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就是死要面子,他的意思是,大宋沒有南北之分,世界上就一個趙宋江山,我不是南宋的開國皇帝,而是大宋的第十位皇帝。我只是暫時行在臨安,大宋的都城還是開封,早晚有一天我們會打回去。

  事實上,趙構打回去了嗎?沒有。無非是新朝廷剛成立,喊喊口號,做做樣子。他這一做樣子不要緊,士子們很為難。省試是由各州或轉運司所解送的貢士到京城參加尚書省禮部試的稱謂,所以省試也叫禮部試,和殿試一樣,都在宋代的京城舉行。總說進京趕考,進京趕考,現在好了,士子們進哪趕考?進臨安嗎?不對吧,趙構不承認,咬緊牙關說開封才是大宋的都城。那怎麼辦?難道讓士子們渡過長江,跑到已經被敵人控制的開封去考試去?

  省試的組織權都在朝廷手裡,地方沒有組織省試的權力。靖康之難,大宋差點沒亡了國,因為處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時期,科舉也就做出特殊的處理方法。趙構把組織省試的權力下放到了地方,由各地自己組織,硬生生地這麼舉行了兩科。後來,南宋的政權稍微穩定下來,趙構才把這種權力回收。這種地方自己組織的省試,就叫做類省試。

  地方自己組織省試的權力被回收,士子們再參加省試,就要跋山涉水到趙構的「行在所」去了。但是,有一個例外,四川一帶自己組織省試的權力沒有回收。一直到南宋滅亡,四川一帶試都是自己組織的類省試。趙構的說法是,四川離得太遠,士子們來我的「行在所」來考試不方便,所以還是讓你們自己舉行吧。

  但是,事實上,趙構讓四川舉行類省試,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賦予四川一帶舉行類省試的權力的同時,還給了四川類省試的士子特殊的照顧。四川類省試的第一名,賜予同進士及第,並享受同殿試第三一樣的待遇。這是什麼樣的優惠政策了?!趙構為什麼這麼做?四川一帶緊挨著西夏,是南宋的西部邊陲。南宋政權這個時候剛剛起步,自己的邊陲,他要是稍微謹慎一點的話,就應該給自己的邊陲一點甜頭。

  聽完宋青玉的解釋,宋世昆感嘆道:「這麼說來,四川類省試的士子,不是占了大便宜了?」

  宋青玉欣慰地一笑:「可以這麼說,朝廷對四川類省試的政策變化過幾次,但是大同小異。無非是類省試第一破格享受殿試第三還是第五的待遇,類省試的前三名,賜予進士出身,還是賜予進士及第。而且,這個朝廷對於四川取用的名額,也高於正常省試。總的來說,朝廷對於四川的類省試,很『偏心』。」

  宋世昆更不理解了:「王文元在他老家參加科舉多好啊?以他的能力,說不定可以爭一下類省試的第一人。」

  宋青玉:「對啊,他放棄了朝廷對四川類省試的照顧,跑來沒有任何照顧的鼎州來參加正常的考試,不是很奇怪嗎?我說他可疑的地方,就是這一點。」

  宋世昆:「嗯,要是把鼎州的戶籍改到四川,倒是可以理解,他到底為什麼這麼做呢?」

  宋青玉:「我說過,包括王文元在內,有十個成都府的人都來到了鼎州。無一例外,他們都輕鬆通過秋闈,有五個人後來一路過關,考取功名,當了官,成為了秦檜的黨羽。我在想,這個是……巧合嗎?」

  宋世昆:「大哥,您的意思是,秦檜藉助自己的勢力,操控了鼎州的秋闈,讓自己的親支近派來鼎州這裡參加秋闈?或許……王文元沒有那麼大的能力。」

  宋青玉:「這只是一個猜想,所以,我才決定到鼎州這裡來一趟。現在已經是八月份,正好又到了秋闈的時候。」

  宋世昆:「嗯,我覺得這種猜想很有可能。否則的話,實在不好解釋王文元以及其他士子為什麼非要放棄四川的類省試。只是,我有一個疑問……」

  宋青玉:「說。」

  宋世昆:「你來鼎州的目的,我已經大概清楚了。但是,你為什麼聲東擊西,明明要到鼎州來,為什麼你一直謊稱要去明州?」

  宋青玉神秘一笑:「我中途該主意了唄。」

  第二章 偶遇

  宋青玉一行人一路南下,不遠處就是鼎州的城門。

  宋青玉勒了馬僵眺望一眼後道:「前方便是鼎州,我們喬裝進城!」

  花非花、史妍和宋世昆自然沒有意見,畢竟一路都是這麼過來的。宋青玉性格極度孤僻,不願意帶著一大群人招搖過市耍官威。幾人進得城來,邊走邊看,紛紛感嘆這鼎州果然不愧是南方數一數二的大城市,果然繁華。

  一行人快走到客棧門口的時候,從他們右邊走過來一個男子。他低著頭,步履匆匆,看樣子也是想進入客棧。本來,這種事情沒人會在意,只要你不是住在窮鄉僻壤,你走在大路上,碰到的人多了去了,每個你都在意一下?

  「咦……」當這個男子走到一行人身邊時,史妍忽然驚疑出聲,眾人轉頭看她,卻發現她的目光一直凝視著剛才那個男子的背影。她兩彎秀眉微微蹙著,仿佛遇到什麼不解的問題一般。

  宋青玉等人順著她的目光看去,一下子樂了,這個人史妍和宋青玉認識。

  「陸務觀?!」宋青玉脫口而出。

  陸務觀愣了一下,緩緩抬頭,片刻過後,臉上揚起和煦的笑容,三步並作兩步跑過來抬手行禮道:「宋大哥,真的是你啊,我還以為剛才看錯了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