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此事一過,朝野上下都知曉吏部盛尚書城府深沉不是省油的燈,輕易不可開罪,那吳英便是個例子。連帶著,給蜀州派系找不自在的人都少了。小段將軍的案子也了了,是被人設計構害,罪魁禍首是個地方上的守備——這自然是忽悠人的,什麼不忿小段將軍對地方衛所的將官們不敬,原只想戲耍他一番,沒想那民婦性烈尋死,這才釀出大禍來。明知沒辦法再查下去,皇上便授意到此為止,將那守備撤職罰罪了事。
事後,皇上總算認識到,那群從蜀州來的“從龍之臣”,除了顧廷燁,都是些只會打仗的莽夫,適合衝鋒陷陣,似清理鹽務這樣的事,哪怕只是去當個保鏢都會被人給賣了。
交三月,春光燦爛,萬物復甦,皇上看京中平靜,順勢令盛紘在兵部兼任了清吏司郎中,協力署理西北道錢糧——其用意,自然是直面盤踞西北數十年的聖德太后勢力。
盛紘本來也有所顧忌,畢竟他根基淺薄,稍有不慎便是抄家滅族之禍。好在顧廷燁那裡連著幾道密折上來,兩淮那裡,齊成遠已打開局面,聖德太后的人都盯著他們,一時顧及不到西北。盛紘這才跟皇上立了軍令狀,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盛紘本著皇帝至上,也不管得罪不得罪人——反正該得罪的不該得罪的都得罪的差不多了——只知道拿著雞毛當令箭,西北糧道經手的官員,凡是甘老將軍黨羽,或從私生活里設計,或揪出貪污受賄的罪證,統一放到皇上面前。
不得不說皇帝是個好助攻,他足夠勵精圖治,雷厲風行,沒有背後把盛紘祭天了,但凡是盛紘或盛紘授意彈劾檢舉的官員,幾乎無一例外判了斬監候,抄家流放。當然不是說他對盛紘是君臣相護,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真得很缺錢,而這些抄沒來的銀子,差不多夠他打好幾場仗了。
直至五月末,顧廷燁順風順水地回來找老婆繁衍下一代時,西北糧道已經大換血,多半是盛紘提拔的門生。彼時兩淮官場的矛盾已達白熱化,兩派人馬拉足場子,正斗得日月無光。
顧廷燁差事辦得好,皇上便也將原先的忌憚壓了不少,甚至背後與盛紘說起,待兩淮之事一了,便賞賜顧廷燁個爵位。
盛紘心想,這才算是顧廷燁自己掙來的出人頭地,封妻蔭子,書里那般,多半還是借了他老爹的光。於是,他對此並無異議,高呼皇上聖明。
好歹他跟顧廷燁有個轉折親不是?
說起來顧二郎小日子過得倒也爽利,回來沒兩個月顧二夫人張氏就有喜了,趕在秋風送爽的涼快時節。彼時如蘭都生了柔姐兒,可惜盧顯人在兩淮,半個月後才被破例允許回京,參加孩子的滿月禮。只有長楓沒能如願兒女雙全,陳氏第二胎還是個小子,取名令哥兒。
這些都是小事,要緊的是六月初,皇后和容妃一前一後臨盆,皇后添了二公主,容妃則生了三皇子。由於玉昭儀的孩子未知男女,容妃在這個原本穩固的三角形中,漸漸超脫出來,後宮諸人最會看人下菜碟兒,對容妃極盡奉承。
聖德太后派系的人,原還以為得償所願,先是請求晉容妃為貴妃,後又由病得一塌糊塗的聖德太后出面,去太廟又哭了一通,說自己年老孤單,想將三皇子養在頤寧宮,以後有個陪伴。
第一個要求,皇上眼睛都沒眨就同意了,不過他同時也晉了玉昭儀為玉妃,理由是助玉妃安心養胎。第二個要求,理論上也同意了,三皇子養在頤寧宮,不過是養在東側後殿的聖安太后膝下。
皇帝的心思並不難猜,他並不想為了設計容妃,白白舍了自己的兒子,任憑新封的容貴妃哭暈了都沒鬆口。顯然,這位貴妃娘娘並不具備教好皇子的資質。
臘月翩翩而至,絮軟如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裹著京城一片晶瑩雪白。就是這樣瑞雪兆豐年的吉日,齊國公府給嫡長曾孫辦了百日宴,邀請親朋好友,作為親家的盛紘自然是座上賓,幾位連襟親也沒落下。
所謂抱孫不抱子,當日,從兩淮回來的齊成遠只抱著孫子不肯撒手,長久以來對盛紘子孫滿堂的怨念一掃而空。經小哥兒的祖父與外祖父即齊成遠和盛紘商榷半月,終於定下了名諱:齊容琛,字懷瑾,小名和哥兒。
盛紘在外席,只在明蘭與乳母來接孩子時,與她遙遙一面,相視一笑。至此,明蘭事事圓滿,盛紘守諾不渝。
與此同時,鎮撫司都尉劉正杰親率衛隊,拿了上百斤的油炮炸開京津渡口的冰面,讓兩淮的船隊靠岸,然後親自護送車隊一路上京。足足四十條大船,裝成兩百輛銀車,近八百多萬兩銀子,車隊綿延數十里,最前頭的車到戶部時,最後頭那輛還沒進城門——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兩淮鹽案,皇帝大獲全勝,一氣摘了幾十頂烏紗帽,近百家鹽商受牽連——其中以潛國公府為首,幾乎散盡了五年的收成。齊成遠不但幫皇上收齊了今年的鹽稅銀子和去年虧空的兩筆款子,還起出了多件陳年大案。待次年開春,皇帝再署專案審理,想來還能刨出不少銀子。
為著表功,皇帝下旨,封顧廷燁為三等威烈伯,恩賞府邸、莊子、田地,並冊其正妻張氏為一品誥命夫人。而齊國公府上體君心,由老國公出面祭告祖宗,立齊成遠為世子,正式宣告爵位與大房無關。
事後,皇上總算認識到,那群從蜀州來的“從龍之臣”,除了顧廷燁,都是些只會打仗的莽夫,適合衝鋒陷陣,似清理鹽務這樣的事,哪怕只是去當個保鏢都會被人給賣了。
交三月,春光燦爛,萬物復甦,皇上看京中平靜,順勢令盛紘在兵部兼任了清吏司郎中,協力署理西北道錢糧——其用意,自然是直面盤踞西北數十年的聖德太后勢力。
盛紘本來也有所顧忌,畢竟他根基淺薄,稍有不慎便是抄家滅族之禍。好在顧廷燁那裡連著幾道密折上來,兩淮那裡,齊成遠已打開局面,聖德太后的人都盯著他們,一時顧及不到西北。盛紘這才跟皇上立了軍令狀,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盛紘本著皇帝至上,也不管得罪不得罪人——反正該得罪的不該得罪的都得罪的差不多了——只知道拿著雞毛當令箭,西北糧道經手的官員,凡是甘老將軍黨羽,或從私生活里設計,或揪出貪污受賄的罪證,統一放到皇上面前。
不得不說皇帝是個好助攻,他足夠勵精圖治,雷厲風行,沒有背後把盛紘祭天了,但凡是盛紘或盛紘授意彈劾檢舉的官員,幾乎無一例外判了斬監候,抄家流放。當然不是說他對盛紘是君臣相護,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真得很缺錢,而這些抄沒來的銀子,差不多夠他打好幾場仗了。
直至五月末,顧廷燁順風順水地回來找老婆繁衍下一代時,西北糧道已經大換血,多半是盛紘提拔的門生。彼時兩淮官場的矛盾已達白熱化,兩派人馬拉足場子,正斗得日月無光。
顧廷燁差事辦得好,皇上便也將原先的忌憚壓了不少,甚至背後與盛紘說起,待兩淮之事一了,便賞賜顧廷燁個爵位。
盛紘心想,這才算是顧廷燁自己掙來的出人頭地,封妻蔭子,書里那般,多半還是借了他老爹的光。於是,他對此並無異議,高呼皇上聖明。
好歹他跟顧廷燁有個轉折親不是?
說起來顧二郎小日子過得倒也爽利,回來沒兩個月顧二夫人張氏就有喜了,趕在秋風送爽的涼快時節。彼時如蘭都生了柔姐兒,可惜盧顯人在兩淮,半個月後才被破例允許回京,參加孩子的滿月禮。只有長楓沒能如願兒女雙全,陳氏第二胎還是個小子,取名令哥兒。
這些都是小事,要緊的是六月初,皇后和容妃一前一後臨盆,皇后添了二公主,容妃則生了三皇子。由於玉昭儀的孩子未知男女,容妃在這個原本穩固的三角形中,漸漸超脫出來,後宮諸人最會看人下菜碟兒,對容妃極盡奉承。
聖德太后派系的人,原還以為得償所願,先是請求晉容妃為貴妃,後又由病得一塌糊塗的聖德太后出面,去太廟又哭了一通,說自己年老孤單,想將三皇子養在頤寧宮,以後有個陪伴。
第一個要求,皇上眼睛都沒眨就同意了,不過他同時也晉了玉昭儀為玉妃,理由是助玉妃安心養胎。第二個要求,理論上也同意了,三皇子養在頤寧宮,不過是養在東側後殿的聖安太后膝下。
皇帝的心思並不難猜,他並不想為了設計容妃,白白舍了自己的兒子,任憑新封的容貴妃哭暈了都沒鬆口。顯然,這位貴妃娘娘並不具備教好皇子的資質。
臘月翩翩而至,絮軟如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裹著京城一片晶瑩雪白。就是這樣瑞雪兆豐年的吉日,齊國公府給嫡長曾孫辦了百日宴,邀請親朋好友,作為親家的盛紘自然是座上賓,幾位連襟親也沒落下。
所謂抱孫不抱子,當日,從兩淮回來的齊成遠只抱著孫子不肯撒手,長久以來對盛紘子孫滿堂的怨念一掃而空。經小哥兒的祖父與外祖父即齊成遠和盛紘商榷半月,終於定下了名諱:齊容琛,字懷瑾,小名和哥兒。
盛紘在外席,只在明蘭與乳母來接孩子時,與她遙遙一面,相視一笑。至此,明蘭事事圓滿,盛紘守諾不渝。
與此同時,鎮撫司都尉劉正杰親率衛隊,拿了上百斤的油炮炸開京津渡口的冰面,讓兩淮的船隊靠岸,然後親自護送車隊一路上京。足足四十條大船,裝成兩百輛銀車,近八百多萬兩銀子,車隊綿延數十里,最前頭的車到戶部時,最後頭那輛還沒進城門——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兩淮鹽案,皇帝大獲全勝,一氣摘了幾十頂烏紗帽,近百家鹽商受牽連——其中以潛國公府為首,幾乎散盡了五年的收成。齊成遠不但幫皇上收齊了今年的鹽稅銀子和去年虧空的兩筆款子,還起出了多件陳年大案。待次年開春,皇帝再署專案審理,想來還能刨出不少銀子。
為著表功,皇帝下旨,封顧廷燁為三等威烈伯,恩賞府邸、莊子、田地,並冊其正妻張氏為一品誥命夫人。而齊國公府上體君心,由老國公出面祭告祖宗,立齊成遠為世子,正式宣告爵位與大房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