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納悶,不明白她這是賣得什麼官司,可就在這個時候,大家看到,那鴨掌中的骨竟然就這麼脫出來了,她的筷子中,只剩下一層鴨掌了!

  大家都驚得不輕,雖說鴨掌做得好的,用手擺弄一番是能脫骨,但是像眼前鴨掌,如此輕易脫骨,倒是聞所未聞。

  再定睛一看,燈光下,只見那鴨掌肥腴豐潤,剔透晶瑩。

  這顏色,這品相,看得人垂涎三尺。

  之前因為有火腿半裹著,看不出來啊,現在沒了火腿春筍,又脫去了骨,一下子那形就出來了!

  剛才竟是小看了!

  記者和攝影師一看興奮了,忙湊過來,架起了攝影機開始拍照。

  顧舜華取了小看碟,將那鴨掌放在看碟上,之後才道:「這鴨掌是加了黃酒和蜂蜜,用文火蒸製出來的,文火蒸鴨掌,火候過了則爛,火候欠了,掌骨不能輕易取出,這一品鴨掌的火候,火候要拿捏到分毫不差,才能蒸出這樣的鴨掌。」

  說著她舉起那一份鴨掌,笑著說:「在慢火細蒸時,揮發的蜂蜜沁入了鴨掌之中,中和了黃酒的澀,也和鴨掌的香美豐潤融為一體,今年最早的春筍的鮮和火腿的香,也都滲入其中,大家細細地聞,是不是可以聞到一絲甜香?」

  她這一說,大家都不由得用鼻子嗅嗅,果然,距離餐桌近的,都聞到一股淡淡的甜香,那甜香是蜂蜜的清甜和肉食的肥美融合在一起,簡直是讓人口水直流。

  這味道,實在是太好了,大家也終於明白了,就算這只是一味鴨掌,但是那獨特的香味,確實已經勝過了北京城所有的鴨掌!

  所有的人都盯著桌上的鴨掌,開始算計起來,鴨掌一共十六個,顯然不是大傢伙都能吃到。

  作者有話要說:  可能這段衝突,部分讀者會疑惑,我強調一下歷史背景,這是放在正文怕大家說水的內容,大家看看就算,我回頭會刪掉這部分作者有話說。

  1)周總理曾經說過,外交無小事,那個年代外國人在中國的地位很高。香港是中國的,但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真有什麼外交衝突,那還是,和英國zf打交道。

  2)但這次衝突面對的是華人,惹事的還是一個老北京口音的。那時候國營飯店的服務員打罵顧客都是有的,國營飯店沒被人那樣奚落過,所以經理的危機公關能力也許幾乎沒有,當爺當慣了,這一點是我在行文中一再強調的。

  女主和牛得水的差別其實是意識,女主已經知道要顧客至上了,牛得水哪怕知道不應該,但當大爺習慣了。

  3)那個時候香港和內地感官上還是差別很大,香港已經是亞洲四小龍,內陸深圳還是供銷社,火車站有三層樓就算特彆氣派了,北京肯定好很多,但是衣著髮飾以及感覺,還是落後很多年,土得掉渣。這個時候,一個香港人看到這並不是特別稀罕的飯菜,加上有人敲邊鼓,也就懶得非要試試了。

  4)香港1977年的饕餮盛宴,花了10萬港元,用了三個月收集材料才做成的,而玉華台的就是普通食材。

  5)來的這一群人,大部分是說粵語的……梁明星能說大陸話,但自恃身份,也不懂這邊的情況(這個就不解釋太多了,初來乍到,當時大陸結束那十年時期沒多久,他也摸不清,肯定讓當地人來負責,這不是21世紀)

  第42章 豬肉燉粉條

  顧舜華說完剛才的話,終於將那鴨掌奉給了梁明星:「梁先生,這道菜如今怕是已經失傳,這個世上,只有我的父親能做下來,今日待客,我父親拿出的是壓箱子底的絕活,請梁先生品評指點。」

  梁明星點頭謝過,取過來,當著大家的面嘗了嘗。

  所有的人,全都在盯著他。

  旁邊攝影師趕緊抓拍!

  不知道是不是他咬了一口的緣故,空氣中的輕淡甜香好像變得濃郁了,大家都不由流下口水,甚至有人暗暗地乾咽了下。

  梁明星吃下一口後,皺眉。

  大家的心全都提起來了,怎麼著,不好吃?

  梁明星咽下去,又吃了第二口,接著,又吃了第三口。

  大家看得急了,心想你倒是說啊,好吃不好吃你說句話,這裡胃口被提著,心也被提著呢!

  梁明星吃下三口後,才道:「吃起來豐潤肥美,還有一點甜香,但是卻一點不會膩,甚至還有些發脆,無論是從口感還是從口味,都是我從來沒吃過的。我不知道鴨掌還能這麼好吃。」

  說完,他誠懇地道:「這道菜叫什麼名字?恕我孤陋寡聞,從未見過,這個和以前我吃過的所有鴨掌都不一樣。」

  顧舜華便笑了,她看向自己的父親。

  顧全福微微頷首,走上前來,之後才道:「這道菜,因有春筍,春筍切片為梯形,又因原是天家菜,所以叫做天梯鴨掌,這是清朝乾隆皇帝時候滿漢全席中等一百五十品之一。」

  他這一說,大家都不由咂舌,天梯鴨掌,只聽這名兒就夠味兒,原來這就是滿漢全席里的菜,怪不得連聞個味兒都那麼好!

  以前不懂,還以為皇帝天天吃鮑魚海參的,原來人家過去的皇帝吃個鴨掌,都吃出這麼多門道來!果然是夠譜兒!

  顧舜華便又請了幾位上前來,大家一起分食了其它的鴨掌,凡是分到的,咧嘴笑著走上去,覺得沾大便宜了,沒分到的,一個個失望遺憾,只能幹瞪眼看著別人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