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連璧第一次進宮就見到了太子,見到了小四、小五,太子和小五都說欣賞連璧,只有小四不說,」太皇太后帶笑的臉上籠了層淡淡的陰霾,「但是哀家知道,這孩子心思重,不願意讓人知道喜好,他對連璧,也是喜歡的。」

  「皇帝也有意讓連璧嫁到宮中來,他覺得,像連璧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孩子,定然會有很多人喜歡,他猜對了,連璧十六歲的時候,太子和小四就都私下和皇帝說喜歡連璧,這可難倒了皇帝。」

  小四就是當今皇帝。

  還敢這樣叫他的,也只有這個深宮寡居數十年的老婦人了。

  「論禮,既然太子說喜歡了連璧,那皇帝沒有不賜婚的道理,可太子與小四是同母兄弟,出生只差了半個時辰,皇帝立長子,自然對幼子有愧,何況這麼多年了,小四從未在他面前求過什麼,孩子難得和父親張嘴,他怎麼好不允諾呢。」

  劉安平被太皇太后摟著,身上卻越來越冷,她幾乎在哆嗦了,道:「高祖母。」

  太皇太后道:「他左右為難,就和兩個兒子說,這婚事他不摻和,全看連璧願意,連璧想嫁給誰,太后就給誰指婚。」太皇太后笑了笑,「皇帝說是連璧願意,但誰都知道,最終要哀家指婚,哀家和皇帝說,你這是在為難母后。皇帝和哀家賠笑,說這事除了母親辦,再沒人更合適了。」

  「太子幼年喪母,是在哀家身邊養大的,小四是皇貴妃養大的,雖然是一母所生,但到底太子和哀家更親近。」

  劉安平已不敢再聽下去。

  「太子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本就遭人嫉恨,哀家不願意再添一把火,多年以來,哀家自問待太子,同待其他子孫一般,並無特殊。」太皇太后含著笑,仿佛在回憶當初那些風華正茂的少年人,「可當太子跪在哀家面前,眼睛亮亮地和哀家說他喜歡連璧,他從來沒這樣喜歡過一個人的時候,哀家就想偏心一回。」

  「太子啊,太子是個好孩子。他有的,小四都有,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小四想要,太子就毫不猶豫地給他。這次,他卻沒有讓,哀家明白,這種事如何讓呢。」

  「於是哀家召連璧入宮,她比哀家上次見到她更漂亮了,眼睛好像是一汪清水,哀家若是個少年郎,也會喜歡這樣的姑娘。」

  「哀家陰著臉對連璧說,張姑娘把宮裡弄得不安寧啊。左右都被哀家嚇唬住了,連璧卻沒有,她跪在哀家面前請罪,臉上還是帶笑的,她說等太后發落。哀家怎麼捨得懲處她呢,讓她起來,讓人給她倒茶,和她說,好幾個皇子都喜歡她,想求哀家指婚,哀家不勝其煩,就想問你,都說張家清貴,家中為何沒多幾塊玉璧?玉石連城,太多強人所難,怎麼也沒有蓮花並蒂而生?她笑吟吟地和太后說,皇子皇女面前,不敢稱璧。復而小聲道,太后說的幾位皇子,是哪幾位皇子?」

  「於是哀家說,是四皇子五皇子,還有七皇子,她眼睛都不眨一下,只說是臣女之過,日後定然收斂。我看著那孩子的眼睛就知道,她誰都不喜歡。哀家又說,啊,還有太子。她一下就笑了,哀家看她,第一次見她從臉紅到了耳根。正巧太子來了,哀家讓太子同連璧說。太子那時也年幼,哪裡說得出什麼,只說,我有惜財愛物之心。還沒說完連璧就搶白,那臣女是財呢,還是物呢?說完就要和哀家辭別,哀家允了,太子攔不住,眼巴巴地看著連璧走,坐了一盞茶的功夫,也要走。哀家……」

  劉安平脫開她的懷抱,直直地跪在她面前。

  太皇太后不解道:「小六,這是做什麼?」

  劉安平牙都在顫,道:「太皇太后的故事裡有太多皇家辛秘,小輩不敢聽。」

  太皇太后望著六公主,她的眼神不像個老人,也不像個曾祖母,好像審視著什麼似的。

  劉安平深深叩頭。

  片刻之後,太皇太后從容地笑了,道:「好孩子,跪著做什麼,快起來吧。」

  一宮裝美人在太皇太后身後道:「太皇太后,元大人來了。」

  太皇太后一笑,道:「叫他過來。」她開玩笑似的,「你父皇先前還要將你指給元簪筆,元簪筆生得好,家中也好,與你也算名當戶對,你喜歡他嗎?」

  劉安平搖了搖頭,有先前的事情,她只敢說;「高祖母,元大人到了。」像個羞怯的小女兒似的。

  太皇太后道:「安平,帶你兩個妹妹換個地方玩。」

  劉安平頷首道:「是。」說著將兩個妹妹領出去。

  她正好碰到元簪筆進來。

  元簪筆雖沒穿戎裝,卻也與太皇太后這樣悠然清雅的住處格格不入。

  簡直像是什麼刀劍化成了人形,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冷而硬,半點柔軟不得。

  同連說話調子都要拉得長軟的喬郁相比截然不同。

  太皇太后見元簪筆跪完,道:「賜座。」

  位置卻與太皇太后很近。

  元簪筆不知該不該坐下。

  太皇太后道:「若真細究起來,你也該叫哀家一聲祖母,」她指了指身邊的位置,「坐吧。」她語氣沒有方才那麼冷淡,「你見過你奶奶嗎?」

  元簪筆坐下,道:「少年時見過幾次。」

  「想來不大親近。」

  元簪筆身份尷尬,在元氏除了和元簪纓外,同誰都不親近,道:「是,臣小時性格極不討人喜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