰思同幾個親信隨從悄然離京,不知何往。
又過了月余,鄭宰思回京後,換了朝服進宮。
御書房裡,皇帝正在親閱奏摺,沒了范垣在跟前,也少了許多的指手畫腳,徐廉是個謹慎老成的人,行事多會順從皇帝,雖偶有不同意見,卻極少出聲反駁。
朱儆覺著舒心,就像是原先縮在巢里的雛鳥,原先只能乖乖地呆著,等老鳥把捉到的食物塞到嘴裡,老鳥給餵什麼就吃什麼,極少有挑食的機會。
現在,他的羽翼豐滿,可以肆意翱翔,隨心所欲,要“吃”什麼就“吃”什麼,葷腥不忌。
但極度的舒心之餘,又似少了些什麼,偶爾心裡會覺著空落落的,下意識盼著有人在耳畔指點:“皇上,不可操之過急。”或者“皇上,如此行事大為不當。”
當初深惡痛絕的那些絮絮叨叨地言語,不經意里會在耳畔出現,每當這時候,朱儆都會歪頭看一看,以為那個人還在身旁,一臉清正肅然地凝視著他,似在挑自己的錯兒,剎那間讓朱儆的腰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幾分,生恐看見對方責備的眼神。
但是不可能了,那個人,永遠都不可能再在身邊了。
就如同他深深眷顧的母后,始終是再也不可能如她說過的那樣“長長久久陪伴身邊”了。
微微走神。
直到看見鄭宰思進門,朱儆才恍若無事地垂了眼皮。
“有消息了嗎?”朱儆問道。
鄭宰思跪地:“請皇上恕罪。”
朱儆蹙眉看向鄭宰思:“還是沒有消息?”
鄭宰思道:“臣去了蘇杭一帶,仔細偵尋,並沒有夫人等的線索。”
殿內沉默,半晌,朱儆才說道:“如果是她一個人行事,決不至於如此縝密,無懈可擊似的……一定是他。”
說到“他”,語氣微微重了些。
鄭宰思當然知道朱儆指的是誰,道:“皇上覺著他沒有死?”
朱儆站起身來,他走到桌邊,望著鄭宰思道:“朕原本就在懷疑,只是……上次純兒病重他卻並沒有現身,所以才放鬆了警惕。如今看來,不過仍是他故布疑陣罷了,哼,他還真狠得下心,純兒病的那個樣了,他居然還能穩坐釣魚台。”
鄭宰思擰眉:“是不是要通緝,或者命人暗中搜尋捉拿?”
朱儆並沒有回答,只是來回踱了幾次步。
鄭宰思又等了半天,朱儆才說道:“不用了。”
這個答案,出乎意外。
像是要解決他的疑問。朱儆道:“他藏的這樣深,等閒是找不到的。另外……罷了,朕也不想再計較了。”
說著他揮了揮手,手勢很輕,語聲卻重若千鈞。
殿外陳沖道:“皇上,永福宮那裡說小皇子啼哭不止。”
朱儆聽了這話,便邁步出門,徑直往永福宮而去。
還未進門,就聽見小孩子厲聲啼哭,朱儆匆匆進內,卻見乳母嬤嬤抱著襁褓中的小皇子,正百般哄勸卻無效。
朱儆忙走到前,親自將小孩子接了過來。
不知為何,才入了朱儆懷中,那哭的滿面漲紅的小傢伙,竟緩緩停止了啼哭,含淚的兩隻眼睛怔怔地望著他。
朱儆對上小孩子無知無邪的雙眼,不知為何,竟想起了當初的自己。
這孩子年幼,不管鬧得多厲害,只要給他抱住,就會立刻安靜下來。
記得琉璃說過,當初的儆兒,也是鬧脾氣鬧得厲害,只是要給琉璃抱著才肯乖乖入睡。
想來這孩子的脾氣是隨自己的。
但是,他自己卻永遠都回不去靠在母親身邊無憂無慮的時光了。
突然又想起那天,琉璃病重,他同鄭宰思去范府探望時候,琉璃所說的話。
自從知道範府人去樓空後,他自然是震怒非常。
因為他深知這背後一定跟范垣脫不了干係。也就是說,范垣並沒有死,只是在暗地裡謀劃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