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轉)
宗正寺的人把李汝宓送出許都南門後就走了,出了城門,圍觀的目光也少了些,李汝宓低頭走著,走了一程,不覺到了兩個月前送李寔出京的回望亭,她腿早走酸了,就到回望亭里坐下歇息。也明白了在這裡設一亭子的原因和這亭子名字的緣由,走到這裡回累,累了需要坐下歇息,而歇息的時候,不自覺就會往回看。
自己殺了杜氏,父親心裡多少應該是怨恨自己的,所以自然不會出城來送,聽送她出城的宗人府小吏說齊王昨天已經出京之藩,那秦諾作為齊王府詹事,肯定也一起走了,所以,這京里除了看自己笑話的人,再沒有一個親厚的了。
其時已經是九月初了,亭子外的木葉已發黃,野草也蕭瑟,頭頂還有南飛的雁群,李汝宓坐了一會兒,正要走,忽然聽到有人叫道:“阿宓。”
李汝宓轉過身回頭望去,卻是秦諾,她有點意外。
“我來為你送行。”秦諾手裡拿著一個包袱,“此去淮南山高路遠,這裡面是一些乾糧、盤纏和換洗的衣物,你留著路上用。”
李汝宓接過,包袱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你沒有隨齊王一起去齊國嗎?”
秦諾道:“府里還有一些善後事宜,殿下讓我留下處理,等釐清後再過去。”
李汝宓點點頭,她理了理鬢角的頭髮,“那個,小長安,他還好吧?”
秦諾道:“挺好的,杜孺人把他抱過去養了,昨天他們離京時我特意去看過他,白白胖胖的,你放心吧。”
“嗯。”
秦諾又道:“我已經修書給表兄了,他應該會派人來接,等你到了,記得寫信告訴我一聲。”
李汝宓應著,遲疑一瞬後說道:“你如果見到祖母,替我向她問好。”
秦諾道:“我昨天去過李府,姑祖母前些日子身體欠安,昨天去的時候她已經好多了,她說如今珍兒搬去跟她一起住,早晚伴在左右,給她解了不少悶。”
“那就好。表兄,你說祖母心裡會不會怨恨我?”
秦諾道:“怎麼會呢!姑祖母她老人家心裡只是牽掛你,昨天還親自拿了金銀細軟托我給你,我說你孤身一人上路,這些東西帶著恐會惹來賊人,被我勸說一陣她才作罷。”
李汝宓輕嘆一聲,“這一個多月在牢里我想了很多,原本我嫁給齊王,在很多人眼裡這都是一條錦繡之路,最後卻生生讓我走成了死胡同,我知道祖母縱使不怨恨我,但多少也會替我惋惜。”
秦諾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想了又想後說道:“說死胡同也算不上,如今不是柳暗花明了嗎?你自己心裡覺得暢快才最重要。”
李汝宓微笑起來,“是啊,我自己覺得暢快就好,如今這樣,確實也挺好的。”她把包袱斜系在後背上,抬起頭向秦諾行禮如儀,“表哥,就此別過吧,你也多保重。”
“嗯,你也保重,記得寫信。”
“嗯。”李汝宓轉身出了亭子,沿著官道不緊不慢地向南走去。
李汝宓路上走走停停,因為從來沒有孤身走過遠路,心裡既沒有算計,更不知道哪裡有歇腳的地方,走累了就停下來,歇息好了就繼續走,傍晚的時候她走到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看著天色越來越暗,心裡未免有點打鼓,是再往前趕趕找個人家借宿呢還是就在路邊溝里躺一晚?
正躊躇的時候,身後忽然響起了腳步聲,李汝宓回過頭,就看見一個熟悉的面孔走了來。
盧缺見她回頭就停下了腳步,“杜孺人托我護送你到淮南,走吧,往前面再走一里多就有個破廟。”
李汝宓點了下頭,加快了腳步,盧缺綴在她身後,兩人路上不交一言,李汝宓走了一段聽不到腳步聲就回頭看一眼,看見盧缺還跟在後面就繼續往前走,兩人很快就到了那破廟。
破廟院牆坍塌了一截,院子裡都是荒草,雖然有一口井,但沒有水桶,李汝宓趴在井台上看了看又走開了。供著佛像的幾間佛殿倒還好,雖然沒有門窗,但屋頂還在,李汝宓見裡面放著幾塊平整的大石頭,向來是過路人搬來歇腳用的,她就在一塊石頭上坐了,解下背上的包袱拿出乾糧來。
盧缺在院子裡耽誤了一會兒才進來,進來的時候手裡拿著一個葫蘆,“喝水吧。”
李汝宓看見他腰間掛著的一小盤繩索上還有水滴,想來他是用那繩子拴了葫蘆在井裡面打的水。
“多謝。”李汝宓道了句謝,把自己包袱的乾糧拿出一些遞給盧缺。
盧缺也不客氣,接過便稍稍轉過身吃了起來。
兩人吃完乾糧喝完水,月亮已經升到了遠處的樹梢上面,盧缺看了看月色,向李汝宓道:“晚上你就在這裡歇息吧。”
“你呢?”李汝宓脫口而出。
盧缺抬手指了指屋頂,“我去那上面。”
李汝宓點點頭,去角落裡抱了些乾草在地上鋪好,和衣躺了下去。
這一晚李汝宓睡得並不好,宗正寺里雖然睡了一個多月的地鋪,但那好歹是間牢房,有門有窗,這裡荒郊野外,四處透風,雖然知道盧缺在屋頂上,但是聽到外面草叢裡的蟲鳴聲,遠處樹林裡的鳥叫聲,她還是會膽怯,怕有蛇蟲會爬進來,一直到後半夜實在太困了才睡著,早晨未免就醒得遲了點,醒來看見天光大亮,她忙坐起身,又看到包袱還在旁邊,她拿起系在背上,院子裡沒有盧缺的身影,李汝宓又朝屋頂上看了看,自然也沒有。她猶豫了一會兒,正想離開這個破廟,看見盧缺提著個什麼東西從院牆倒塌的那個破口處一躍跳了進來。
宗正寺的人把李汝宓送出許都南門後就走了,出了城門,圍觀的目光也少了些,李汝宓低頭走著,走了一程,不覺到了兩個月前送李寔出京的回望亭,她腿早走酸了,就到回望亭里坐下歇息。也明白了在這裡設一亭子的原因和這亭子名字的緣由,走到這裡回累,累了需要坐下歇息,而歇息的時候,不自覺就會往回看。
自己殺了杜氏,父親心裡多少應該是怨恨自己的,所以自然不會出城來送,聽送她出城的宗人府小吏說齊王昨天已經出京之藩,那秦諾作為齊王府詹事,肯定也一起走了,所以,這京里除了看自己笑話的人,再沒有一個親厚的了。
其時已經是九月初了,亭子外的木葉已發黃,野草也蕭瑟,頭頂還有南飛的雁群,李汝宓坐了一會兒,正要走,忽然聽到有人叫道:“阿宓。”
李汝宓轉過身回頭望去,卻是秦諾,她有點意外。
“我來為你送行。”秦諾手裡拿著一個包袱,“此去淮南山高路遠,這裡面是一些乾糧、盤纏和換洗的衣物,你留著路上用。”
李汝宓接過,包袱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你沒有隨齊王一起去齊國嗎?”
秦諾道:“府里還有一些善後事宜,殿下讓我留下處理,等釐清後再過去。”
李汝宓點點頭,她理了理鬢角的頭髮,“那個,小長安,他還好吧?”
秦諾道:“挺好的,杜孺人把他抱過去養了,昨天他們離京時我特意去看過他,白白胖胖的,你放心吧。”
“嗯。”
秦諾又道:“我已經修書給表兄了,他應該會派人來接,等你到了,記得寫信告訴我一聲。”
李汝宓應著,遲疑一瞬後說道:“你如果見到祖母,替我向她問好。”
秦諾道:“我昨天去過李府,姑祖母前些日子身體欠安,昨天去的時候她已經好多了,她說如今珍兒搬去跟她一起住,早晚伴在左右,給她解了不少悶。”
“那就好。表兄,你說祖母心裡會不會怨恨我?”
秦諾道:“怎麼會呢!姑祖母她老人家心裡只是牽掛你,昨天還親自拿了金銀細軟托我給你,我說你孤身一人上路,這些東西帶著恐會惹來賊人,被我勸說一陣她才作罷。”
李汝宓輕嘆一聲,“這一個多月在牢里我想了很多,原本我嫁給齊王,在很多人眼裡這都是一條錦繡之路,最後卻生生讓我走成了死胡同,我知道祖母縱使不怨恨我,但多少也會替我惋惜。”
秦諾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想了又想後說道:“說死胡同也算不上,如今不是柳暗花明了嗎?你自己心裡覺得暢快才最重要。”
李汝宓微笑起來,“是啊,我自己覺得暢快就好,如今這樣,確實也挺好的。”她把包袱斜系在後背上,抬起頭向秦諾行禮如儀,“表哥,就此別過吧,你也多保重。”
“嗯,你也保重,記得寫信。”
“嗯。”李汝宓轉身出了亭子,沿著官道不緊不慢地向南走去。
李汝宓路上走走停停,因為從來沒有孤身走過遠路,心裡既沒有算計,更不知道哪裡有歇腳的地方,走累了就停下來,歇息好了就繼續走,傍晚的時候她走到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看著天色越來越暗,心裡未免有點打鼓,是再往前趕趕找個人家借宿呢還是就在路邊溝里躺一晚?
正躊躇的時候,身後忽然響起了腳步聲,李汝宓回過頭,就看見一個熟悉的面孔走了來。
盧缺見她回頭就停下了腳步,“杜孺人托我護送你到淮南,走吧,往前面再走一里多就有個破廟。”
李汝宓點了下頭,加快了腳步,盧缺綴在她身後,兩人路上不交一言,李汝宓走了一段聽不到腳步聲就回頭看一眼,看見盧缺還跟在後面就繼續往前走,兩人很快就到了那破廟。
破廟院牆坍塌了一截,院子裡都是荒草,雖然有一口井,但沒有水桶,李汝宓趴在井台上看了看又走開了。供著佛像的幾間佛殿倒還好,雖然沒有門窗,但屋頂還在,李汝宓見裡面放著幾塊平整的大石頭,向來是過路人搬來歇腳用的,她就在一塊石頭上坐了,解下背上的包袱拿出乾糧來。
盧缺在院子裡耽誤了一會兒才進來,進來的時候手裡拿著一個葫蘆,“喝水吧。”
李汝宓看見他腰間掛著的一小盤繩索上還有水滴,想來他是用那繩子拴了葫蘆在井裡面打的水。
“多謝。”李汝宓道了句謝,把自己包袱的乾糧拿出一些遞給盧缺。
盧缺也不客氣,接過便稍稍轉過身吃了起來。
兩人吃完乾糧喝完水,月亮已經升到了遠處的樹梢上面,盧缺看了看月色,向李汝宓道:“晚上你就在這裡歇息吧。”
“你呢?”李汝宓脫口而出。
盧缺抬手指了指屋頂,“我去那上面。”
李汝宓點點頭,去角落裡抱了些乾草在地上鋪好,和衣躺了下去。
這一晚李汝宓睡得並不好,宗正寺里雖然睡了一個多月的地鋪,但那好歹是間牢房,有門有窗,這裡荒郊野外,四處透風,雖然知道盧缺在屋頂上,但是聽到外面草叢裡的蟲鳴聲,遠處樹林裡的鳥叫聲,她還是會膽怯,怕有蛇蟲會爬進來,一直到後半夜實在太困了才睡著,早晨未免就醒得遲了點,醒來看見天光大亮,她忙坐起身,又看到包袱還在旁邊,她拿起系在背上,院子裡沒有盧缺的身影,李汝宓又朝屋頂上看了看,自然也沒有。她猶豫了一會兒,正想離開這個破廟,看見盧缺提著個什麼東西從院牆倒塌的那個破口處一躍跳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