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知道,就算嚴祺將韋翰成功送進了大理寺,以韋襄的本事,大理寺也不會真的定什麼罪,此事,其實最多也就是讓韋襄出個笑話罷了。但就算是這樣也好。這些年,韋貴妃的兒子趙王漸有了聲勢,讓王皇后和王承業很是坐立不安。無論是誰,但凡能銼一銼韋家的銳氣,他都拍手叫好。

  可正當幸災樂禍之時,突然,韋襄朝他走過來。

  「快去將嚴祺勸住!」他揪住王承業手臂,急急道。

  王承業冷笑一聲:「伯建也看到了,那可是玉券。貴府公子做出來的好事,與我何干?」

  「與你無干?」韋襄冷哼,壓低聲音,「你以為他鬧到大理寺去,今日之事你能好過?你若幫我,今日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等誰也不提,外面誰也不知。你若不幫我,我便鬧到聖上面前去。你家王竣先前在宮學裡做的事,誰人不知?如今又在國子監里與人鬥毆,聖上知道了,你猜他還會不會讓王竣到太極宮去任職!」

  第二百二十九章 風波(上)

  聽得韋襄的話,王承業臉上的笑意僵了僵。

  這確實是一件大事。

  八年前那御印失竊之事,雖然皇帝除了將王竣送到國子監里,並無別的處置,但卻跟王承業在揚州巡察使任上鬧出的風波一樣,是皇帝敲打王承業的把柄。

  王承業深知皇帝不追究這些,是因為太子。王家是王皇后的母家,也是太子的外家,皇帝顧全名聲,故而容忍下來。在皇帝眼中,王承業不僅失德,連家中子弟也管教不好,身為太子舅父,著實有傷皇家臉面。王皇后也時常埋怨王承業,說都是因為他,讓自己在皇帝跟前抬不起頭來。

  這些年來,王承業已經收斂了許多,避免再給皇帝和皇后找不自在。而皇帝看上去也還是看中王家,前不久,曾向王皇后說起,待王竣十八歲之後,就讓他入朝,到太極宮裡去侍奉。

  太極宮是皇帝的居所,這話的意思,就是讓王竣到皇帝身邊做近臣。這等天大的好消息,王皇后和王承業皆喜出望外,這等節骨眼上,自是不能再出什麼岔子。

  王承業登時警醒過來,跟溫彥對視一眼,隨即站起身來。

  漪如站在門外的各家僕人中間,眼睜睜地看著韋翰被綁著手腳拖出來,叫喚得似殺豬一般,又是驚詫又是好笑。

  她從前一直知道嚴祺在京城中以紈絝出名,不過在她眼裡,嚴祺除了平日裡吃穿講究些,脾性散漫些,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太讓

  人指摘的地方。甚至跟別人家裡的高門貴胄子弟比起來,漪如覺得自己這父親其實還算本分,只不過在皇帝身旁樹大招風,人人都盯著,自然髒水也就多了。

  但今日,她自己也算開了眼。

  敢在眾目睽睽之下這般對付韋襄的人,除了嚴祺,全京城也找不出第二個來。

  正當她看得興致勃勃,卻見韋襄和王承業一道從裡面追了出來。

  「文吉!」王承業拉住嚴祺,面上堆起笑,道,「文吉且慢!息怒,息怒!」

  溫彥也上前來,勸嚴祺:「文吉,莫衝動,有什麼事先坐下來說!」

  嚴祺看著他們二人,面色仍沉:「你們二人也來攔我?堂堂國子監,光天化日,竟出了這等無法無天之事!你們家兒郎也傷得不輕,莫非就這麼算了?我不管!這事必不可就這麼算了,是非曲直,全由大理寺論斷!」

  說罷,他繼續要走,二人忙又將他攔住。

  「文吉聽我一言!」王承業道,「今日之事,柳祭酒方才也說了,都是少年意氣,下手難免有輕有重,眾人都受了傷,不獨阿楷一個!韋翰是有不是之處,但既然不曾傷筋動骨,倒也不必鬧到大理寺去!」

  「正是。」溫彥道,「文吉,此事,我等兒郎既然在其中,自然也不會善罷甘休。大家坐下來一道理論,自有明斷,著實不必鬧大!」

  這時,也有好些從前的舊識紛紛趕來,將嚴祺攔住,勸他不要衝動。

  遠遠圍觀的僕人們也起了一陣譁然。

  「我怎麼看著,兩邊的人都去勸高陵侯了?」有人道,「王家跟韋家不是死對頭麼?崇寧侯不幸災樂禍也就罷了,竟還去勸?當真咄咄怪事。」

  漪如心裡卻明白得很,冷笑。嚴祺鬧這麼一出,想必也沒有真打算將韋翰送到大理寺去,這一步,大約也是他算計好的。國子監的這些學生,家中個個有頭有臉,嚴祺回京已經有些日子,這些從前的舊識們一個個佯作不知,沒有一人登門探望。而現在,他們仿佛一下都想起了從前的交情,一個個都跑了過來。

  嚴祺看了看自己周圍的眾人,神色仍是惱怒:「你們不必為他說話!今日之事,我若不得個說法,莫說大理寺,聖上面前我也要去走上一遭!」

  王承業聽得這話,心中更是一緊,忙道:「文吉要說法,自然會有說法!」

  說罷,他看向韋襄,喝道:「還不快過來給文吉賠罪!」

  韋襄面色難看,但此時也只能忍氣吞聲,來到嚴祺面前,扯出笑臉來。

  「文吉,」他拉著嚴祺的手,語氣溫和,「你看你,這麼多年過去,還是這個模樣。小兒打鬧,由他們打鬧,我等大人怎好摻和?」

  嚴祺嫌惡地將手甩開,冷面相對:「小兒打鬧?方才是誰說教子不嚴出手傷人?如今我就要去分辨分辨,是誰人教子不嚴出手傷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