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頁
司空道玄不由仰頭望天,長嘆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盛極而衰,天道有更易,世事有無常,這便是我們今日的命數麼?」
寧奇臉色黯然,嘆息無言。
青鶴居士卻是喝道:「人定勝天,到底是誰盛極而衰,言之過早!」
就在此時,張靜修已經現出身形,身著杏黃道袍,手持拂塵,同樣虛立空中,先是向李道虛和秦清行了一禮,「貧道見過李道兄、秦先生。」
李道虛和秦清亦是還禮。
「見過張道兄。」
「見過大天師。」
然後張靜修才望向宋政和一干儒門中人,道:「除了這位紫燕山人和白鹿先生,都是故人,已是許久未見了。」
司空道玄道:「大天師鶴髮童顏,風采一如往昔。只是不知今日駕臨我萬象學宮,有何貴幹?」
張靜修道:「貧道、張道兄、秦先生三人議定在龍門府舉行道門大會,共商大計,恢復道祖道統,卻聽聞儒門有阻撓之意,故而貧道三人先來一步,一探虛實。」
青鶴居士道:「口說無憑,大天師何以如此謗我儒門?」
張靜修一笑道:「那日在大報恩寺,你擄走貧道弟子,還指使上官莞襲擊秦家姑娘,已是圖窮匕見,何須貧道謗你?若非清平先生出手,只怕已經被你得逞,你也要狡辯嗎?還是等清平先生到了之後,再與你當面對質?」
青鶴居士冷笑道:「要說大報恩寺之事,那我也有話說,大天師話里話外意思不外乎是我們儒門暗算你們道門,可大報恩寺付之一炬,虎禪師直接身死,而你們道門卻毫髮無損,現在反過頭來說我們儒門暗算道門,你覺得可信嗎?」
「多行不義必自斃,聰明反被聰明誤。」張靜修揮了揮袍袖,不欲再與他口舌之爭,「還有幾位隱士呢?何不一起請出來。」
話音落下,又有兩道長虹飛掠而至,懸於當空。
其中一位老者,正是先前在酒肆中與秦清有過一面之緣的人,沉聲道:「金蟾叟見過三位大真人。」
另外一位老者,高冠博帶,一絲不苟,緩緩道:「天心學宮大祭酒王南霆見過三位大真人。」
此時此刻,雲集萬象學宮的天人造化境界高手已達七人之多。除了龍老人、赤羊翁以外的剩餘四位儒門隱士更是全部到場。
第二十一章 以打促和
儒門人多勢眾,道門只有三人在場,可無論怎麼看,都是道門這邊占據優勢。只因道門三人來到太快、太早,使得儒門高手還未完全齊聚,可以說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今日之事,眼看是不能善了,可兩家也不想就此拼個你死我活。儒門還有退讓的餘地,還未被逼到絕境,就絕不會殊死一搏,這是本性如此。道門也遠未到能夠完全勝過儒門的地步,更何況還有西北五宗在一旁虎視眈眈,若是道門與儒門兩敗俱傷,反倒是讓旁人撿了便宜。
可就這麼算了,也著實有些說不過去。
眾人心思各異,一時間竟是誰也沒有說話。
最終還是李道虛打破了僵局,「儒門中人說並無阻撓之意,今日一見,高手雲集,可見是虛言。」
青鶴居士立刻反駁道:「聽聞道門中人要雲集龍門府,儒門為了萬象學宮考慮,不得不儘早防備,今日之事正是證明了我等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
李道虛皺了下眉頭,深知這等口舌之爭,誰也不能說服對方,雖說都是儒釋道並稱三教,但如今佛門暗弱,依附於道門,而邪道一派又聯手於道門,已無第三方出來從中說和調解的可能,說不得還恃力而為。可如何恃力而為,又要到何種程度,就要看他們幾人的手段了,萬不能讓事態徹底失控,變成兩門傾力廝殺的局面。
李道虛早有準備,說道:「儒道兩門多年恩怨,已經不是三言兩語之間可以說清的,今日之事,不過是過去多年中許多事情的重複,想要分出個勝負,也是千難萬難。可此時此刻並非居於廟堂之高,而是處在江湖之遠,就當以江湖人的方式解決。」
所謂江湖人的方式,自然就是武力上一決高下。其實古往今來,天下更易也好,改朝換代也罷,哪有辯經辯出來的,最後無一不是要付諸於武力,今日儒門和道門之爭,自然也是如此。
青鶴居士作為儒門七隱士中最常在世間行走之人,儼然已經代表了儒門,問道:「不知江湖人的方式是何種方式?」
李道虛說道:「倒也簡單,你我雙方各自挑選一人,一決勝負就是。」
青鶴居士雖然早有預料,但聞聽此言,還是臉色一沉。此時儒門人多勢眾,可偏偏沒有一位長生地仙,反觀對面三人,無論是誰,都是長生境的修為,如果一對一單打獨鬥,那麼儒門是必敗無疑,總不能讓宋政這個外人代替儒門出戰,就算讓宋政代為出戰,道門那邊多半會是李道虛親自出戰,如此一來,還是道門勝算更大。
想到這兒,青鶴居士便要開口拒絕。
李道虛不等青鶴居士開口,又說道:「我可以給居士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你們可以邀請幫手,地師也好,『魔刀』也罷,都由我來對付。另一個選擇是,你們從在場七人中挑選一人,我們道門這邊則由李玄都出戰,不知居士意下如何。」
青鶴居士飛快地與宋政交換了一個眼神,問道:「李玄都?」
寧奇臉色黯然,嘆息無言。
青鶴居士卻是喝道:「人定勝天,到底是誰盛極而衰,言之過早!」
就在此時,張靜修已經現出身形,身著杏黃道袍,手持拂塵,同樣虛立空中,先是向李道虛和秦清行了一禮,「貧道見過李道兄、秦先生。」
李道虛和秦清亦是還禮。
「見過張道兄。」
「見過大天師。」
然後張靜修才望向宋政和一干儒門中人,道:「除了這位紫燕山人和白鹿先生,都是故人,已是許久未見了。」
司空道玄道:「大天師鶴髮童顏,風采一如往昔。只是不知今日駕臨我萬象學宮,有何貴幹?」
張靜修道:「貧道、張道兄、秦先生三人議定在龍門府舉行道門大會,共商大計,恢復道祖道統,卻聽聞儒門有阻撓之意,故而貧道三人先來一步,一探虛實。」
青鶴居士道:「口說無憑,大天師何以如此謗我儒門?」
張靜修一笑道:「那日在大報恩寺,你擄走貧道弟子,還指使上官莞襲擊秦家姑娘,已是圖窮匕見,何須貧道謗你?若非清平先生出手,只怕已經被你得逞,你也要狡辯嗎?還是等清平先生到了之後,再與你當面對質?」
青鶴居士冷笑道:「要說大報恩寺之事,那我也有話說,大天師話里話外意思不外乎是我們儒門暗算你們道門,可大報恩寺付之一炬,虎禪師直接身死,而你們道門卻毫髮無損,現在反過頭來說我們儒門暗算道門,你覺得可信嗎?」
「多行不義必自斃,聰明反被聰明誤。」張靜修揮了揮袍袖,不欲再與他口舌之爭,「還有幾位隱士呢?何不一起請出來。」
話音落下,又有兩道長虹飛掠而至,懸於當空。
其中一位老者,正是先前在酒肆中與秦清有過一面之緣的人,沉聲道:「金蟾叟見過三位大真人。」
另外一位老者,高冠博帶,一絲不苟,緩緩道:「天心學宮大祭酒王南霆見過三位大真人。」
此時此刻,雲集萬象學宮的天人造化境界高手已達七人之多。除了龍老人、赤羊翁以外的剩餘四位儒門隱士更是全部到場。
第二十一章 以打促和
儒門人多勢眾,道門只有三人在場,可無論怎麼看,都是道門這邊占據優勢。只因道門三人來到太快、太早,使得儒門高手還未完全齊聚,可以說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今日之事,眼看是不能善了,可兩家也不想就此拼個你死我活。儒門還有退讓的餘地,還未被逼到絕境,就絕不會殊死一搏,這是本性如此。道門也遠未到能夠完全勝過儒門的地步,更何況還有西北五宗在一旁虎視眈眈,若是道門與儒門兩敗俱傷,反倒是讓旁人撿了便宜。
可就這麼算了,也著實有些說不過去。
眾人心思各異,一時間竟是誰也沒有說話。
最終還是李道虛打破了僵局,「儒門中人說並無阻撓之意,今日一見,高手雲集,可見是虛言。」
青鶴居士立刻反駁道:「聽聞道門中人要雲集龍門府,儒門為了萬象學宮考慮,不得不儘早防備,今日之事正是證明了我等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
李道虛皺了下眉頭,深知這等口舌之爭,誰也不能說服對方,雖說都是儒釋道並稱三教,但如今佛門暗弱,依附於道門,而邪道一派又聯手於道門,已無第三方出來從中說和調解的可能,說不得還恃力而為。可如何恃力而為,又要到何種程度,就要看他們幾人的手段了,萬不能讓事態徹底失控,變成兩門傾力廝殺的局面。
李道虛早有準備,說道:「儒道兩門多年恩怨,已經不是三言兩語之間可以說清的,今日之事,不過是過去多年中許多事情的重複,想要分出個勝負,也是千難萬難。可此時此刻並非居於廟堂之高,而是處在江湖之遠,就當以江湖人的方式解決。」
所謂江湖人的方式,自然就是武力上一決高下。其實古往今來,天下更易也好,改朝換代也罷,哪有辯經辯出來的,最後無一不是要付諸於武力,今日儒門和道門之爭,自然也是如此。
青鶴居士作為儒門七隱士中最常在世間行走之人,儼然已經代表了儒門,問道:「不知江湖人的方式是何種方式?」
李道虛說道:「倒也簡單,你我雙方各自挑選一人,一決勝負就是。」
青鶴居士雖然早有預料,但聞聽此言,還是臉色一沉。此時儒門人多勢眾,可偏偏沒有一位長生地仙,反觀對面三人,無論是誰,都是長生境的修為,如果一對一單打獨鬥,那麼儒門是必敗無疑,總不能讓宋政這個外人代替儒門出戰,就算讓宋政代為出戰,道門那邊多半會是李道虛親自出戰,如此一來,還是道門勝算更大。
想到這兒,青鶴居士便要開口拒絕。
李道虛不等青鶴居士開口,又說道:「我可以給居士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你們可以邀請幫手,地師也好,『魔刀』也罷,都由我來對付。另一個選擇是,你們從在場七人中挑選一人,我們道門這邊則由李玄都出戰,不知居士意下如何。」
青鶴居士飛快地與宋政交換了一個眼神,問道:「李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