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皇太后聞言,有些好笑道:「你現在卻也毫無變化。」

  元簪筆只好道:「臣在太皇太后面前失儀,請太皇太后降罪。」

  太皇太后有點厭煩地擺擺手。

  陽光照在這個老人頭上華貴的珠翠上,美麗得令人心驚。

  太皇太后道:「你與皇家也算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你的身份,他日太子若是登基,位極人臣哀家不敢許諾,但至少也會榮寵不衰。」

  元簪筆當然知道太皇太后不會無緣無故找他,但沒想到是因為太子。

  她久居深宮,早早不問國事,今日若非事態緊急,她也不會出面。

  無論是誰當皇帝,太皇太后的身份不會變,她依然是整個魏國最尊貴的女人,因此在元簪筆心中,她沒有必要為了太子找他。

  元簪筆謹慎道:「臣自會忠君。」

  但君是誰,元簪筆可不知道。

  太皇太后冷笑一聲,「哀家原以為你為人雅正,可看造就,原來也是見風使舵的小人。」

  元簪筆眨了眨眼睛,對於太皇太后毫不客氣的評價他只想問,到底太皇太后為什麼會覺得他為人雅正?

  青年人不說話,指望著她的模樣很有幾分純良,連太皇太后這樣的人都忍不住覺得自己說的有些過了,她以袖掩口咳嗽了兩聲,道:「哀家第一次聽說你,是因為長寧。長寧告訴哀家,前朝出了個傻子,為救罪臣的兒子,連前程和命都不要了。」她望向元簪筆的臉,「誰人也無法預料後來事,可見你當年對這罪臣之子還有幾分真心,為何現在卻背道而馳,冰炭不投了?」

  她口中的罪臣之子自然是喬郁。

  不知是不是元簪筆的錯覺,好像不管是誰,總喜歡拿他和喬郁的關係大做文章。

  「並未背道而馳。」元簪筆道。

  太皇太后嗤笑,「你與喬郁還不算背道而馳,還是要愛家說,是水火不容?」

  這個評價,元簪筆就更不明白了。

  他與喬郁……水火不容?

  太皇太后繼續道:「哀家雖然在後宮,對前朝的事情卻也有所耳聞,喬郁極得陛下喜歡,」她話鋒一轉,「然而聖心難測,他行事又狠辣決絕,不給自己留條後路,你清楚嗎?」

  元簪筆只覺此刻的對話處處透露著詭異。

  譬如,為何太皇太后關心他與喬郁的關係,再譬如,太皇太后為何這樣關心喬郁?

  「喬相心有成算,且聖心極隆,請太皇太后寬心。」

  太皇太后冷冷道:「你明明事事知曉,卻還要說幾句無關緊要的話來敷衍哀家。」

  明明早知喬郁會不得善終,卻不出一言阻止,只冷眼旁觀。

  可見,確實同喬郁關係早就不同以往。

  這便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元簪筆微頓,道:「臣不敢敷衍。」

  太皇太后目光落在他臉上,對方神情中有幾分誠惶誠恐,只是在太皇太后看來,作偽的成分居多。

  從他口中,太皇太后什麼想聽的都聽不見,從他臉上,太皇太后什麼想看的都看不見。

  「今日之事,到底事關太子,喬郁做事太狠,太不知輕重,」太皇太后冷聲說,元簪筆聽得滿頭霧水,就算太皇太后想訓話,也應該是對著想害她親曾孫的喬郁,而不是一直仿佛站在岸上乾乾淨淨的元簪筆,「你說你與喬郁關係不曾疏遠,他可有告訴過你此事?」還沒等元簪筆回答,她便道:「不管你知不知道,你自然是要回答不知道的。」

  元簪筆:「……」

  連他這樣幾乎沒什麼好奇心的人,都忍不住好奇太皇太后到底要他來這做什麼了。

  太皇太后字字仿佛都在不忿喬郁對太子所做之事,可又滿口的喬郁,讓元簪筆甚至要以為,太子只是個幌子,太皇太后更關注的是喬郁。

  恕他不夠聰明,猜不出太皇太后的用意。

  「喬郁若是再我行我素,陛下百年之後,定然為新帝所不容,」太皇太后道:「再生事端,唯有死路一條。今日他與太子種種,不過致使朝中內耗罷了,太子是太子,」她語調中沒什麼波動,皇族的驕傲卻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也永遠都是太子。」

  太子雖然心軟懦弱,但在太皇太后心中好歹比三皇子強些,喬郁要是想扶植三皇子上位就太沒有腦子了。以三皇子的性格,喬郁必死無疑。

  元簪筆道:「是,臣領命。」

  在太皇太后眼中,她的子孫都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條死路,她心中焦慮悲哀,不能明言。

  元簪筆對喬郁幾分真心幾分假意太皇太后不知道,但太皇太后只能想到他去勸告喬郁。

  太皇太后道:「哀家累了,你下去吧。」

  元簪筆起身下拜告辭。

  太皇太后突然道:「喬郁的腿是在靜室斷的?」

  元簪筆道:「是。」

  太皇太后一時無言,道:「去吧。」

  她靠在椅子上,目光放空地看著庭院中的景致。

  她十四歲入宮,十六歲誕下皇嗣,十七歲就做了皇后,歷經多少明槍暗箭,多少算計籌謀,還不到四十歲,皇帝駕崩,她兒子和一幫兄弟廝殺,成了下一個皇帝。

  她的丈夫一生未立太子,幾個兒子便為這個位置你死我活地鬥了近十年,新皇怕了,早早立了太子。

  太子是她最喜歡的孫子,小四是她愛重的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