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雲娘十分佩服,不由稱讚道:“閣下真是博學廣聞。”

  沈括笑道:“不敢當。只不過我自幼體弱,常需服藥調理,也算是久病能成醫了。”

  雲娘感嘆道:“閣下不愧錢塘沈氏出身,果然是家學淵源。”

  這句話搔到了沈括的癢處,二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討論起沈氏家傳醫書《博濟方》,相談甚歡。雲娘想起一事,笑著問沈括:“妾聞官家聽信閣下諫言,罷去太平車備邊和西蜀禁鹽二事。官家原本對此非常熱心,連執政都不能勸阻,閣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因與遼國爭河北地界一直久懸不決,朝廷有意從民間調車以備邊,市易司患西蜀井鹽不可禁,想要填私井然後運解鹽以足之,這兩件事有很多大臣進諫,趙頊都不聽,但最後卻聽取了沈括的意見擱置了。

  沈括笑道:“我對陛下說,古人所謂的輕車乃是兵車,五御折旋,輕便快速。而現在民間的緇車,又沉又重,且用牛輓車,日不能行三十里,一旦遇到戰事根本起不了作用。至於西蜀禁鹽一事,西蜀與夷界交壤,小鹽井特別多,既然夷井不能禁絕,恐怕民間私鹽亦難禁絕,若在夷界列堠加警,恐怕也是得不償失。聖主可以理奪,不可以言爭。此二事道理甚明,只要委婉進言,向陛下說清楚,陛下自然肯聽從。”

  雲娘不禁感慨沈括善於把握人的心理,她忽然想到後世對沈括的評價,雖然陷害蘇軾一事恐怕做不得實,但王安石一罷相,他就上疏建議朝廷實行“差雇並行”,對免役法前後態度不一,卻是不爭的實情。雲娘靈機一動,笑著問道:“妾聽聞閣下精通水利。王相公採納內侍黃懷信的建議,用浚川耙治河,閣下認為會有效果嗎?”

  沈括果然笑了笑道:“也不失為一個法子,可以一試。”

  雲娘心中好笑,她認為以沈括的才學,足以看透用此法治河如同兒戲,只不過顧忌王安石的面子,不肯言明罷了。沈括覺得雲娘那笑容仿佛看透了他,無端覺得不大舒服,遲疑良久方道:“若我告訴娘子,娘子千萬不要告訴他人。我曾治理過沭水,想來道理是一樣的。大河水深之處,浚川耙因是木頭做的,根本沉不到水底,即使綁住巨石勉強沉了,其力亦十分微弱。若水太淺,一旦遇到石頭,根本攪不動,而且在水底很容易翻轉過來,恐怕其效甚微啊。”

  雲娘笑了,在她看來,沈括性格是有些軟弱畏勢,否則也不會以懼內聞名,但後世稱他為壬人,未免毀之太過。

  作者有話要說:  理工男沈括出場:)

  第64章 紛紛易變浮雲白

  熙寧七年的春天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已經有一百天多天滴雨未降, 按照舊例, 天子需避正殿減常膳,趙頊已在偏殿居住多天了。

  這天晚上是閻守懃當值,趙頊很晚才睡下。他剛剛鬆了口氣也要假寐片刻, 誰知沒過多久, 趙頊突然揭帳而起, 忙上前問道:“官家有什麼吩咐?”

  趙頊只著白色中衣, 閻守懃忙要替他披上外袍,卻被他擺手制止。趙頊默默走道到案旁坐下,吩咐道:“去研磨來。”

  閻守懃自幼服侍趙頊,知他如此舉動必有深意,忙無聲無息地研好墨,卻見他提筆在紙上寫了幾句,又親自將手札封好,沉聲道:“你去把朕的手札交給曾布。”

  趙頊勤政, 賜臣下手札, 這是常有的事,但深夜如此, 事情必定不尋常。閻守懃忙答應了,接過手札就要退下。

  “慢。”趙頊突然叫住他,眼神中的遲疑一閃而逝,嘆息一聲道:“你深夜出宮這件事,千萬不能讓第二個人知道。”

  曾布與呂惠卿是王安石的左膀右臂, 也是變法派的中堅力量。朝廷對曾布也算重用,上個月剛提拔他為權三司使。誰知呂惠卿自從解除父喪回朝復任後,常常有意無意與曾布一較高下,聽說曾布升了職,便更加與他面和心不和了。

  為了安撫呂惠卿,王安石找了機會向趙頊建議,在曾布任權三司使沒多久,便提拔呂惠卿知諫院,為翰林學士。

  呂惠卿因服父喪在鄉賦閒三年,回朝沒多久就得到這樣的美差,曾布原本心中就不平,誰知呂惠卿越發嫉賢妒能,凡是自己草擬過的文書,或者制定的條例,呂惠卿必定要尋出不大不小的錯來加以刪改,這更讓曾布憋了一肚子火,不過看在王安石的面子上,一直隱忍未發罷了。

  這天晚上,曾布處理完三司的帳務,回府夜已深了,剛準備洗漱睡下,誰知下人稟告,有中使來訪。

  曾布心中詫異,忙起身出迎,卻見閻守懃徑直來到大廳南面站下,提高了聲音道:“陛下有手詔賜曾布。”

  曾布忙跪下接詔,閻守懃滿臉笑容扶起他:“陛下深夜親賜手札,足見對學士倚重之意。學士可當面細看詔書內容,小的還要即刻回宮復旨。”

  曾布拆開手札,卻見上面寫道:“朕聞市易務日近收買貨物,有違朝廷元初立法本意,頗妨細民經營,眾語喧譁,不以為便,致有出不遜語者,卿必知之,可詳具奏。”

  曾布眼神一亮,他明白,趙頊這是在給他一個機會,他來不及細想,拱手向閻守懃道:“煩請中使回復陛下,臣謹奉詔,必不敢辱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