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後,定成都,破漢中,都沒他的戲,連關羽這裡難得的好戲單刀赴會和水淹七軍都沒他什麼事。一直到關羽走了麥城,廖化單騎出去要救兵被孟達彈掉,廖化「大罵出城,望成都而去」,也挺丑的。

  然而,一直到諸葛亮出師北伐,我們看見了廖化的名字:兼管運糧左軍領兵使——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副將——飛衛將軍廖化。

  飛衛將軍屬於雜號將軍。

  順便提一下漢將軍制。我個人的認識來看:大將軍為最上。其下:車騎、驃騎、衛,三將軍並列。再下:前後左右四將軍。再下:四征(東南西北)、四平、四鎮、四安。再下是雜號將軍:什麼定遠了,討逆了,等等。

  蜀漢:大將軍那時是諸葛亮,驃騎馬超已死。車騎是劉琰(捎帶說一下

  ------------

  分節閱讀 4

  ,車騎夫人與劉阿斗有一腿)。

  扯遠了。廖化那時是個小將領。算一下他那年已經年過四十了。顯然未立過什麼大功勞。

  六次北伐,廖化的功勞一次次地遞增,老將領一次次地死掉,終於在六出祁山時,廖化在木牛流馬一戰中,追擊司馬老兒到樹林,取得頭盔一個。雖然魏延「口出怨言」,廖化還是取得了頭功。

  我想那夜,廖化一定睡不著。二十多年的從軍生涯,他終於得了個頭功。大家如果讀了二十多年書一共才得了一次全班第一,一定也很興奮是不是?

  然後,星落秋風五丈原,蜀漢龜縮十年後。249年(那年廖化至少過了六十了)他隨從蜀漢年輕一代將領(也四十九歲了)姜維出師。他的地位在軍中僅次於姜維和夏侯霸。可以想像他當時的感覺。這也就是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在姜維手下,他未必很得志。姜維為人很好,但是有一點剛愎自用,獨斷專行。而最大的問題是,他不是孔明。孔明的威信是數十年積累而起,姜維卻是憑藉自己的自信。

  我想,廖化在旁看著姜維發號施令時,會否恍惚想起三十年前的孔明,五十年前的關羽?在傳奇的將軍身邊做過事的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記憶。

  然後蜀漢亡了。廖化「憂憤而死」。

  結束了。

  捎帶說一句,他死時已是車騎將軍。

  我閉上眼睛想著這個人的經歷。真的是浮想聯翩,恍如雲煙。他目睹了整個時代。那時代的長壽者中,張昭只了解了上層社會,阿斗只了解了孔明出山後的時代。那個時代留存的唯一一雙眼睛,或許就來自於這個人。他生於黃巾起義前後,用他的雙眼淡然地巡視這個世界。他做過山賊,做過軍人,了解了自上而下的整個社會體系。或許他不自覺,但是他實際上已成為窺探時代的一雙眼睛。

  從山賊,到飛衛將軍,到左將軍,到車騎將軍。一步步輝煌上升的歷史,一部殘破而泛黃的史卷。如是而已。他目睹了一切,或許在新的時代會有新的驚喜,但他的心留在了過去,留在了他一直為之奮鬥的蜀。於是他死了。平和安靜地死了。他所追慕的時代是關羽、張飛、趙雲、孔明的時代,在荊州作為一個普通將領的時代。在他死去的時刻,阿斗正在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也。」

  風雷動,變化瞬息間,英雄淚如何說從頭?

  (十四)呂布

  在演義中,呂布出場就非常威武不凡。董賊當時氣焰張天,「廢立廢立」喊得驚天動地。丁原跳出來罵他,董賊臉上掛不住了,準備開刀時,李儒眼尖,瞅見丁原身後一人「身長九尺,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殺氣極重,李儒趕忙打圓場:「喝醉酒了,哈哈哈」。我估計當時如果李儒不出,董賊已經身手異處了。

  然後就是第二天,董賊西涼鐵騎浩浩蕩蕩去和呂布交手,噼里啪啦地被呂布打得滿地找牙,董賊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立刻叫李肅出馬。赤兔和金珠寶貝奉上,呂布立刻轉了臉色,喀嚓斬了丁原,然後到了董賊手下,又拜董賊為義父,「此所謂三姓家奴也」——張飛發明這句話委實漂亮得很,也刻薄得過了份——從此便作為董賊的部下將領了。

  然後是呂布最出彩的時候了。十八路人馬殺來了,華雄被殺,董賊率兵到虎牢,呂布跳了出來,先斬方悅,又斬穆順,敗武安國——奇怪,這幾個人在華雄耀武揚威時幹嘛不去拼啊——最後把遼東猛虎公孫瓚追得無處藏身。所謂:「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髮金冠簪雉尾。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果然天下無雙。然後就是著名的三英戰呂布。竊以為,呂布先挑了四個人,這三個人撿現成便宜再不勝是說不過去了。不過後來岳飛傳里有個雙槍陸文龍也是被所有猛將車輪戰也未敗,算得厲害。呂布就略微差一點點了,斗到後來好歹是過了百合,虛晃一戟就閃了。這也是呂布僅有的兩次單打失敗之一。

  然後,呂布就跌入了溫柔陷阱,做了一次借刀殺人用的刀。整個事件沒什麼好說的,我只請大家注意一句話:「布曰:『誓當殺此老賊,以雪吾恥!』允急掩其口曰:『將軍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