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蘭太后盯了眼兒子:「隨我來!」
少帝無奈,跟到了太后所居的體頤宮,入內,太后命人退出去,等跟前只剩下少帝一人,臉色登時沉了下來,厲聲叱道:「你怎麼回事?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今早你竟又叫我丟了大臉!上回的教訓,你竟還沒吃下?到底是要如何你才肯有記性?扯謊不會,連看我眼色也不會嗎?」
束戩回了一嘴:「今早我去了哪裡,你問你盯我的人不就知道了?晚就晚了些,又不是沒趕上,何妨!我心裡有數!誰叫你自己胡說!」
蘭太后愈發氣了,「好啊!皇帝你翅膀硬了!竟全是我的不是了?我為何替你遮掩,還不是你行事荒唐招致了非議!知不知道那些人在背後是如何譏嘲我的?你是要氣死我是不是?」
蘭太后早年不得明帝的寵,生了兒子,等兒子漸大,發現兒子頗為聰明,便千方百計想借兒子邀寵,偏偏兒子自小不服她的管教。似這種場面,束戩自然早有應對之道,便閉了口,一言不發。
蘭太后自己一個人訓了兒子片刻,也沒意思了,見他一副渾不在意的樣子,又想到他登基也一兩年了,自己至今竟還未立起太后當有之威,又發了狠,指著兒子,「皇帝!你莫忘了,你是這大魏的皇帝!你若都這般下去,到底何日才能親政?」
太后心裡一酸,眼圈便紅了,哽咽起來,「你怎就分毫也不體諒我的一番苦心!我還不是為了你……」
束戩嘟囔著接了句:「是為你自己壓人一頭吧……」
「你說什麼?」蘭太后頓時又怒了起來。
「沒什麼……」束戩又開始魂游太虛。
蘭太后含怒盯了兒子片刻,也明白兒子如今和從前不一樣,又漸大了,終於,極力壓下心中的火,臉色緩和過來,改口哄道:「罷了,你若真是去了書房用功,自是好事,母后不該責備你的,只是下回若再有這等場合,你千萬勿再晚到!」
她一頓,將聲壓得極低,「戩兒,你記住,現如今你只還掛了個皇帝的名頭,稍有錯處,若被那些人給揪住了,便就是場風波,你須時刻警醒,行事說話,不能叫人尋出不好才是。等將來,你自己親政,手握大權,那時便全由你了!莫說今早這種小事了,生殺予奪,也皆在你手!戩兒,你難道不想那一日早日到來嗎?」
束戩嗯嗯地應:「曉得了,母后若是教訓完了,兒臣先行告退。」說罷便走。
「站住!」
束戩回頭。
蘭太后用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走到了兒子身邊,再次放低聲。
「朝廷現如今是要重用姜祖望的。今早你也看到了,你三皇叔對姜家女兒是諸多忍讓。她那般無禮,目中無人,他也當做沒事。往後你機靈點,除了你三皇叔,姜家的女將軍你也多親近些,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少帝含含糊糊應了聲是。
太后盯著兒子去了的背影,眉頭緊皺,她身邊那自母家跟來的乳母老宮人進來,服侍著更衣,勸:「太后且放寬心,陛下聰慧過人,日後必會體諒到太后的一番苦心。」
蘭太后嘆氣,坐下後,以手撐額,「方才在那邊,我的兩個太陽穴都氣得突突地跳。」
老宮人忙替她輕揉:「太后萬金玉體,後福綿延,切莫氣壞身子。陛下命定真龍,自是不必說的,就是心性尚未定下而已。老奴倒是有個拙見,陛下開春也十四了,雖說大婚尚早,但物色一合適之人,先將婚事定下,也未嘗不可,如此,陛下或能感知年歲之長,早日領悟太后對他的滿懷眷眷慈愛。」
蘭太后閉目道:「你之所言,倒也不是全無道理。先前是各種事都衝著我來,亂無頭緒,如今朝廷也見穩了,我考量一番再論。」
老宮人應是,繼續替她揉著頭,忽然想起獲悉的一個消息,又低聲道:「太后,老奴聽說溫曹郎近來也在替妹妹擇選婚事,求婚者如雲啊!」
蘭太后依然閉目,信口問:「都是哪些人家?」
「有來頭的就有三四家了,據說有定國公府,曹侯府,平高郡公府等……」老宮人報出一串名字。
這些門第,大多有個特徵,那便是固然高貴,但卻以舊勛貴居多,早年是有權勢的,如今因為各種原因,子弟不顯,在新貴輩出的長安城裡,也就只剩個虛名了。
蘭太后唇角動了動,「都是些破落戶。」
老宮人附和:「可不是嗎,算盤打得精。」
老宮人之所以有如此之說,是因溫家女兒一年前就出孝期了,卻拖到現在,溫曹郎才想到嫁妹,據說,一切乃出自攝政王的授意。大約是他如今意欲撇清干係,好迎女將軍為妃。至於溫家或是將來娶了溫女的那戶人家,即便不為溫女,為著去世的太傅,出於舊日之情,攝政王日後必也會有所看顧。是以蘭太后口裡的那些「破落戶」,爭相想要娶到溫女。
「知道溫家中意哪家嗎?」
老宮人揉頭揉得好,蘭太后覺得舒服了許多,閉著目又問了一句。
「應當是相中了內史上士周家的兒子,這些天,兩家女眷頻繁走動。」
周家靠著祖上,有個縣伯的封爵,官也不顯,和溫家兄長如今的官職相當。還有一點,兩家也是相像,周家亦是清貴的書香門第。
蘭太后從鼻孔里嗯了聲,「總算溫家人腦子還算清楚。與其和那些徒有虛表的高門結親,還不如尋個清淨人家,往後老老實實的,靠著舊情,將來說不定就能得著些好處。」
少帝無奈,跟到了太后所居的體頤宮,入內,太后命人退出去,等跟前只剩下少帝一人,臉色登時沉了下來,厲聲叱道:「你怎麼回事?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今早你竟又叫我丟了大臉!上回的教訓,你竟還沒吃下?到底是要如何你才肯有記性?扯謊不會,連看我眼色也不會嗎?」
束戩回了一嘴:「今早我去了哪裡,你問你盯我的人不就知道了?晚就晚了些,又不是沒趕上,何妨!我心裡有數!誰叫你自己胡說!」
蘭太后愈發氣了,「好啊!皇帝你翅膀硬了!竟全是我的不是了?我為何替你遮掩,還不是你行事荒唐招致了非議!知不知道那些人在背後是如何譏嘲我的?你是要氣死我是不是?」
蘭太后早年不得明帝的寵,生了兒子,等兒子漸大,發現兒子頗為聰明,便千方百計想借兒子邀寵,偏偏兒子自小不服她的管教。似這種場面,束戩自然早有應對之道,便閉了口,一言不發。
蘭太后自己一個人訓了兒子片刻,也沒意思了,見他一副渾不在意的樣子,又想到他登基也一兩年了,自己至今竟還未立起太后當有之威,又發了狠,指著兒子,「皇帝!你莫忘了,你是這大魏的皇帝!你若都這般下去,到底何日才能親政?」
太后心裡一酸,眼圈便紅了,哽咽起來,「你怎就分毫也不體諒我的一番苦心!我還不是為了你……」
束戩嘟囔著接了句:「是為你自己壓人一頭吧……」
「你說什麼?」蘭太后頓時又怒了起來。
「沒什麼……」束戩又開始魂游太虛。
蘭太后含怒盯了兒子片刻,也明白兒子如今和從前不一樣,又漸大了,終於,極力壓下心中的火,臉色緩和過來,改口哄道:「罷了,你若真是去了書房用功,自是好事,母后不該責備你的,只是下回若再有這等場合,你千萬勿再晚到!」
她一頓,將聲壓得極低,「戩兒,你記住,現如今你只還掛了個皇帝的名頭,稍有錯處,若被那些人給揪住了,便就是場風波,你須時刻警醒,行事說話,不能叫人尋出不好才是。等將來,你自己親政,手握大權,那時便全由你了!莫說今早這種小事了,生殺予奪,也皆在你手!戩兒,你難道不想那一日早日到來嗎?」
束戩嗯嗯地應:「曉得了,母后若是教訓完了,兒臣先行告退。」說罷便走。
「站住!」
束戩回頭。
蘭太后用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走到了兒子身邊,再次放低聲。
「朝廷現如今是要重用姜祖望的。今早你也看到了,你三皇叔對姜家女兒是諸多忍讓。她那般無禮,目中無人,他也當做沒事。往後你機靈點,除了你三皇叔,姜家的女將軍你也多親近些,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少帝含含糊糊應了聲是。
太后盯著兒子去了的背影,眉頭緊皺,她身邊那自母家跟來的乳母老宮人進來,服侍著更衣,勸:「太后且放寬心,陛下聰慧過人,日後必會體諒到太后的一番苦心。」
蘭太后嘆氣,坐下後,以手撐額,「方才在那邊,我的兩個太陽穴都氣得突突地跳。」
老宮人忙替她輕揉:「太后萬金玉體,後福綿延,切莫氣壞身子。陛下命定真龍,自是不必說的,就是心性尚未定下而已。老奴倒是有個拙見,陛下開春也十四了,雖說大婚尚早,但物色一合適之人,先將婚事定下,也未嘗不可,如此,陛下或能感知年歲之長,早日領悟太后對他的滿懷眷眷慈愛。」
蘭太后閉目道:「你之所言,倒也不是全無道理。先前是各種事都衝著我來,亂無頭緒,如今朝廷也見穩了,我考量一番再論。」
老宮人應是,繼續替她揉著頭,忽然想起獲悉的一個消息,又低聲道:「太后,老奴聽說溫曹郎近來也在替妹妹擇選婚事,求婚者如雲啊!」
蘭太后依然閉目,信口問:「都是哪些人家?」
「有來頭的就有三四家了,據說有定國公府,曹侯府,平高郡公府等……」老宮人報出一串名字。
這些門第,大多有個特徵,那便是固然高貴,但卻以舊勛貴居多,早年是有權勢的,如今因為各種原因,子弟不顯,在新貴輩出的長安城裡,也就只剩個虛名了。
蘭太后唇角動了動,「都是些破落戶。」
老宮人附和:「可不是嗎,算盤打得精。」
老宮人之所以有如此之說,是因溫家女兒一年前就出孝期了,卻拖到現在,溫曹郎才想到嫁妹,據說,一切乃出自攝政王的授意。大約是他如今意欲撇清干係,好迎女將軍為妃。至於溫家或是將來娶了溫女的那戶人家,即便不為溫女,為著去世的太傅,出於舊日之情,攝政王日後必也會有所看顧。是以蘭太后口裡的那些「破落戶」,爭相想要娶到溫女。
「知道溫家中意哪家嗎?」
老宮人揉頭揉得好,蘭太后覺得舒服了許多,閉著目又問了一句。
「應當是相中了內史上士周家的兒子,這些天,兩家女眷頻繁走動。」
周家靠著祖上,有個縣伯的封爵,官也不顯,和溫家兄長如今的官職相當。還有一點,兩家也是相像,周家亦是清貴的書香門第。
蘭太后從鼻孔里嗯了聲,「總算溫家人腦子還算清楚。與其和那些徒有虛表的高門結親,還不如尋個清淨人家,往後老老實實的,靠著舊情,將來說不定就能得著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