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太醫院魚龍混雜,皇帝根本分不清這些杏林聖手背後站的究竟是哪位大人,因此這些手段皆是交代貴妃沈氏代勞,而他亦從不問沈氏如何做到,只要一個確定的結果。偏是虞枝心運氣好,這一次輪到沈氏自個兒先「背叛」陛下有了身孕,陛下心裡窩著火恨不得先逼死了這位去,請她算計慧妃這種小事兒自然就不了了之。
虞枝心看到冊中記載的這些並無什麼傷心,不過是驚訝了片刻就只剩下哭笑不得。她也不知這位陛下為何就有這樣的本事——明明她以為自己已經看透了他的涼薄,他卻總能再次刷新她的下限。
這些記載翻過就罷,總歸她從未放鬆過對皇帝的提防,如今連貴妃都沒了,陛下在宮中的人手眼線都在她監控之下,她自有把握保證自己的安全。
除開這些上不得台面的秘幸,另有一項沈貴妃花了大筆墨寫下的事才真正讓虞枝心眼前一亮:便是孔太傅在宮中的斥候首領劉嬤嬤的來歷,並她曾生養過兩個孩子,兩個都是孔太傅的親生兒女。
劉嬤嬤本是孔太傅的丫環,因她聰慧機敏好學,最重要的是對孔太傅完全忠誠和崇敬,被孔太傅相中培養調丨教為舞姬和探子。按照沈貴妃的記載,劉嬤嬤年輕時嬌媚入骨,被孔太傅以不同身份送入過好幾位大人的內院。然劉嬤嬤心繫的只有孔太傅一人,甚至兩度為孔太傅誕下孩兒。
然這兩個孩子孔太傅一個都不想認也不敢認。因劉嬤嬤堅持,他們到底是被生了下來,第一個女兒在出生沒多久便「夭折」,劉嬤嬤雖極難過,但也沒法兒起死回生,唯有由著孔太傅將孩兒草草掩埋。
及懷上帶二個孩子,劉嬤嬤便萬分小心,早早兒甩開一切任務當個安分守己的「外室」在郊外的莊子裡住著待產。十月懷胎之後順順噹噹的生下個兒子,劉嬤嬤又是驚喜又是惶恐,只拿兒子當眼珠子一般看著。可仍是沒想到兒子長到六歲時居然「意外」落水被河水沖走,莊戶們找了整整三天三夜也沒把孩子找回來。
經此一事,劉嬤嬤大病一場,從此身子骨兒就不太好,反應動作也慢了許多。好在她當斥候的經驗尚在,孔太傅便將宮中的探子細作慢慢交到她手裡,由先帝朝一直管到本朝。
貴妃娘娘總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竟然查出這兩個孩子既沒有早早死去更不是意外「夭折」。孔太傅不願劉嬤嬤的身份讓自己蒙羞,更不願兩個孩子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雖是虎毒不食子,他並沒有真的害死這一兒一女,卻是將他們送入慈幼局——便是京中專門收容棄嬰和孤兒的地方,再由莊子裡的管事找由頭領養回來,作為孔家的下人養大。
太傅家的小姐公子變成賤籍僕役,那位小小姐長大後步了母親的後塵,因出眾的容貌被培養成歌舞雙絕的家伎,如一件貨物一般轉送到別的高官手中。她靠歌喉舞姿與身體爭寵,從他們處探聽來太傅需要的情報,只她並無她母親最後的「幸運」,終是折戟於後宅爭鬥中,在十年前受盡折磨屈辱的去了,一卷破蓆子扔上亂墳崗,連屍骨都找不到。
小少爺許是比姐姐要幸運的,畢竟就算是「棄兒」,男孩兒也比女孩兒更金貴些。他非但在莊子上平安長大,還被善良又不知內情的管事供著讀了不少書,十幾歲後就在莊子上管著些帳目賺些月錢。雖他在賤籍不能參加科舉,但討個媳婦兒生幾個娃兒,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凡幸福生活也並不是奢望。
壞就壞在隨著年齡漸長,小少爺愈髮長的像太傅——非但是樣貌,連舉手投足間的神韻氣質也有了七八分模樣。莊子裡的農戶且看不出,某一次孔太傅的心腹大管事來了一趟不小心瞧見一眼,差點兒給嚇的腿都軟了。
大管事連滾帶爬的跑回去報信,孔太傅面沉如水的想了片刻,如此這般吩咐一通。不過三日後,這位無辜且可憐的小少爺就在出門採買的路上遇到歹人,被蠻不講理的強盜毀了容貌打斷了胳膊,還被一刀捅在臍下三寸,從此再干不得體力活。
他雖如今還活著,卻是賺的月錢連吃藥都不夠,更遑論有女子願意嫁給他。這般結局雖看似比他親姐姐強些,可要虞枝心來說,她還不如選擇死了痛快。
等慧妃娘娘目瞪口呆的看完這一切,腦子一轉想到一個損主意:她也不指望靠著這些拉攏或威脅劉嬤嬤,不過若是能讓劉嬤嬤與孔太傅反目,能給孔太傅添點兒不大不小的亂子,她又何樂而不為?
她從未想過劉嬤嬤會用如此決裂又駭人聽聞的方式了結這段孽緣。實則她是秉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情將消息傳給的劉嬤嬤,還好生布置一番哪怕劉嬤嬤往回倒騰也只能隱約查到是「沈貴妃」乾的。她幹完這一切便忐忑的等著劉嬤嬤的應對,沒想到半個多月全無動靜,不得不與白桃玩笑說自己這就叫費力不討好的窮折騰。
哪想到劉嬤嬤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直接要了孔太傅的命。虞枝心也不知她這半個月是在查證還是在悔恨,不知她與孔太傅見最後一面時是爭執還是乾脆的一刀斃命。她只在最初的驚嚇過後就立刻想到:孔太傅的死對孔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樁極大的好處,更是她哄著陛下在朝堂嶄露頭角的好時機。
「這些紙不必留著了,一會兒點個火盆燒給貴妃吧。」慧妃娘娘虔誠的雙手合十暗暗禱告,多謝貴妃留給她這些「遺物」,她定會走的比貴妃更高更遠。
虞枝心看到冊中記載的這些並無什麼傷心,不過是驚訝了片刻就只剩下哭笑不得。她也不知這位陛下為何就有這樣的本事——明明她以為自己已經看透了他的涼薄,他卻總能再次刷新她的下限。
這些記載翻過就罷,總歸她從未放鬆過對皇帝的提防,如今連貴妃都沒了,陛下在宮中的人手眼線都在她監控之下,她自有把握保證自己的安全。
除開這些上不得台面的秘幸,另有一項沈貴妃花了大筆墨寫下的事才真正讓虞枝心眼前一亮:便是孔太傅在宮中的斥候首領劉嬤嬤的來歷,並她曾生養過兩個孩子,兩個都是孔太傅的親生兒女。
劉嬤嬤本是孔太傅的丫環,因她聰慧機敏好學,最重要的是對孔太傅完全忠誠和崇敬,被孔太傅相中培養調丨教為舞姬和探子。按照沈貴妃的記載,劉嬤嬤年輕時嬌媚入骨,被孔太傅以不同身份送入過好幾位大人的內院。然劉嬤嬤心繫的只有孔太傅一人,甚至兩度為孔太傅誕下孩兒。
然這兩個孩子孔太傅一個都不想認也不敢認。因劉嬤嬤堅持,他們到底是被生了下來,第一個女兒在出生沒多久便「夭折」,劉嬤嬤雖極難過,但也沒法兒起死回生,唯有由著孔太傅將孩兒草草掩埋。
及懷上帶二個孩子,劉嬤嬤便萬分小心,早早兒甩開一切任務當個安分守己的「外室」在郊外的莊子裡住著待產。十月懷胎之後順順噹噹的生下個兒子,劉嬤嬤又是驚喜又是惶恐,只拿兒子當眼珠子一般看著。可仍是沒想到兒子長到六歲時居然「意外」落水被河水沖走,莊戶們找了整整三天三夜也沒把孩子找回來。
經此一事,劉嬤嬤大病一場,從此身子骨兒就不太好,反應動作也慢了許多。好在她當斥候的經驗尚在,孔太傅便將宮中的探子細作慢慢交到她手裡,由先帝朝一直管到本朝。
貴妃娘娘總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竟然查出這兩個孩子既沒有早早死去更不是意外「夭折」。孔太傅不願劉嬤嬤的身份讓自己蒙羞,更不願兩個孩子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雖是虎毒不食子,他並沒有真的害死這一兒一女,卻是將他們送入慈幼局——便是京中專門收容棄嬰和孤兒的地方,再由莊子裡的管事找由頭領養回來,作為孔家的下人養大。
太傅家的小姐公子變成賤籍僕役,那位小小姐長大後步了母親的後塵,因出眾的容貌被培養成歌舞雙絕的家伎,如一件貨物一般轉送到別的高官手中。她靠歌喉舞姿與身體爭寵,從他們處探聽來太傅需要的情報,只她並無她母親最後的「幸運」,終是折戟於後宅爭鬥中,在十年前受盡折磨屈辱的去了,一卷破蓆子扔上亂墳崗,連屍骨都找不到。
小少爺許是比姐姐要幸運的,畢竟就算是「棄兒」,男孩兒也比女孩兒更金貴些。他非但在莊子上平安長大,還被善良又不知內情的管事供著讀了不少書,十幾歲後就在莊子上管著些帳目賺些月錢。雖他在賤籍不能參加科舉,但討個媳婦兒生幾個娃兒,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凡幸福生活也並不是奢望。
壞就壞在隨著年齡漸長,小少爺愈髮長的像太傅——非但是樣貌,連舉手投足間的神韻氣質也有了七八分模樣。莊子裡的農戶且看不出,某一次孔太傅的心腹大管事來了一趟不小心瞧見一眼,差點兒給嚇的腿都軟了。
大管事連滾帶爬的跑回去報信,孔太傅面沉如水的想了片刻,如此這般吩咐一通。不過三日後,這位無辜且可憐的小少爺就在出門採買的路上遇到歹人,被蠻不講理的強盜毀了容貌打斷了胳膊,還被一刀捅在臍下三寸,從此再干不得體力活。
他雖如今還活著,卻是賺的月錢連吃藥都不夠,更遑論有女子願意嫁給他。這般結局雖看似比他親姐姐強些,可要虞枝心來說,她還不如選擇死了痛快。
等慧妃娘娘目瞪口呆的看完這一切,腦子一轉想到一個損主意:她也不指望靠著這些拉攏或威脅劉嬤嬤,不過若是能讓劉嬤嬤與孔太傅反目,能給孔太傅添點兒不大不小的亂子,她又何樂而不為?
她從未想過劉嬤嬤會用如此決裂又駭人聽聞的方式了結這段孽緣。實則她是秉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情將消息傳給的劉嬤嬤,還好生布置一番哪怕劉嬤嬤往回倒騰也只能隱約查到是「沈貴妃」乾的。她幹完這一切便忐忑的等著劉嬤嬤的應對,沒想到半個多月全無動靜,不得不與白桃玩笑說自己這就叫費力不討好的窮折騰。
哪想到劉嬤嬤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直接要了孔太傅的命。虞枝心也不知她這半個月是在查證還是在悔恨,不知她與孔太傅見最後一面時是爭執還是乾脆的一刀斃命。她只在最初的驚嚇過後就立刻想到:孔太傅的死對孔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樁極大的好處,更是她哄著陛下在朝堂嶄露頭角的好時機。
「這些紙不必留著了,一會兒點個火盆燒給貴妃吧。」慧妃娘娘虔誠的雙手合十暗暗禱告,多謝貴妃留給她這些「遺物」,她定會走的比貴妃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