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每個歷史人物都有一張臉譜。臉譜大多簡單,可是內心卻洶湧澎湃。文聘是一張忠誠低調的臉。可是,誰又知道這個荊襄第一將的內心?
上初中時我刻意寫過一段關於文聘的小說。我想像他在被黃蓋射中那一箭時,聽見殺聲四起、看見火龍躍天時,這個荊州降將站在那時代的邊緣,在想什麼呢?那一秒鐘,他想到的或許無比複雜。但終究是沒什麼大意義了。
終究還是作為赤壁的第一個犧牲者,頹然落於長江。
(十二)公孫瓚
三國里論步兵,孟德為首;論水軍,周郎不做第二人想;論到騎兵則難說了。溫侯、馬超、趙雲、曹仁、夏侯妙才個個都是龍精虎猛的男子漢。尤其是前三個,屬於內外兼修的典型,人得長帥(傳說),單挑也都未曾輸人,所以人氣很旺。估計再加一個張遼可以湊個騎兵F4啥的。
但說實話,論及騎兵作戰,這三個人還都不算頂級。最優秀的,其實是公孫瓚那老頭。
公孫老頭在三國里其實也是個死跑龍套的,先引出了劉備,又引出了趙雲。引完趙雲後老羅再未提他,一直到官渡前了,想到他了,於是借了一個探子的口幾句話就把他的故事結束了,那真叫慘。
其實公孫老頭在東漢來說,其地位差不多有點象飛將。騎術極精,又熟悉漠北地形,匈奴屢入寇都被他打得屁滾尿流,看去簡直象霍去病似的。尤其是那騎兵帶的,白馬陣名聞天下,以至於匈奴只能扎草人掛上公孫瓚的名字射著玩,射中了還喊萬歲,標準的意淫。現代被人幻想的美女都是可遇不可求之輩分,那時被人意淫的將軍都是無敵人物。
公孫瓚在演義中的具體戰例僅兩次:一次在界橋和文丑猝然相遇,挑之,敗,落荒而逃。當時跳出來一個少年英雄救美,幾下把文丑趕跑了,然後自稱趙雲。其實那年他都快30了還少年,公孫瓚當了一回龍套。第二天去和袁紹開戰,得意地擺了個什麼白馬陣,被審配一陣弓弩射得鬼哭狼嚎。注意,審配的弩在官渡初戰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厲害啊。袁紹人馬斬將奪旗地殺了過來,這時趙雲再次英雄救美。給人的印象是公孫瓚真叫失敗。
但是冷靜地想一下,公孫瓚在191年與袁紹交惡,200年死,前後與袁紹交戰達九年。在遼東公孫康和河北袁紹、黑山張燕的夾攻下撐九年,不容易啊。何況他當時年紀已老,不復勇猛了,手下除了趙雲又全是白痴。九年時間,他憑藉北平一地的物力財力依然可以和雄兵百萬的袁紹征戰一方,真的是個優秀的人物。
老羅寫三國時,一貫用如是手法:把某名將寫成白痴以襯托另一人。如皇甫嵩、公孫瓚之類老名將還有曹操手下的于禁、樂進都被犧牲了。可嘆的是大家更容易被《三國演義》蒙蔽,生生的把三國騎兵第一猛男給忽略掉了。
(十三)廖化
在三國中露臉延續時間最長的男人是誰?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會猜孔明、孟德或者劉備之類,甚至有人猜趙雲。不過,就象娛樂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樣,我要嬉皮笑臉地說:錯!然後神秘兮兮地給個答案——廖化,廖元儉。
從第二十七回露臉一直到一一九回死掉,一共九十三回有他的名字。那是大約公元200年到公元263年,一共63年時間。
廖化第一次出場是老羅苦心安排的伏筆。關羽在橋頭很酷地和曹操告別了——一轉頭,嫂子不見了。這事細想真有喜劇效果。關羽到處哭著喊著找嫂子,忽然,一彪人馬出現,廖化派人來把嫂子送上了。
但看書中那段:「忽見山頭一人,高叫:『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恰才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現在山中。』關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時,百餘人簇擁車仗前來。關公下馬停刀,叉手於車前問候曰:『二嫂受驚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將軍保全,已被杜遠所辱。』關公問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遠劫上山去,就要與廖化各分一人為妻。廖化問起根由,好生拜敬,杜遠不從,已被廖化殺了。』」
這一段文字首先我們必須懷疑其真實性:這小子是做賊的,武藝也不是十分了得,居然還能盤踞在離許昌三十里地的地方,顯得曹操的治安保衛工作搞得很不好嘛——你能想像現在有一夥武裝匪徒盤踞在中南海十五公里處嗎?其次,假使是真的,那麼我們也可以想像:廖化那年應該是十五六歲,否則他很難在六十二年後還隨姜維出征。劉備倆老婆至少三十了,廖化看不上兩個她們是應該的。然後為了攬交情或是為了避免兄弟們看老太婆反胃所以送下山來,順帶還請關羽帶他走。不過關羽似乎洞悉了他的陰謀,沒收他。廖化的第一次出場至此結束。
然後,一直迂迴到了大約四十多回後,也就是在六十回上下,廖化在劉備興兵入川之際出現了。被安排為副將,助關羽守荊州。
上初中時我刻意寫過一段關於文聘的小說。我想像他在被黃蓋射中那一箭時,聽見殺聲四起、看見火龍躍天時,這個荊州降將站在那時代的邊緣,在想什麼呢?那一秒鐘,他想到的或許無比複雜。但終究是沒什麼大意義了。
終究還是作為赤壁的第一個犧牲者,頹然落於長江。
(十二)公孫瓚
三國里論步兵,孟德為首;論水軍,周郎不做第二人想;論到騎兵則難說了。溫侯、馬超、趙雲、曹仁、夏侯妙才個個都是龍精虎猛的男子漢。尤其是前三個,屬於內外兼修的典型,人得長帥(傳說),單挑也都未曾輸人,所以人氣很旺。估計再加一個張遼可以湊個騎兵F4啥的。
但說實話,論及騎兵作戰,這三個人還都不算頂級。最優秀的,其實是公孫瓚那老頭。
公孫老頭在三國里其實也是個死跑龍套的,先引出了劉備,又引出了趙雲。引完趙雲後老羅再未提他,一直到官渡前了,想到他了,於是借了一個探子的口幾句話就把他的故事結束了,那真叫慘。
其實公孫老頭在東漢來說,其地位差不多有點象飛將。騎術極精,又熟悉漠北地形,匈奴屢入寇都被他打得屁滾尿流,看去簡直象霍去病似的。尤其是那騎兵帶的,白馬陣名聞天下,以至於匈奴只能扎草人掛上公孫瓚的名字射著玩,射中了還喊萬歲,標準的意淫。現代被人幻想的美女都是可遇不可求之輩分,那時被人意淫的將軍都是無敵人物。
公孫瓚在演義中的具體戰例僅兩次:一次在界橋和文丑猝然相遇,挑之,敗,落荒而逃。當時跳出來一個少年英雄救美,幾下把文丑趕跑了,然後自稱趙雲。其實那年他都快30了還少年,公孫瓚當了一回龍套。第二天去和袁紹開戰,得意地擺了個什麼白馬陣,被審配一陣弓弩射得鬼哭狼嚎。注意,審配的弩在官渡初戰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厲害啊。袁紹人馬斬將奪旗地殺了過來,這時趙雲再次英雄救美。給人的印象是公孫瓚真叫失敗。
但是冷靜地想一下,公孫瓚在191年與袁紹交惡,200年死,前後與袁紹交戰達九年。在遼東公孫康和河北袁紹、黑山張燕的夾攻下撐九年,不容易啊。何況他當時年紀已老,不復勇猛了,手下除了趙雲又全是白痴。九年時間,他憑藉北平一地的物力財力依然可以和雄兵百萬的袁紹征戰一方,真的是個優秀的人物。
老羅寫三國時,一貫用如是手法:把某名將寫成白痴以襯托另一人。如皇甫嵩、公孫瓚之類老名將還有曹操手下的于禁、樂進都被犧牲了。可嘆的是大家更容易被《三國演義》蒙蔽,生生的把三國騎兵第一猛男給忽略掉了。
(十三)廖化
在三國中露臉延續時間最長的男人是誰?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會猜孔明、孟德或者劉備之類,甚至有人猜趙雲。不過,就象娛樂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樣,我要嬉皮笑臉地說:錯!然後神秘兮兮地給個答案——廖化,廖元儉。
從第二十七回露臉一直到一一九回死掉,一共九十三回有他的名字。那是大約公元200年到公元263年,一共63年時間。
廖化第一次出場是老羅苦心安排的伏筆。關羽在橋頭很酷地和曹操告別了——一轉頭,嫂子不見了。這事細想真有喜劇效果。關羽到處哭著喊著找嫂子,忽然,一彪人馬出現,廖化派人來把嫂子送上了。
但看書中那段:「忽見山頭一人,高叫:『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恰才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現在山中。』關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時,百餘人簇擁車仗前來。關公下馬停刀,叉手於車前問候曰:『二嫂受驚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將軍保全,已被杜遠所辱。』關公問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遠劫上山去,就要與廖化各分一人為妻。廖化問起根由,好生拜敬,杜遠不從,已被廖化殺了。』」
這一段文字首先我們必須懷疑其真實性:這小子是做賊的,武藝也不是十分了得,居然還能盤踞在離許昌三十里地的地方,顯得曹操的治安保衛工作搞得很不好嘛——你能想像現在有一夥武裝匪徒盤踞在中南海十五公里處嗎?其次,假使是真的,那麼我們也可以想像:廖化那年應該是十五六歲,否則他很難在六十二年後還隨姜維出征。劉備倆老婆至少三十了,廖化看不上兩個她們是應該的。然後為了攬交情或是為了避免兄弟們看老太婆反胃所以送下山來,順帶還請關羽帶他走。不過關羽似乎洞悉了他的陰謀,沒收他。廖化的第一次出場至此結束。
然後,一直迂迴到了大約四十多回後,也就是在六十回上下,廖化在劉備興兵入川之際出現了。被安排為副將,助關羽守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