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臘八節,皇帝大宴群臣,雄心勃勃,立意明年要做出一番大成績來。盛紘居右手第一位,推杯換盞,痛飲而還——這一年,他四十有八,人生四紀,不以疾也。
☆、禍到臨頭
臘八節後,皇帝下旨升了齊成遠為從四品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專管兩淮食鹽產銷事宜。原因嘛,自是齊成遠欽差歸來後,前朝彈劾不斷,都被皇帝一力壓下,同時本著物盡其用的道理,左右齊成遠把人得罪的差不多了,不如就趁熱打鐵讓他總理兩淮鹽政,能者多勞。
平寧郡主擺了幾天的流水席,慶賀齊成遠升遷,這樣的隆重,與其說是猖狂,倒不如說也是自保的一種——比起一個全乎人兒,聖德太后派系的人更希望齊成遠品行上有瑕疵,如此一來,便不會全力對付他。
一家有一家的艱難,盛紘自顧不暇,無心插手。他只會讓王氏關照一下明蘭的和哥兒是否康健,送些小兒家的物件兒,順帶提醒齊成遠同志兒孫尚在,不要放棄治療。
又一個新年,在京城的爆竹聲中盛大來臨。盛紘頭一回丟了古訓,親自抱著森哥兒站在外頭,震耳的隆隆聲劃破黑夜的寂靜,漫天的煙花五彩絢爛,把夜空點綴如白晝。森哥兒已經五歲了,膽子也大,興奮得手舞足蹈。
盛紘一邊把一個燙金的紅包塞在森哥兒衣襟里,一邊沖王氏笑道:“森哥兒重了許多,不像長柏那時候高高瘦瘦的。”
王氏擰了一把森哥兒白嫩嫩的小臉兒,道:“都是他幾個姐姐慣的他,三天兩頭地送什麼桂花糕,時新的蜜餞果子,明丫頭還特地寫了本食譜來,叫小廚房學著給森哥兒做菜,不長肉都怪了。”
“小孩子嘛,等過了正月,請個先生為他開蒙就好了。”盛紘樂呵呵道。今是崇德五年,森哥兒五歲,他的出生腳踏兩朝更替,與新朝同壽。盛紘已想好,林風作為盛紘一生的衣缽,將由森哥兒延續下去。
長柏為人方正,日後也是閣臣之選,若僅是襲爵,反而誤了他。長楓長棟都是庶子,為人又扛不起重任。唯有長森,雖小小年紀,卻機靈聰慧,若是從小好好培養,來日必有好結果。
自從有了這個打算,盛紘也不含糊,剛出了正月,他就親自上海家拜訪海氏父親海大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求著老大人讓自己一個得意弟子做了森哥兒的開蒙老師,並承諾以後森哥兒可在海氏家學讀書。
雖說森哥兒可以去國子監附學,但讀書是要一步一步來,總要打好了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基礎,才能去念重點高中不是?
除此之外,盛紘也沒忘了幾個孫女外孫女,早在鄭駿將軍處打通了關係,預訂好往後都在鄭家閨學讀書。其實此時只有莊姐兒能去,不過凡事要打好提前量。
那位薛大家答應下來的時候,大概是沒想過,後來盛家的孫女外孫女加起來快趕上一個足球隊了。
陽春三月,盛紘夫婦去新造的威烈伯府吃了滿月酒,齊衡夫婦也代表齊國公府前去隨禮。盛紘在外席,看顧廷燁與齊衡同桌談笑,一個灑脫不羈,一個端方爽朗,似乎都該是書里未遇明蘭時的模樣。
而裡面席上,明蘭抱著不滿周歲的和哥兒,哄他拜見剛出生的小叔叔台哥兒。彼時鄭家那位小沈氏夫人也挺個肚子,說再等半年也要生了。王氏臉上笑嘻嘻,心裡卻念叨著又要送禮了。
回到家裡,盛紘卻又聽說王家大舅哥一家上京述職的消息。王氏多年不見娘家人了,眉飛色舞道:“如今咱們家越發好了,母親也想來看看我,便頭裡先上京了。大哥和嫂子且要等兩日。”
盛紘看著她的模樣,想想壽安堂的老太太,心內隱隱不安,只是也不好當年打擊她。
而事實證明盛紘的第六感完全正確,不出兩日,王老夫人進京了,然後就上了平翼侯府探女,康姨媽陪同——人家的理由很充分,王老夫人獨自進京,做女兒的要隨行侍奉。
雖然盛紘不介意掃了康姨媽的臉面,盛老太太卻叫他且看著王老夫人,先按兵不動,盛紘想想,忍了。
是日,華蘭等幾個出嫁的女兒也回來,聯同外孫女婿們拜見外祖母。因盛紘也是晚輩,在岳母面前,倒也不必避諱,一家子人坐滿了壽安堂,小輩們只好站著。
盛紘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沒見過王老夫人,少不得行禮拜見。王老夫人頗喜歡這個二女婿,不由得笑道:“自從女婿封了侯爺,我還是頭一回見呢。我原就說女婿是個有前程的,今日果然不錯!”
王老夫人不愧人老成精,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可比王氏強多了。盛紘謙虛地起身,作揖道:“岳母言重了,這都是聖上恩德,祖宗庇佑。舅兄外任多年,也少了京中勾心鬥角,比小婿自在多了。”
王老夫人笑道:“你大舅哥沒什麼出息,不過是旁人看著他父親的面子罷了。此次回京述職,我老婆子也折騰不動了。就盼著他能長留京中,再不濟,能換個山清水秀的地界,別再去那窮山惡水的去處就是了。”
盛紘細心聽著,這後半句才是重點。外放官員能否回京,能去何處為官,都是吏部考績評優。盛紘是吏部尚書,王老夫人當著他的面說出這句話,無非是讓他為王家出力了。
憑盛紘的官職,想做成這件事並不難,畢竟王老夫人對自己的兒子也應該足夠了解,資質平庸,補上要職是不可能的,一個不小心還要惹禍招災。對於王舅兄而言,一個清貴的閒職就燒高香了。
☆、禍到臨頭
臘八節後,皇帝下旨升了齊成遠為從四品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專管兩淮食鹽產銷事宜。原因嘛,自是齊成遠欽差歸來後,前朝彈劾不斷,都被皇帝一力壓下,同時本著物盡其用的道理,左右齊成遠把人得罪的差不多了,不如就趁熱打鐵讓他總理兩淮鹽政,能者多勞。
平寧郡主擺了幾天的流水席,慶賀齊成遠升遷,這樣的隆重,與其說是猖狂,倒不如說也是自保的一種——比起一個全乎人兒,聖德太后派系的人更希望齊成遠品行上有瑕疵,如此一來,便不會全力對付他。
一家有一家的艱難,盛紘自顧不暇,無心插手。他只會讓王氏關照一下明蘭的和哥兒是否康健,送些小兒家的物件兒,順帶提醒齊成遠同志兒孫尚在,不要放棄治療。
又一個新年,在京城的爆竹聲中盛大來臨。盛紘頭一回丟了古訓,親自抱著森哥兒站在外頭,震耳的隆隆聲劃破黑夜的寂靜,漫天的煙花五彩絢爛,把夜空點綴如白晝。森哥兒已經五歲了,膽子也大,興奮得手舞足蹈。
盛紘一邊把一個燙金的紅包塞在森哥兒衣襟里,一邊沖王氏笑道:“森哥兒重了許多,不像長柏那時候高高瘦瘦的。”
王氏擰了一把森哥兒白嫩嫩的小臉兒,道:“都是他幾個姐姐慣的他,三天兩頭地送什麼桂花糕,時新的蜜餞果子,明丫頭還特地寫了本食譜來,叫小廚房學著給森哥兒做菜,不長肉都怪了。”
“小孩子嘛,等過了正月,請個先生為他開蒙就好了。”盛紘樂呵呵道。今是崇德五年,森哥兒五歲,他的出生腳踏兩朝更替,與新朝同壽。盛紘已想好,林風作為盛紘一生的衣缽,將由森哥兒延續下去。
長柏為人方正,日後也是閣臣之選,若僅是襲爵,反而誤了他。長楓長棟都是庶子,為人又扛不起重任。唯有長森,雖小小年紀,卻機靈聰慧,若是從小好好培養,來日必有好結果。
自從有了這個打算,盛紘也不含糊,剛出了正月,他就親自上海家拜訪海氏父親海大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求著老大人讓自己一個得意弟子做了森哥兒的開蒙老師,並承諾以後森哥兒可在海氏家學讀書。
雖說森哥兒可以去國子監附學,但讀書是要一步一步來,總要打好了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基礎,才能去念重點高中不是?
除此之外,盛紘也沒忘了幾個孫女外孫女,早在鄭駿將軍處打通了關係,預訂好往後都在鄭家閨學讀書。其實此時只有莊姐兒能去,不過凡事要打好提前量。
那位薛大家答應下來的時候,大概是沒想過,後來盛家的孫女外孫女加起來快趕上一個足球隊了。
陽春三月,盛紘夫婦去新造的威烈伯府吃了滿月酒,齊衡夫婦也代表齊國公府前去隨禮。盛紘在外席,看顧廷燁與齊衡同桌談笑,一個灑脫不羈,一個端方爽朗,似乎都該是書里未遇明蘭時的模樣。
而裡面席上,明蘭抱著不滿周歲的和哥兒,哄他拜見剛出生的小叔叔台哥兒。彼時鄭家那位小沈氏夫人也挺個肚子,說再等半年也要生了。王氏臉上笑嘻嘻,心裡卻念叨著又要送禮了。
回到家裡,盛紘卻又聽說王家大舅哥一家上京述職的消息。王氏多年不見娘家人了,眉飛色舞道:“如今咱們家越發好了,母親也想來看看我,便頭裡先上京了。大哥和嫂子且要等兩日。”
盛紘看著她的模樣,想想壽安堂的老太太,心內隱隱不安,只是也不好當年打擊她。
而事實證明盛紘的第六感完全正確,不出兩日,王老夫人進京了,然後就上了平翼侯府探女,康姨媽陪同——人家的理由很充分,王老夫人獨自進京,做女兒的要隨行侍奉。
雖然盛紘不介意掃了康姨媽的臉面,盛老太太卻叫他且看著王老夫人,先按兵不動,盛紘想想,忍了。
是日,華蘭等幾個出嫁的女兒也回來,聯同外孫女婿們拜見外祖母。因盛紘也是晚輩,在岳母面前,倒也不必避諱,一家子人坐滿了壽安堂,小輩們只好站著。
盛紘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沒見過王老夫人,少不得行禮拜見。王老夫人頗喜歡這個二女婿,不由得笑道:“自從女婿封了侯爺,我還是頭一回見呢。我原就說女婿是個有前程的,今日果然不錯!”
王老夫人不愧人老成精,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可比王氏強多了。盛紘謙虛地起身,作揖道:“岳母言重了,這都是聖上恩德,祖宗庇佑。舅兄外任多年,也少了京中勾心鬥角,比小婿自在多了。”
王老夫人笑道:“你大舅哥沒什麼出息,不過是旁人看著他父親的面子罷了。此次回京述職,我老婆子也折騰不動了。就盼著他能長留京中,再不濟,能換個山清水秀的地界,別再去那窮山惡水的去處就是了。”
盛紘細心聽著,這後半句才是重點。外放官員能否回京,能去何處為官,都是吏部考績評優。盛紘是吏部尚書,王老夫人當著他的面說出這句話,無非是讓他為王家出力了。
憑盛紘的官職,想做成這件事並不難,畢竟王老夫人對自己的兒子也應該足夠了解,資質平庸,補上要職是不可能的,一個不小心還要惹禍招災。對於王舅兄而言,一個清貴的閒職就燒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