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以為另有安排,便沒有繼續,老老實實坐了回去。

  敏國公這時又站起身,公堂外百姓越聚越多,人頭攢動如黑蟻,黑壓壓一片,連點縫隙都沒有。兩旁高樓之上的圍欄後,也站了不少人,就連別家屋頂上都不放過。

  連續了結兩樁案子,百姓的熱情已經空前高漲。

  天子腳下的百姓日子過的安穩,他們或許未必能感同身受,無法了解到那些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們過得是什麼日子。不知道林晏將軍在那些百姓心裡是如同神一樣的存在。

  但林晏將軍將門世家,身份尊貴,在京中權貴之中卻是一股清流。御下甚嚴,從不允林府中人做欺壓百姓之事。又是南楚的大英雄,百姓自然對林將軍推崇備至。

  除了京城百姓,圍在公堂外的大多都是從各地聽聞消息前來的。有如劉三娘那樣的義氣之輩,有切實得到林晏將軍恩惠的報恩者,有邊陲之地特意趕來京城為林晏將軍平反的百姓。

  他們各個目光殷切的看著敏國公,他們知道,期盼已久的時刻就要來臨了。

  又一個素衣男子從人群中擠了進來,朝榮景辰遙遙一拜。榮景辰點頭會意,道:“請楚和帝棺槨入堂。”

  楚和帝已下葬皇陵,一代帝王,死後卻被後人將棺槨又抬了回來,還是抬到公堂之上,若是楚和帝有靈,必會氣的掀翻棺材蓋。

  本以為事情若棘手,早晚是要打開棺槨行認親一事,既那事已無疑問,倒是不必開棺了。只是總要叫他親眼看著,看著他的兒子,是如何替母伸冤,替母族平反的。

  哪怕楚和帝已駕崩多年,但他犯的罪孽卻不可饒恕。他必須要接受當年的過錯,接受天下人的審判!

  蔡雍退至一旁,不再言語。今日之事擺明了是早早就安排布置好的。想必此時,京中曾參與當年舊案的官員們都已被京畿守軍控制了。

  傅辭瞧了眼公堂外,低聲對林玉致說道:“公堂上的事已傳了出去,於弘文欲逃,被懷騁就地擒獲。懷騁已尾隨押送楚和帝的隊伍入了京。所過之處,百姓盡皆相讓,未曾有過相爭。”

  雖然蔣副將被策反,但事情進展到這個地步,他們不能全然相信蔣副將。只能利用民憤,使李懷騁三萬親軍順利進京,以防不測。

  自楚和帝棺槨被抬入公堂後,百姓鴉雀無聲。直到隊伍最後頭有些騷亂,眾人才回過神兒來。只聽後面有人喊道:“榮夫人要上堂呈冤,快快讓開。”

  這位榮夫人乃榮國林正室夫人,敏國公獨女。當年也是京中一朵嬌花,只可惜被榮國林摘了去。那之後,這位榮夫人便日日吃齋念佛,鮮少露面。

  今日她一身素白,未施粉黛,由其子榮景和扶著,款步走向公堂。

  按說榮景辰既已登基稱帝,這位榮夫人才該是正八經兒的太后。只不知為何,榮太后依舊霸占後宮。也未曾聽榮景辰提及給其母一個封號,連其父榮國林亦是如此。就這麼不尷不尬的,實在叫人琢磨不明白。

  “不知榮夫人有何冤情?”

  榮夫人朝孫渺微微頷首,鳳眸在在場眾人身上一一掃過,而後轉過身體,面對百姓,盈盈而立。

  她目光決然,雙手交疊於胸前,朝百姓深深一拜。

  百姓們不明所以,紛紛側讓了身子,不敢受此一拜。

  榮夫人抬起頭來,神色坦蕩。

  “本夫人今日呈冤,呈的不是自己的冤,而是天下人的冤!”

  百姓面面相覷,卻都不敢出聲驚擾。就連蔡雍都下意識的閉緊嘴巴。

  “自楚和帝以來,民間災禍不斷,興和五年,江南大水,官員貪瀆,相互包庇,使河堤未能及時修補,最終釀成大禍,民眾死傷萬餘人。楚和帝命人徹查,最終卻只叫一個城守頂了罪。興和八年,山東大旱,依舊如此。南楚官員貪墨成性,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間怨聲載道。奸臣禍國,皇帝充耳不聞。”

  “興和十年,又起兵災。兩夷進犯邊陲,北秦兵臨城下。林晏將軍率林家軍四方征戰,終將戰亂平息,救萬民於水火。”

  “興和十三年,邊疆安定,林晏將軍為民之生計,四處奔波,聯合一眾朝臣擬定安民之法,這才使災禍不斷的南楚得以喘息。也由此,楚和帝心生不滿,更覬覦林晏將軍兵權。為打壓林晏將軍,楚和帝大力扶持榮蔡兩黨,任其橫徵暴斂,使百姓再陷困苦。”

  這些話不止積壓在榮夫人心中,更是在座朝臣們心中的一根刺,亦是千萬南楚百姓心裡的痛。

  榮夫人字字泣血,叫圍觀百姓忍不住低聲啜泣。

  她看著周圍的人,深吸了口氣,咬著牙繼續說道:“興和十八年,林晏將軍上書斥榮蔡兩黨逞凶肆虐,附庸者城狐社鼠,侵占百姓良田,淫□□女,倚仗權勢,無惡不作,罄竹難書。”

  “榮貴妃正當寵,楚和帝雖勒令嚴查,卻高抬輕放,榮家依舊得盛寵。榮蔡兩黨忌憚林晏將軍,雖暫時收斂,背地裡卻依舊我行我素。”

  “林晏將軍清正,不似賊人狡詐。不曾想此事已被榮蔡兩黨嫉恨。興和二十年,蔡雍上書稱江南吳氏與林晏將軍串謀,意圖謀反。吳氏坐擁萬貫家財,富可敵國。林晏將軍掌天下之兵,聲勢浩大。楚和帝本就心存忌諱,此事一經告發,立刻受到楚和帝關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