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本來,王老夫人以為盛紘會滿口答應。可盛紘看著她身邊的康王氏,怎麼看怎麼膈應,遂恭敬道:“岳母何必煩心?岳丈的牌位還在太廟賢良祠里放著,誰敢不給舅兄個面子呢。不似小婿,近日來常叫人彈劾,上次險些連楓哥兒都牽扯進去。到底是他們見小婿沒什麼根基,若是舅兄也在京中,小婿但安心許多。”
王老夫人眉頭動了動,覺得盛紘的話頗有意思。既不說幫忙,也不說不幫忙,通篇訴苦,卻又表明了希望自己的兒子留在京中,也不知什麼想頭?
此時,又聽康王氏在那裡陰陽怪氣道:“如今妹夫官做得高了,眼裡也看不進咱們這些破落戶了,前幾年我家老爺求著妹夫幫忙疏通起復,倒鬧了個好大的沒臉,妹夫末了也沒點頭。是了,妹夫想做清官,哪裡能摻和這些事,只看著我們家吃糠咽菜……”
“女婿拿著皇上俸祿,領著皇上恩典,怎能不做清官?”儘管一時不懂得盛紘的心思,但王老夫人深知無論自己還是康王氏都不可以開罪盛家,遂出言打斷她,沉聲教訓道:“你妹夫待你們家也不錯了,我聽說正哥兒年前剛補了戶部的副主事,不是你妹夫出力,你當正哥兒有那個本事?”
康姨媽不甘地閉上嘴。
王老夫人慚愧地笑著說:“她是被我慣壞了,又憂心你姐夫的事,女婿可別吃心。我是知道你的,這幾年也沒好好地在京城裡呆著,怕是耽擱了,往後若有空閒,便是與你姐夫說句話也無妨。”
盛老太太舉起茶杯喝著,只當沒聽到這話。盛家的女兒女婿們眼觀鼻鼻觀心,更不敢輕易插口。明蘭側著身子假裝與如蘭閒談,耳朵卻機靈地關注著盛紘這裡。
在明蘭看來,世間不要臉各有各的方式。如康姨媽是滿腦子的壞心眼,明晃晃的不要臉,還不知所謂。如王老夫人,也是倚老賣老,我就是在強迫你,看你敢拿我怎麼樣。
盛紘自然是不吃這套的,只管微笑不搭腔。
卻是王氏聽不得母親兩句軟話,開口道:“母親說得什麼話,咱們都是一家人,你女婿幫襯著也沒什麼……”
王氏一遇見娘家人,就立刻沒了腦子,從助攻變成反賊。
盛紘一邊感慨多年教育付諸流水,一邊憋出個無比真誠的笑容,“大娘子說的是,大姨姐既說姐夫家裡都吃糠咽菜了,當連襟的怎能不幫襯著?雖說姐夫妄言內閣是非,先帝在內里發了話永不錄用,這當官是不成了,可士農工商,總有個活法不是?現今方哥兒和正哥兒都是官身,本來姐夫在家養老即可,若姐夫實在耐不住清閒,小婿自當出力。或是給姐夫送兩個莊子歸農?或是小婿給堂兄捎個信去,幫著姐夫行商?大姨姐和姐夫瞧上什麼行當,只管說與我便是。”
王老夫人和康王氏聽全了盛紘的話,一口老血憋在心頭不知道怎麼發出來。康王氏氣得臉色鐵青,王老夫人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而明蘭同學連忙扭頭向齊衡懷裡,生怕自己露出來笑模樣兒叫讓人看見。
華蘭墨蘭各自舉起茶杯掩飾,倒也看不出什麼。如蘭顯然修行不夠,一聲強忍的笑聲已經突兀地響了起來。
還是老太太有本事,當即笑眯眯地替如蘭掩過去,笑罵盛紘道:“多大的人了,當著孩子們呢,還跟親家太夫人和姨太太說嘴。那康家老爺是清貴人家的讀書人出身,豈能務農經商?人家兩個哥兒都是有出息的,自然是留在家中享天倫之樂,是最好不過了。”
“老太太說的是。”盛紘笑道,“原是兒子見岳母不知道這其中緣由,只當姐夫是犯了什么小錯,一時被貶謫,這才說與岳母。岳母常年在外頭,哪裡知道這些,也是兒子這幾年聽老大人們說的。”說著,他向王老夫人拱了拱手,“岳母明鑑,實是當初申辰之亂,內閣臣子們新舊交替,竟將先帝這話都告訴給皇上了。皇上總沒有違逆先帝的道理,是而小婿也無能為力。不過,大舅兄為人向來妥當,想要留在京中也不難。我與禮部周侍郎有些交情,明日我去封信問一問便是。”
先打一棒子,再給個甜棗,這是盛紘在朝堂上慣用的伎倆。王老夫人固然疼愛女兒,可她很清楚她以後是要靠兒子養老送終的。盛紘擺明了不能插手康家的事,卻同意了幫王家舅兄,以示不忘舅兄。
以盛紘的官位,只要說了幫忙便一定能成,這點毋庸置疑。王老夫人聽罷,也只得道:“有勞賢婿了,如此是最好不過。改日你舅兄進京,當親自上門拜謝才是。”
盛紘適時推辭道:“這可不必,都是自家人,算不得什麼,叫外頭知道了也不好。還是我去了信,得了准信兒告訴舅兄,舅兄再自己拜上周侍郎府上就是了。天子腳下,須處處小心謹慎才是。”
王老夫人心思透亮,道:“這我老婆子明白。也好,免得旁人說你舉賢不避親了。”
兩下滿意,只剩康王氏一個怏怏不樂。還是王氏這會子來了眼力價兒,向眾人笑道:“說了這麼久,孩子們怕都餓了,還是先開席吧,吃飽喝足了,再說這些瑣碎事吧。”
待送走了王老夫人和康王氏,盛紘再次警告了王氏,不許她再與康姨媽往來。順便告訴她,無論她背後答應了康家王家多少事也沒用,因為盛紘都不會幫忙。
王老夫人眉頭動了動,覺得盛紘的話頗有意思。既不說幫忙,也不說不幫忙,通篇訴苦,卻又表明了希望自己的兒子留在京中,也不知什麼想頭?
此時,又聽康王氏在那裡陰陽怪氣道:“如今妹夫官做得高了,眼裡也看不進咱們這些破落戶了,前幾年我家老爺求著妹夫幫忙疏通起復,倒鬧了個好大的沒臉,妹夫末了也沒點頭。是了,妹夫想做清官,哪裡能摻和這些事,只看著我們家吃糠咽菜……”
“女婿拿著皇上俸祿,領著皇上恩典,怎能不做清官?”儘管一時不懂得盛紘的心思,但王老夫人深知無論自己還是康王氏都不可以開罪盛家,遂出言打斷她,沉聲教訓道:“你妹夫待你們家也不錯了,我聽說正哥兒年前剛補了戶部的副主事,不是你妹夫出力,你當正哥兒有那個本事?”
康姨媽不甘地閉上嘴。
王老夫人慚愧地笑著說:“她是被我慣壞了,又憂心你姐夫的事,女婿可別吃心。我是知道你的,這幾年也沒好好地在京城裡呆著,怕是耽擱了,往後若有空閒,便是與你姐夫說句話也無妨。”
盛老太太舉起茶杯喝著,只當沒聽到這話。盛家的女兒女婿們眼觀鼻鼻觀心,更不敢輕易插口。明蘭側著身子假裝與如蘭閒談,耳朵卻機靈地關注著盛紘這裡。
在明蘭看來,世間不要臉各有各的方式。如康姨媽是滿腦子的壞心眼,明晃晃的不要臉,還不知所謂。如王老夫人,也是倚老賣老,我就是在強迫你,看你敢拿我怎麼樣。
盛紘自然是不吃這套的,只管微笑不搭腔。
卻是王氏聽不得母親兩句軟話,開口道:“母親說得什麼話,咱們都是一家人,你女婿幫襯著也沒什麼……”
王氏一遇見娘家人,就立刻沒了腦子,從助攻變成反賊。
盛紘一邊感慨多年教育付諸流水,一邊憋出個無比真誠的笑容,“大娘子說的是,大姨姐既說姐夫家裡都吃糠咽菜了,當連襟的怎能不幫襯著?雖說姐夫妄言內閣是非,先帝在內里發了話永不錄用,這當官是不成了,可士農工商,總有個活法不是?現今方哥兒和正哥兒都是官身,本來姐夫在家養老即可,若姐夫實在耐不住清閒,小婿自當出力。或是給姐夫送兩個莊子歸農?或是小婿給堂兄捎個信去,幫著姐夫行商?大姨姐和姐夫瞧上什麼行當,只管說與我便是。”
王老夫人和康王氏聽全了盛紘的話,一口老血憋在心頭不知道怎麼發出來。康王氏氣得臉色鐵青,王老夫人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而明蘭同學連忙扭頭向齊衡懷裡,生怕自己露出來笑模樣兒叫讓人看見。
華蘭墨蘭各自舉起茶杯掩飾,倒也看不出什麼。如蘭顯然修行不夠,一聲強忍的笑聲已經突兀地響了起來。
還是老太太有本事,當即笑眯眯地替如蘭掩過去,笑罵盛紘道:“多大的人了,當著孩子們呢,還跟親家太夫人和姨太太說嘴。那康家老爺是清貴人家的讀書人出身,豈能務農經商?人家兩個哥兒都是有出息的,自然是留在家中享天倫之樂,是最好不過了。”
“老太太說的是。”盛紘笑道,“原是兒子見岳母不知道這其中緣由,只當姐夫是犯了什么小錯,一時被貶謫,這才說與岳母。岳母常年在外頭,哪裡知道這些,也是兒子這幾年聽老大人們說的。”說著,他向王老夫人拱了拱手,“岳母明鑑,實是當初申辰之亂,內閣臣子們新舊交替,竟將先帝這話都告訴給皇上了。皇上總沒有違逆先帝的道理,是而小婿也無能為力。不過,大舅兄為人向來妥當,想要留在京中也不難。我與禮部周侍郎有些交情,明日我去封信問一問便是。”
先打一棒子,再給個甜棗,這是盛紘在朝堂上慣用的伎倆。王老夫人固然疼愛女兒,可她很清楚她以後是要靠兒子養老送終的。盛紘擺明了不能插手康家的事,卻同意了幫王家舅兄,以示不忘舅兄。
以盛紘的官位,只要說了幫忙便一定能成,這點毋庸置疑。王老夫人聽罷,也只得道:“有勞賢婿了,如此是最好不過。改日你舅兄進京,當親自上門拜謝才是。”
盛紘適時推辭道:“這可不必,都是自家人,算不得什麼,叫外頭知道了也不好。還是我去了信,得了准信兒告訴舅兄,舅兄再自己拜上周侍郎府上就是了。天子腳下,須處處小心謹慎才是。”
王老夫人心思透亮,道:“這我老婆子明白。也好,免得旁人說你舉賢不避親了。”
兩下滿意,只剩康王氏一個怏怏不樂。還是王氏這會子來了眼力價兒,向眾人笑道:“說了這麼久,孩子們怕都餓了,還是先開席吧,吃飽喝足了,再說這些瑣碎事吧。”
待送走了王老夫人和康王氏,盛紘再次警告了王氏,不許她再與康姨媽往來。順便告訴她,無論她背後答應了康家王家多少事也沒用,因為盛紘都不會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