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有了李善這句話,李恪略微安心,此時,天色透黑,謝寶扇服用安神藥後,便又昏沉沉的睡著。李善瞧著謝寶扇歇下,帶著李恪來到外間,今夜寧壽宮輪職的御醫是張其正,據那張其正來說,謝寶扇清醒的時辰比上一回更久,這自然是極好的兆頭,卻也不能掉以輕心,好在謝寶扇的身子素來強健,一切都好。
李善問了幾句話,自打發他退下,眼見天時已晚,李恪該要擺駕回宮,李善把寧壽宮的事安置妥當,便護送李恪回去。
第172章 寧壽宮的那棵老梨樹,……
寧壽宮的那棵老梨樹, 在這個夏初,轟轟烈烈開了一場花,最終又繁花落盡, 那清幽的香味飄散了許久,直到很多年後,李善也不能忘懷。
謝家謀害當朝皇太后,很快由京兆府捉拿歸案,人證物證俱在,主犯謝寶鏡被判了斬監候,餘下的謝家人一律流放崖州,終生不得回京。
寧波陳家和謝家原是姻親, 去年陳氏夫婦隨著攝政王進京,借著謝寶扇的東風, 在京城很是出了一陣風頭,此次亦受到牽連, 幸而陳家及時從雲州回京,他此次率團北上和韃子國商議互市,也算立下功勞, 堪堪保住謝寶琴, 其旁的人,卻是有心無力。
六月, 謝之華這一支僅剩的幾個族人被押往崖州,原信國公府徹底湮沒在這股浪潮里。
謝寶鏡問斬之後,謝家那些沾親帶故的,沒有一個人敢給她收屍,最終是章素青花了銀錢給她安置後事。
那章素青原先在信國公府坐館,她與謝家這幾位小姐們有師生情誼, 本來想找到嚴氏的葬身之處,讓她母女二人得以安葬在一處,可惜嚴氏當日病死在監牢,隨意葬在亂葬崗,章素青根本找不到她的墳地,只得在離亂葬崗不遠的地方,給她尋了一塊墓地,又立了一塊碑。
且說謝寶扇將養了半個月,總算能起身,不過身子卻仍舊十分虛弱,常常說不了幾句話,就氣喘吁吁,據那張其正所言,這是傷了基礎,需得細心調養,少說得有三五年,方才能見好。
謝寶扇醒來以後,像是忘了謝家人似的,從未開口詢問他們的近況,她既是不問,自是沒人會主動提起,倒是李善,早晚都會來寧壽宮看望她,便是偶爾有政事纏身,也會打發身邊的太監來問侯。
這日,他剛到寧壽宮,就見銀環迎了出來,李善見她面色猶豫,似是有話要說,便止住腳步。
銀環朝他行禮,說道,「殿下,端王府的四姑奶奶遞話進來,想要進宮給娘娘請安。」
李善眉頭一皺,「哪個四姑奶奶?」
銀環小心翼翼的回道,「太后的妹妹,便是嫁給端王府三公子的四姑娘。」
聽說是謝家的人,李善臉色微沉,當日若非謝寶扇出宮給她這個親妹妹送嫁,又豈會遇襲,害得她險些掉丟性命。
李善想也不想,冷聲說道,「不准!」
銀環悄悄看了李善一眼,她心知攝政王不待見謝家人,只是謝寶瓶與別人不同,她想了一想,說道,「若是娘娘問起來了呢?」
謝家的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如今沒剩幾個人,便是謝寶瓶,亦是看在謝寶扇和端王府的情份上,方才沒有受到牽連。
先前因謝寶扇身子仍未大好,珊瑚一直未能進宮探望謝寶扇,這幾日她能起身,又聽聞珊瑚回京了,便傳喚珊瑚來問話,另一邊的謝寶瓶無端受到攝政王的牽怒,連自己的親姐姐也見不著,此時正是心急如焚之時,得知珊瑚能進宮,便托她傳話,想要進宮來看謝寶扇,珊瑚不敢自作主動,私下找銀環商議,那銀環只得來問李善。
銀環大著膽子說道,「四姑奶奶是太后的親妹妹,此次的事情說到底與她沒有干係,要是太后知道咱們攔著四姑奶奶不見她,就怕日後要生氣呢。」
想起尚在病中的謝寶扇,李善沉吟,說道,「既是如此,允她進宮在寧壽宮門外給太后磕頭,就說太后病著,不見外人。」
他三言兩語就把謝寶瓶劃為外人,銀環也不敢再多嘴,答應一聲,便退了出去。
李善在殿外站了片刻,方才抬腳進到內殿。
已進入六月,寧壽宮卻還不敢用冰,李善進來時,早有宮女向謝寶扇通稟,李善打起珠簾,只見西窗底下安置著一張美人榻,窗戶被支起,謝寶扇正在注視窗外,她聽到響動,扭頭回望,看到來人是李善,嘴角便揚起淺淺的微笑。
西窗半開,能隱約看到院子裡的那棵老梨樹,梨花謝了,老梨樹又變成光禿禿的,晨起的日頭還算溫和,柔媚的光線照在她臉上,原本蒼白的臉色帶了一抹淡粉,李善看得有些失神,謝寶扇問道,「殿下怎麼這會兒才進來?」
李善回神,他走到近前,細細的打量謝寶扇的神色,問道,「昨兒夜裡睡得可還安穩?」
謝寶扇輕輕點頭,回道,「別得倒好,就是被熱醒了幾回,又不敢開窗,她們幾個貼心,趕了半夜的扇,方才睡了個囫圇覺。」
她說這話時,大宮女綠蘿正好進屋送茶,她笑道,「這原是奴婢們該做的事,哪裡值得太后特地拿出來說道。」
謝寶扇歪頭看著李善,她問,「我聽到你和銀環在外頭說話,這丫頭又背著我跟你遞甚麼消息?」
李善輕哼,「說你不好好保重身子呢,大清早的在窗口吹風。」
李善問了幾句話,自打發他退下,眼見天時已晚,李恪該要擺駕回宮,李善把寧壽宮的事安置妥當,便護送李恪回去。
第172章 寧壽宮的那棵老梨樹,……
寧壽宮的那棵老梨樹, 在這個夏初,轟轟烈烈開了一場花,最終又繁花落盡, 那清幽的香味飄散了許久,直到很多年後,李善也不能忘懷。
謝家謀害當朝皇太后,很快由京兆府捉拿歸案,人證物證俱在,主犯謝寶鏡被判了斬監候,餘下的謝家人一律流放崖州,終生不得回京。
寧波陳家和謝家原是姻親, 去年陳氏夫婦隨著攝政王進京,借著謝寶扇的東風, 在京城很是出了一陣風頭,此次亦受到牽連, 幸而陳家及時從雲州回京,他此次率團北上和韃子國商議互市,也算立下功勞, 堪堪保住謝寶琴, 其旁的人,卻是有心無力。
六月, 謝之華這一支僅剩的幾個族人被押往崖州,原信國公府徹底湮沒在這股浪潮里。
謝寶鏡問斬之後,謝家那些沾親帶故的,沒有一個人敢給她收屍,最終是章素青花了銀錢給她安置後事。
那章素青原先在信國公府坐館,她與謝家這幾位小姐們有師生情誼, 本來想找到嚴氏的葬身之處,讓她母女二人得以安葬在一處,可惜嚴氏當日病死在監牢,隨意葬在亂葬崗,章素青根本找不到她的墳地,只得在離亂葬崗不遠的地方,給她尋了一塊墓地,又立了一塊碑。
且說謝寶扇將養了半個月,總算能起身,不過身子卻仍舊十分虛弱,常常說不了幾句話,就氣喘吁吁,據那張其正所言,這是傷了基礎,需得細心調養,少說得有三五年,方才能見好。
謝寶扇醒來以後,像是忘了謝家人似的,從未開口詢問他們的近況,她既是不問,自是沒人會主動提起,倒是李善,早晚都會來寧壽宮看望她,便是偶爾有政事纏身,也會打發身邊的太監來問侯。
這日,他剛到寧壽宮,就見銀環迎了出來,李善見她面色猶豫,似是有話要說,便止住腳步。
銀環朝他行禮,說道,「殿下,端王府的四姑奶奶遞話進來,想要進宮給娘娘請安。」
李善眉頭一皺,「哪個四姑奶奶?」
銀環小心翼翼的回道,「太后的妹妹,便是嫁給端王府三公子的四姑娘。」
聽說是謝家的人,李善臉色微沉,當日若非謝寶扇出宮給她這個親妹妹送嫁,又豈會遇襲,害得她險些掉丟性命。
李善想也不想,冷聲說道,「不准!」
銀環悄悄看了李善一眼,她心知攝政王不待見謝家人,只是謝寶瓶與別人不同,她想了一想,說道,「若是娘娘問起來了呢?」
謝家的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如今沒剩幾個人,便是謝寶瓶,亦是看在謝寶扇和端王府的情份上,方才沒有受到牽連。
先前因謝寶扇身子仍未大好,珊瑚一直未能進宮探望謝寶扇,這幾日她能起身,又聽聞珊瑚回京了,便傳喚珊瑚來問話,另一邊的謝寶瓶無端受到攝政王的牽怒,連自己的親姐姐也見不著,此時正是心急如焚之時,得知珊瑚能進宮,便托她傳話,想要進宮來看謝寶扇,珊瑚不敢自作主動,私下找銀環商議,那銀環只得來問李善。
銀環大著膽子說道,「四姑奶奶是太后的親妹妹,此次的事情說到底與她沒有干係,要是太后知道咱們攔著四姑奶奶不見她,就怕日後要生氣呢。」
想起尚在病中的謝寶扇,李善沉吟,說道,「既是如此,允她進宮在寧壽宮門外給太后磕頭,就說太后病著,不見外人。」
他三言兩語就把謝寶瓶劃為外人,銀環也不敢再多嘴,答應一聲,便退了出去。
李善在殿外站了片刻,方才抬腳進到內殿。
已進入六月,寧壽宮卻還不敢用冰,李善進來時,早有宮女向謝寶扇通稟,李善打起珠簾,只見西窗底下安置著一張美人榻,窗戶被支起,謝寶扇正在注視窗外,她聽到響動,扭頭回望,看到來人是李善,嘴角便揚起淺淺的微笑。
西窗半開,能隱約看到院子裡的那棵老梨樹,梨花謝了,老梨樹又變成光禿禿的,晨起的日頭還算溫和,柔媚的光線照在她臉上,原本蒼白的臉色帶了一抹淡粉,李善看得有些失神,謝寶扇問道,「殿下怎麼這會兒才進來?」
李善回神,他走到近前,細細的打量謝寶扇的神色,問道,「昨兒夜裡睡得可還安穩?」
謝寶扇輕輕點頭,回道,「別得倒好,就是被熱醒了幾回,又不敢開窗,她們幾個貼心,趕了半夜的扇,方才睡了個囫圇覺。」
她說這話時,大宮女綠蘿正好進屋送茶,她笑道,「這原是奴婢們該做的事,哪裡值得太后特地拿出來說道。」
謝寶扇歪頭看著李善,她問,「我聽到你和銀環在外頭說話,這丫頭又背著我跟你遞甚麼消息?」
李善輕哼,「說你不好好保重身子呢,大清早的在窗口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