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7章 .八音諧 · ?

  孔太傅的死因到底是成了一樁懸案。雖孔家查到最後隱約摸到了些影子, 然再往深處,牽扯出來的便是死了的貴妃娘娘沈氏。

  沈貴妃死都死了快半年,總不至於詐屍還魂來害孔太傅。可要說是旁人用了沈貴妃的名義——似乎又並無人有這樣的本領。

  且還有沈相在一旁盯著呢!孔尚書可比不得孔太傅, 光是保存孔家的實力已讓他焦頭爛額, 哪裡還敢惹是生非惹來沈相不滿,是生怕四相不肯聯手起來收拾了他麼。

  其實四相倒不至於吃相這麼難看,畢竟孔太傅才死不久,孔家還沒到樹倒猢猻散的時候,朝中總有許多占據高位的孔家擁躉正看著吶。

  孔大老爺提著一顆心操持老爺子的喪事, 過了幾日發現四相併無動作才鬆了口氣。誰知一回頭被心腹老管家提醒他小心後院起火,老實了多少年的孔二老爺不知何時起突然與不少人眉來眼去, 已然有孔家的親信逐漸倒向了二房。

  他尚未想到應對之策,二老爺卻先一步將他架了起來。在老爺子頭七那日當著眾位賓客的面,孔二老爺哭的情不能自已,來來去去真情流露恨不得伴著老爺子一塊兒去了。又說什麼兒子不孝,子欲養而親不待,唯有效仿先賢在父親墳塋邊結廬而居,守孝三年以盡孝心。

  他說的是情真意切, 賓客們聽的感動不已,唯有大老爺一張臉越來越黑。他這好二弟發的宏願只如天花亂墜, 可為何話里話外明示暗示, 只差沒直說他這當大哥的戀棧權勢不顧孝悌, 反以孝道的名義將弟弟逼的不得不去守陵才能自保?

  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孔大老爺越想越氣,偏一眾賓客都拿眼睛瞧著他,仿佛在問:你弟弟都這般表態了, 你呢?還要繼續裝糊塗麼?

  不得已,尤其是不能墮了孔家禮儀傳世的名聲, 也不能傳出兄弟鬩牆的笑柄,孔大老爺唯有板著臉附和了兩句,道自己與二老爺是一般想法,皆願為父親結廬守孝。往來賓客無不交口稱讚,不過半日便連陛下都收到風聲下表嘉獎,大老爺便知大勢已去,他這三年孝期是一定躲不過了。

  果不出所料,太傅下葬第二日,丁憂的旨意也送到孔家。孔家大房無論大老爺還是幾位小爺皆被准了丁憂的摺子,更是特意提到大老爺不愧孔家嫡傳嫡長有先賢之風,孝悌之心可為天下人表率。

  此明旨一發,大老爺再無拖延的理由,只能打點了小包袱粗布麻衣往山上去。幾位小爺雖不用隨父親同去,然心中戚戚然絕不比大老爺少一分一毫:他們哪裡不知道二房前腳將父親趕走,後腳就是要奪權的。

  其實若按照四相的意願,最好是兩位孔老爺一塊兒發配了。可孔家在朝中依附者眾多,總不會輕易如了他們的心愿,必要留下一個孔家人穩定人心才不至於群龍無首被四相勢力吞噬殆盡。

  所謂量權相害取其輕,相比孔太傅一手培養起來的孔尚書,顯然孔二老爺更好對付。相爺們索性好人做到底,聯名上書奪情駁了二老爺丁憂的摺子,仍讓他繼續當著國子監祭酒,算是賣他一個好,亦是安撫孔家那些擁躉和門生。

  孔二老爺雖有孔太傅舊部的支持,但他既無超然的官職權位,又無孔太傅那般強勢的號召力,並不夠與四相抗衡。便在此時,陛下開始以皇貴妃即將臨產為由頻繁召見他入宮敘話,不吝展示自己的親近與拉攏。

  這可是瞌睡遇上了枕頭——孔二老爺沒法兒與四相和光同塵,便是他自己願意,那些跟著孔太傅與四相鬥了許多年的中流砥柱也不可能答應。他們既沒有造反的念想,也沒有非要和孔太傅一樣獨攬大權,陛下身為皇權正統不正是他們投奔的最好人選麼?

  這般兩廂情願的結果便是眾望所歸。陛下與孔祭酒合作愉快,及約莫一個月後皇貴妃在坤和宮艱難的生下一對兒龍鳳胎,皇帝陛下立即昭告天下,下旨將皇貴妃立為皇后。

  這本是與孔太傅有約在前,且龍鳳胎本是祥瑞之兆,皇貴妃出身高貴生育有功,坐這後位也足夠夠格。雖四相對此不情不願,找了無數理由試圖拖延。然在孔家一系的堅持下,皇帝陛下終是力排眾議,將這道旨意頒布下去。

  一直到中書門下核驗通過,聖旨上蓋上鮮紅的玉璽送到後宮宣讀,趙熠才有一絲真實感,隨即而來的是說不出的興奮與欣喜。他自十歲坐上這皇位寶座,十餘年裡都不過是個泥胎木偶,朝堂上永遠是孔太傅一言堂,偶爾四相聯起手來反抗,卻始終都與他無關。

  可今日,今日這朝堂有一半兒的人臣服與他,將另一半不肯順服的人狠狠壓下。他聽著朝堂上的爭執熱鬧的宛如菜市口,非但不覺得喧譁吵鬧,反而是說不出的心潮澎湃。

  是的,這才是他想要的,是他應該有的,掌握決定生殺予奪的權利。這才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的開端,是他應有的待遇。

  他由衷的「感謝」孔太傅——感謝孔太傅的死,感謝他死的正是時候。作為謝禮,他不介意給孔順姝和那一雙孩子足夠的尊榮,甚至不介意加恩於孔祭酒。

  而他更知道能有這個結果,他宮中那位女諸葛解語花同樣功不可沒。雖慧妃不過是歪打正著的隨意幾句話提醒了他,可他看重的不正是這份總能帶給他驚喜和意外收穫的好運麼?

  他是相信命運的。因慧妃對他澄澈透明全無隱瞞,他更確定慧妃與沈貴妃完全不同,並不是靠著家中培養起來的對朝政的敏感而提醒,她就是民間俗語中那個「旺夫」的女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