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8頁
薩滿教信奉長生天,長生天的含義即是蒼天,黑暗的長生天便是黑暗的天空,也就是黑夜。金帳大汗的意思是「仰賴長生天之力而為王之人」,巫王的意思是「受長生天眷顧之人」,兩者相互依存,前者不能長久占據王位,後者被長生天眷顧,可以長生不死,卻不能染指王位。
宋政與國師合謀,並不是他本人去占據汗位,最終還是要把他的兒子烏里恩推上汗位,受兩人的暗中操控。正因如此,宋政本人其實是「受長生天眷顧之人」,而不是「賴長生天之力為王之人」。而長生天的長生不死則體現在「永恆」二字,任憑滄海桑田,蒼天在上,與世長存。所以宋政並非以氣機恢復傷勢,而是回溯自身時間,讓他重新回歸到與秦清交手之前的狀態。
時間長河浩浩蕩蕩,人力萬萬不能逆轉江河流向,停下或是加快江河的流勢也絕無可能,可是通過某種手段,僅僅使自身逆流而上極短距離,還是不難做到,這便是宋政此時所用的手段。國師暫停小範圍內的時間就更進一層,等同是製造出一方小世界來隔絕時間,好似用外力在長河中圈出一汪水,長河仍舊滾滾向前而去,這一汪水卻是停留在原地。只是這種阻隔在時間長河的沖刷之下極為脆弱,持續時間不長,所以不能長久困住李玄都和伊里汗,也會被澹臺雲直接打破。
只是此中玄妙,就是天人造化境的高手也很難涉及,非要長生境不可。
秦清的聲音從水世界傳出,「好手段!」
話音落下,卻見水世界中刀光一閃,秦清以刀法衍化的小世界也好,宋政以湖水造就的水世界也罷,悉數崩潰,然後就見秦清持刀脫困而出。
宋政見得秦清現身,道:「秦兄這些年來一意精進刀法,不愧『天刀』之名,僅以刀法而論,我卻是大大不如了。這當世之間,用劍之人,自是李先生奪魁,用刀之人,則以秦兄為最。」
秦清不置可否,也不急著出手,經過方才一番交手,他已然明白,兩人都是剛剛踏足長生境不久,誰也不比誰更高一籌,就算再斗下去,一時半刻也難分勝負,徒耗氣力罷了。
另一邊,李道虛也是如此,固然破開了「五行陣」,可五位儒門高人畢竟人多勢眾,也不占上風。
如此一來,雙方倒是分開左右,遙遙對峙。
真要說起來,秦清與司徒玄策交好,算是李道虛的晚輩,後來玉虛鬥劍,雙方分在兩邊,算是敵人。可如今秦清的女兒嫁給了李道虛的弟子,是親家,更是盟友。偏偏在帝京一事上,李道虛支持謝雉,秦清支持趙政,又難以調和,這關係也著實有趣。不過今日對上儒門,且不說儒道之爭,李道虛有殺徒之仇,秦清也要為當年好友報仇,卻是道同可謀了。
其實宋政和儒門的關係也是如此,宋政早年創立青陽教,與地師合謀割據西北三州,自然為儒門痛恨不恥,可如今大敵在前,這些昔日的仇敵又不得不摒棄前嫌,聯手對敵,皆因形勢變化之故。
宋政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他也想過,為何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仔細一推敲,只因死了一個司徒玄策之後,又出了一個李玄都,若非李玄都,張靜修和李道虛之間未必能取信於對方,秦清也很難與正道十二宗走到一起,還有金帳之事,也是因為這個小子和澹臺雲那個婆娘而功虧一簣,實在讓宋政深以為恨。
不過宋政臉上不顯,笑問道:「說來兩位都是老朋友了,不知兩位的高足、乘龍快婿何在?」
「高足」當然是對李道虛而言,「乘龍快婿」則是對秦清而言,說的是同一個人。
李道虛淡淡道:「雖說儒家講究父子君臣,但我信奉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如今孩子大了,成家立業,實在不該我去操心。」
秦清點頭道:「正是如此。」
宋政笑了笑,「好一個不為兒孫做馬牛,李先生福氣大,有這樣的弟子。只是我要奉勸李先生一句,這世上的情分都是靠不住的,妻子可以背叛丈夫,兒子可以背叛夫妻,弟子當然也可以背叛師父,小心給別人養了兒子。」
宋政這話卻是暗含挑撥之意,表面意思似乎是說李玄都會成了秦家的人,實則是暗指李道虛和秦清在帝京一事上的分歧,關乎到切實利害,這才是宋政的誅心所在。可偏偏兩人又無可反駁,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兒子送了別人不心疼,辛苦經營多年的帝京易主,這一生的功業也就隨風而去了。不過暫且擱置爭議是李道虛提出來的,秦清也認可了的,此時兩人當然不會多說什麼,於是乾脆默不作聲。
宋政微微一笑,還要說話,就聽一聲長嘆,繼而一道紫氣湧來,立時知道這是張靜修到了。
道門共有六位地仙,地師和澹臺雲如今遠在草原,除去兩人之後,其餘四人已經悉數到齊。
儒門中人見此情景,難免百感交集。甲子之前,心學聖人橫壓當世,平定寧王之亂,挫敗道門陰謀,使得道門又變為四分五裂的格局,僅僅是一個青鸞衛都督府便可鎮壓江湖,當時的儒門可謂是如日中天,卻不曾想到這竟是儒門由盛而衰的開始。自從心學聖人離世之後,儒門便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雖然靠著分化、制衡之策,仍舊能夠壓制道門,但道門勢大已經是不可阻擋,終於到了今日,儒門竟然要聯合道門中的邪道之人來抗衡道門,是何等悲哀之事。
宋政與國師合謀,並不是他本人去占據汗位,最終還是要把他的兒子烏里恩推上汗位,受兩人的暗中操控。正因如此,宋政本人其實是「受長生天眷顧之人」,而不是「賴長生天之力為王之人」。而長生天的長生不死則體現在「永恆」二字,任憑滄海桑田,蒼天在上,與世長存。所以宋政並非以氣機恢復傷勢,而是回溯自身時間,讓他重新回歸到與秦清交手之前的狀態。
時間長河浩浩蕩蕩,人力萬萬不能逆轉江河流向,停下或是加快江河的流勢也絕無可能,可是通過某種手段,僅僅使自身逆流而上極短距離,還是不難做到,這便是宋政此時所用的手段。國師暫停小範圍內的時間就更進一層,等同是製造出一方小世界來隔絕時間,好似用外力在長河中圈出一汪水,長河仍舊滾滾向前而去,這一汪水卻是停留在原地。只是這種阻隔在時間長河的沖刷之下極為脆弱,持續時間不長,所以不能長久困住李玄都和伊里汗,也會被澹臺雲直接打破。
只是此中玄妙,就是天人造化境的高手也很難涉及,非要長生境不可。
秦清的聲音從水世界傳出,「好手段!」
話音落下,卻見水世界中刀光一閃,秦清以刀法衍化的小世界也好,宋政以湖水造就的水世界也罷,悉數崩潰,然後就見秦清持刀脫困而出。
宋政見得秦清現身,道:「秦兄這些年來一意精進刀法,不愧『天刀』之名,僅以刀法而論,我卻是大大不如了。這當世之間,用劍之人,自是李先生奪魁,用刀之人,則以秦兄為最。」
秦清不置可否,也不急著出手,經過方才一番交手,他已然明白,兩人都是剛剛踏足長生境不久,誰也不比誰更高一籌,就算再斗下去,一時半刻也難分勝負,徒耗氣力罷了。
另一邊,李道虛也是如此,固然破開了「五行陣」,可五位儒門高人畢竟人多勢眾,也不占上風。
如此一來,雙方倒是分開左右,遙遙對峙。
真要說起來,秦清與司徒玄策交好,算是李道虛的晚輩,後來玉虛鬥劍,雙方分在兩邊,算是敵人。可如今秦清的女兒嫁給了李道虛的弟子,是親家,更是盟友。偏偏在帝京一事上,李道虛支持謝雉,秦清支持趙政,又難以調和,這關係也著實有趣。不過今日對上儒門,且不說儒道之爭,李道虛有殺徒之仇,秦清也要為當年好友報仇,卻是道同可謀了。
其實宋政和儒門的關係也是如此,宋政早年創立青陽教,與地師合謀割據西北三州,自然為儒門痛恨不恥,可如今大敵在前,這些昔日的仇敵又不得不摒棄前嫌,聯手對敵,皆因形勢變化之故。
宋政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他也想過,為何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仔細一推敲,只因死了一個司徒玄策之後,又出了一個李玄都,若非李玄都,張靜修和李道虛之間未必能取信於對方,秦清也很難與正道十二宗走到一起,還有金帳之事,也是因為這個小子和澹臺雲那個婆娘而功虧一簣,實在讓宋政深以為恨。
不過宋政臉上不顯,笑問道:「說來兩位都是老朋友了,不知兩位的高足、乘龍快婿何在?」
「高足」當然是對李道虛而言,「乘龍快婿」則是對秦清而言,說的是同一個人。
李道虛淡淡道:「雖說儒家講究父子君臣,但我信奉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如今孩子大了,成家立業,實在不該我去操心。」
秦清點頭道:「正是如此。」
宋政笑了笑,「好一個不為兒孫做馬牛,李先生福氣大,有這樣的弟子。只是我要奉勸李先生一句,這世上的情分都是靠不住的,妻子可以背叛丈夫,兒子可以背叛夫妻,弟子當然也可以背叛師父,小心給別人養了兒子。」
宋政這話卻是暗含挑撥之意,表面意思似乎是說李玄都會成了秦家的人,實則是暗指李道虛和秦清在帝京一事上的分歧,關乎到切實利害,這才是宋政的誅心所在。可偏偏兩人又無可反駁,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兒子送了別人不心疼,辛苦經營多年的帝京易主,這一生的功業也就隨風而去了。不過暫且擱置爭議是李道虛提出來的,秦清也認可了的,此時兩人當然不會多說什麼,於是乾脆默不作聲。
宋政微微一笑,還要說話,就聽一聲長嘆,繼而一道紫氣湧來,立時知道這是張靜修到了。
道門共有六位地仙,地師和澹臺雲如今遠在草原,除去兩人之後,其餘四人已經悉數到齊。
儒門中人見此情景,難免百感交集。甲子之前,心學聖人橫壓當世,平定寧王之亂,挫敗道門陰謀,使得道門又變為四分五裂的格局,僅僅是一個青鸞衛都督府便可鎮壓江湖,當時的儒門可謂是如日中天,卻不曾想到這竟是儒門由盛而衰的開始。自從心學聖人離世之後,儒門便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雖然靠著分化、制衡之策,仍舊能夠壓制道門,但道門勢大已經是不可阻擋,終於到了今日,儒門竟然要聯合道門中的邪道之人來抗衡道門,是何等悲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