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遠山的目光很自然就轉到了那幅迦葉尊者的畫像上。

  或許是捲軸中的哪裡漏出了些痕跡,又或許是張遠山確實聽到了什麼風聲,又或許根本就是因為張遠山就曾經在這方天地間看過這幅捲軸的出手,所以他非常輕易地就想明白了個中的關竅,面色頗有些輕鬆。

  淨涪看得清楚,卻不在這時追著張遠山多問,只繼續將他心中想法與張遠山說道出來。

  人與人的相處,除了最開始的緣法牽引之外,相識之後相互磨合的相處時間,也非常的重要。

  就像淨涪當年與楊元覺、安元和乃至淨音等人的磨合一樣,但淨涪與張遠山卻是註定不會有這樣磨合的時間。

  畢竟張遠山顯然還要繼續在這乘華鎮待著,與乘華鎮左近的那些靈田、靈種拼鬥,而淨涪也絕對不會在這乘華鎮久留,他還需要繼續他在沉桑界天地里的修行。

  而缺少了磨合的時間,卻要真心結交的這兩人,勢必就需要在這段短暫相交的時間裡,相互坦誠、相互了解,結下真正的友誼。

  張遠山在努力,淨涪也沒有怯場。

  而如今,淨涪就在對張遠山坦誠。

  “......我並不比楚刊高尚。甚至真正相較起來,我未必能比楚刊做得更好。”

  淨涪最後總結道,說完這話,他便端起那微溫的茶盞來,啜飲了一口茶水。

  清冽乾淨的茶水瞬息間滌盪了他的肉身甚至是神魂,他不覺愜意地吐出一口濁氣。

  張遠山卻是一直在那裡認真地思索著什麼,面色遠遠稱不上凝重。到得淨涪抬起目光看去時候,他甚至對淨涪笑了笑。

  “我知道的。”

  淨涪有些不解,面上便帶出了疑問來。

  “事實上,每一位在修行道路上走出一定距離的修行者,無論如何都稱不上蠢貨。畢竟,靈而生慧,每一位生靈都是開啟了智慧的。而但凡有了智慧......”

  “聖人言,智慧出,有大偽。”

  “我又何曾不切實際地這樣去奢求過?便連我自己,在這修行道途上一路走來,又哪裡就真能稱得上是白紙一張?只是......”

  張遠山慢慢地道,毫不閃躲地迎上淨涪的目光。

  “或許是因為我師門裡都喜歡跟土地打交道,所以我更願意與踏實的、有本心作底線的你相交。”

  他第一次率先轉開了目光,只看著手中空了半盞的杯盞,“楚刊......他的道確實也可以稱之為心靈之道,但他修行的根本,其實還是心。而更重要的是,在心靈與心魔之間,他本人已經有了一定的傾向。”

  到得這個時候,淨涪也是真正的明白了張遠山不選擇楚刊的緣故。

  手段、心性,是影響張遠山做出判斷的部分原因,卻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在於,張遠山察覺到了楚刊在心之一道上的選擇。

  心之道,是大道,也是許多大道的根源。沿著心之道,有許多的枝蔓。而楚刊在心之一道上的探索與傾向,引了張遠山本能的不喜。

  果然,其他的因由都只能是一部分的砝碼,唯有道,才會是修行者做出選擇的根本依據。

  就如淨涪與張遠山,張遠山著意與他結交,原因在於張遠山察覺淨涪的道與他的道有著一定的助益,相互交流,能有助於他對自身選定大道的領悟與修行。

  淨涪願意應承下來,嘗試著盡力接納這位尚且是陌生人的修士,原因也是一樣的。

  正因如此,倘若有朝一日,張遠山與淨涪漸行漸遠,那也必定是只有雙方修持大道有了其他變化的緣故。

  淨涪也收回了目光,心念在識海世界中轉了一圈,便得到了心魔身與本尊的回饋。

  於是他索性也就放開了這個問題,與張遠山道,“那你繼續吧。”

  淨涪這話說得沒甚頭尾,但張遠山卻是清楚淨涪的意思。

  這是要他將話題重新轉回劫數那裡,將事情從劫數那裡繼續說呢。

  張遠山於是便真繼續了。

  “楚刊在這沉桑界世界裡布置的種種手段,其實就是諸天寰宇各大神通者所慣用的手段。謀算天地,自然該是從天地間的劫數著手,才最是順遂得宜。”

  “畢竟在天地太平的日子裡,每常都是天地間有大修士、大勢力鎮壓的時候,人家氣數正盛,倘若妄自動手,損兵折將不至於,麻煩倒是真的麻煩。甚至如果叫天地察覺......呵呵,那才是真的狼狽呢。”

  張遠山將剩下半盞茶水飲了,又拎了旁邊的茶壺過來,先給淨涪添了茶水,才再給自己滿上。

  “但在天地掀起劫數時候渾水摸魚,其實也不是真的那麼輕鬆。你該知道,天地劫數本就是因為天地眾生因果沉積,糾纏難分,故而才有劫氣升騰,以劫氣引動殺劫,成就劫數......”

  張遠山說到這裡的時候,目光便看向了淨涪。

  淨涪點點頭,示意這一點他確實也算是了解。

  但他沉吟得一陣之後,卻是迎著張遠山的目光問道,“楚刊這一次掀起沉桑界天地大劫,其實就是藉助這麼多年來被他鎮壓、匯聚的源自沉桑界天地的那些劫氣?”

  張遠山點頭,“不錯。”

  淨涪也就順帶著想明白了張遠山說的楚刊布置手段,使沉桑界天地這一方中千世界越級做到大千世界才該有的劫數規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