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趙頊看了她一眼笑道:“果然是女生外向,二姐兒有了駙馬,就把娘家人都忘了。”趙妙柔忙要解釋,卻見趙頊擺手道:“我跟你開玩笑呢,宮裡宴會結束你就回去吧,彥弼還小,在生地方總是住不慣的。”
高太后向來喜歡這個外孫,便叫乳母報過來逗弄。太皇太后曹氏趁機對趙頊道:“前日公瑾來宮中看望我,說自己年紀大了,只有李評一子又不在身邊。李評被貶到保州也有了些時日,想來也知道錯了,想要求個恩典,讓李評依舊回京中勾當。”
趙頊皺眉道:“這事怕是不妥,李評貶官到外地是王相公一力主張的,如今驟然回京,恐惹人議論。”
高太后冷笑道:“你無非為了王安石的面子罷了。老身就不明白了,王安石究竟有什麼不得了的本事,能讓你為他放棄李評這個故交。這天下究竟是你做主,還是王安石做主?”
太皇太后亦道:“老身身處後宮,原不願關心外事。但近來宗室子弟和外命婦入宮請安都說,如今天氣久旱,怕是與朝廷行新法不當有關。民間甚苦青苗、助役錢,還是早些罷去吧。”
趙頊一向防範後宮干政,冰冷的目光掃過左右內侍,沉聲道:“這話祖母從那裡聽說的?無知小人妄傳罷了,祖母千萬不要輕信。朝廷行青苗、助役之法,是為了利民,並非是苦民。”
太皇太后看趙頊一臉固執的樣子,忍不住嘆了口氣道:“王安石確實有才學,但近年來得罪的人太多,怨他的人自然也多。大哥兒欲保全他,不如暫出之於外,過一年半載再召回來。本來我朝宰相就沒有連續執政五六年之久的,讓他出任地方休息一陣,也是朝廷對他的體恤。”
趙頊皺眉道:“群臣之中,唯有王安石能夠橫當國事,孫兒實在離他不得,怎能放他出任地方?”
因宣德門一事,趙顥被罰俸祿,本就對王安石大為不滿,此時亦忍不住發聲道:“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官家不可不深思。”
趙顥與趙頊同母所生,性情和軟,不比趙頊有時固執不會討好長輩,故自小便深受高太后和先帝喜愛。長大後謙遜孝友,更是頗有賢王的名聲,趙頊本就對他頗為防範。高太后和太皇太后語涉朝政,明言要他罷相,趙頊本來就憋了一肚子火兒,礙於孝道不便發怒。但聽到弟弟也這樣說,忍不住氣不打一處來:“二哥這話何意?是怪我敗壞天下嗎?”
他冷冷掃了趙顥一眼,提高了聲音道:“二哥是宗室近親,若對我行事不滿,自為之便是了。”
趙頊的眼神凌厲如刀,說出的話更是毫不留情,趙顥心頭湧上陣陣寒意,忙跪下哭泣道:“官家何至於是,臣豈敢有他意?”
高太后忙上前拉起趙顥,又怒向趙頊道:“仲針,你鬧夠了沒有,都是一家骨肉。你說出這樣的話,讓仲明今後如何自處?”
趙頊冷冷道:“我朝家法,宗室不得干預朝政,二哥妄議前朝政事,又將置我於何地?”
趙妙柔見氣氛尷尬,忙出言勸解道:“二哥想來是無心之言,官家還是不要計較了吧。今日是妾的生辰,一家人原該和和樂樂才是,官家給妾個面子,還是早些開筵吧。”
眾人這才揭過不提,然而早就沒了興致,匆匆喝了幾杯酒就散了。
這天下午,雲娘編寫雜記缺一些資料,和閻守懃打了個招呼,便到崇文院去查閱。
崇文院位於大內左升龍門北部,前身是後周殿前都點檢公解,太祖時為車硌庫,棟宇宏大,太宗時在此地建崇文院,東廊作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史館書庫,又在中堂營造秘閣。雲娘在西廊書庫查閱摘錄完一些西北方志後,想要順便查看一些藥房,便到嚮往已久的秘閣一觀。
內諸司的房屋,要屬秘閣最為雄偉,雲娘發現裡面除了本朝歷代皇帝詩文著作,還有天文、占候、讖緯、方術、兵法等書,不由大感興趣,正要細細觀看,卻見一位中年士人人匆匆進來。那士人沒料到秘閣內居然有一位年輕女子,不由當下愣在那裡。
雲娘看士人年紀四十歲上下,身著朱色雲錦公服,雖然身材矮小、相貌平常,但一雙眼睛格外有神,仿佛能洞察萬物。雲娘不由問道:“敢問閣下如何稱呼?”
那士人這才回過神來,拱手道:“在下姓沈,字存中。”
這回該雲娘驚呆了,這不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沈括嘛,技術大師和精英官員的結合體。這才是不知幾百年,才能得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雲娘穩住心神笑道:“原來是陛下新封的知制詔,妾失禮了。”
沈括笑道:“敢問娘子如何稱呼?”
雲娘笑道:“妾為宮中司藥局典藥,偶然想起一個藥方,想要在秘閣古籍中查驗。”
沈括大感興趣:“娘子不妨說說是什麼藥方,也許我能記得那本書上提到過。”
雲娘邊回憶邊說道:“是一個避瘟疫的方子,取大麻仁、柏子仁、乾薑、細辛各一兩,附子半兩,炮,搗,篩,正旦以井華水,舉家各服方寸匕。”
沈括聽完就笑了:“這是葛洪《肘後備急方》里的避瘟疫藥干散。娘子想要查驗,在東邊第二排書架找尋就是。”
高太后向來喜歡這個外孫,便叫乳母報過來逗弄。太皇太后曹氏趁機對趙頊道:“前日公瑾來宮中看望我,說自己年紀大了,只有李評一子又不在身邊。李評被貶到保州也有了些時日,想來也知道錯了,想要求個恩典,讓李評依舊回京中勾當。”
趙頊皺眉道:“這事怕是不妥,李評貶官到外地是王相公一力主張的,如今驟然回京,恐惹人議論。”
高太后冷笑道:“你無非為了王安石的面子罷了。老身就不明白了,王安石究竟有什麼不得了的本事,能讓你為他放棄李評這個故交。這天下究竟是你做主,還是王安石做主?”
太皇太后亦道:“老身身處後宮,原不願關心外事。但近來宗室子弟和外命婦入宮請安都說,如今天氣久旱,怕是與朝廷行新法不當有關。民間甚苦青苗、助役錢,還是早些罷去吧。”
趙頊一向防範後宮干政,冰冷的目光掃過左右內侍,沉聲道:“這話祖母從那裡聽說的?無知小人妄傳罷了,祖母千萬不要輕信。朝廷行青苗、助役之法,是為了利民,並非是苦民。”
太皇太后看趙頊一臉固執的樣子,忍不住嘆了口氣道:“王安石確實有才學,但近年來得罪的人太多,怨他的人自然也多。大哥兒欲保全他,不如暫出之於外,過一年半載再召回來。本來我朝宰相就沒有連續執政五六年之久的,讓他出任地方休息一陣,也是朝廷對他的體恤。”
趙頊皺眉道:“群臣之中,唯有王安石能夠橫當國事,孫兒實在離他不得,怎能放他出任地方?”
因宣德門一事,趙顥被罰俸祿,本就對王安石大為不滿,此時亦忍不住發聲道:“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官家不可不深思。”
趙顥與趙頊同母所生,性情和軟,不比趙頊有時固執不會討好長輩,故自小便深受高太后和先帝喜愛。長大後謙遜孝友,更是頗有賢王的名聲,趙頊本就對他頗為防範。高太后和太皇太后語涉朝政,明言要他罷相,趙頊本來就憋了一肚子火兒,礙於孝道不便發怒。但聽到弟弟也這樣說,忍不住氣不打一處來:“二哥這話何意?是怪我敗壞天下嗎?”
他冷冷掃了趙顥一眼,提高了聲音道:“二哥是宗室近親,若對我行事不滿,自為之便是了。”
趙頊的眼神凌厲如刀,說出的話更是毫不留情,趙顥心頭湧上陣陣寒意,忙跪下哭泣道:“官家何至於是,臣豈敢有他意?”
高太后忙上前拉起趙顥,又怒向趙頊道:“仲針,你鬧夠了沒有,都是一家骨肉。你說出這樣的話,讓仲明今後如何自處?”
趙頊冷冷道:“我朝家法,宗室不得干預朝政,二哥妄議前朝政事,又將置我於何地?”
趙妙柔見氣氛尷尬,忙出言勸解道:“二哥想來是無心之言,官家還是不要計較了吧。今日是妾的生辰,一家人原該和和樂樂才是,官家給妾個面子,還是早些開筵吧。”
眾人這才揭過不提,然而早就沒了興致,匆匆喝了幾杯酒就散了。
這天下午,雲娘編寫雜記缺一些資料,和閻守懃打了個招呼,便到崇文院去查閱。
崇文院位於大內左升龍門北部,前身是後周殿前都點檢公解,太祖時為車硌庫,棟宇宏大,太宗時在此地建崇文院,東廊作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史館書庫,又在中堂營造秘閣。雲娘在西廊書庫查閱摘錄完一些西北方志後,想要順便查看一些藥房,便到嚮往已久的秘閣一觀。
內諸司的房屋,要屬秘閣最為雄偉,雲娘發現裡面除了本朝歷代皇帝詩文著作,還有天文、占候、讖緯、方術、兵法等書,不由大感興趣,正要細細觀看,卻見一位中年士人人匆匆進來。那士人沒料到秘閣內居然有一位年輕女子,不由當下愣在那裡。
雲娘看士人年紀四十歲上下,身著朱色雲錦公服,雖然身材矮小、相貌平常,但一雙眼睛格外有神,仿佛能洞察萬物。雲娘不由問道:“敢問閣下如何稱呼?”
那士人這才回過神來,拱手道:“在下姓沈,字存中。”
這回該雲娘驚呆了,這不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沈括嘛,技術大師和精英官員的結合體。這才是不知幾百年,才能得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雲娘穩住心神笑道:“原來是陛下新封的知制詔,妾失禮了。”
沈括笑道:“敢問娘子如何稱呼?”
雲娘笑道:“妾為宮中司藥局典藥,偶然想起一個藥方,想要在秘閣古籍中查驗。”
沈括大感興趣:“娘子不妨說說是什麼藥方,也許我能記得那本書上提到過。”
雲娘邊回憶邊說道:“是一個避瘟疫的方子,取大麻仁、柏子仁、乾薑、細辛各一兩,附子半兩,炮,搗,篩,正旦以井華水,舉家各服方寸匕。”
沈括聽完就笑了:“這是葛洪《肘後備急方》里的避瘟疫藥干散。娘子想要查驗,在東邊第二排書架找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