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頁
*
作者有話要說:
【1】出自唐代戴叔倫《蘭溪棹歌》
第358章 緋鯉黛鯨
情緒收之不及,終究是落了下來,濺入褥中,李靖梣剛欲拂拭,眼前卻多出一方手帕。
「……你不是走了嗎?」
「我不放心你啊。」岑杙為了讓目光與她平視,便弓起了腰,笑容溫和而有力,似乎一瞬間就掃蕩了整個大殿的陰霾。舉著手帕替她掩著眼眶的紅。
李靖梣眼睛清涼了,耳朵卻又燒紅了,便偏開臉,似乎很是難為情。岑杙自然而然地坐回原來的位置,上前啄了她的涼唇一下,把她的難為情轉化為更難為情。李靖梣惱羞地瞪了她一眼,那股不自在反倒是沒了。
「清濁呢?」
「被奶娘抱走了。」
「那你都聽到了?」
岑杙攤攤手,「聽到了兩分,猜到了五分。但還有三分,卻怎麼也猜不出。」說完眨眨眼,笑容里有所期待。
「……」
意料之中的,李靖梣再次淪陷於她的無辜笑容,其實也沒什麼好瞞她的,事已至此,她們的命運早已不可分割。何況她陷得那麼深,本就有知情的權利。只是,這場涉及到國讎和家恨的隱秘脈絡實在太長,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了。
「不急,反正現在春光正好,有大把時間。」
岑杙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引她到了院子裡來,就在這暖陽下設了兩把並列挨著的藤椅,躺下來,擺出了久談的架勢。不急不躁地等著對方找到那把開啟心門的鑰匙。而她也不閒著,將胳膊往耳邊一枕,側了個修長軟糯的身子,就在她整理思緒時,先眯著眼睛飽償起美色來。
因為有了陽光的照拂,那段不可告人的隱秘似乎也褪掉了陳舊的腐氣,可以拿出來曬一曬了。
李靖梣吐了一口濁氣,開始緩緩道出。
岑杙聽得漸入了神,至此方明白,為什麼同屬一母同胞的姐妹,待遇會如此不同?為什麼在衛陽城那一晚,李靖梣會那般痛苦?一個自己親手養大的妹妹,竟然是仇人的女兒,兩人之間隔著殺母、殺兄的血海深仇,換誰心裡都會接受不了吧。
「聽起來匪夷所思是不是?」李靖梣瞧她怔住了,便問。
岑杙忙搖頭,不知不覺坐端正了,「那倒沒有。那件『商人獵戶殺妻滅子』案,我其實早有耳聞。如果我早能想到這一點,興許就能早一點察覺你的苦。這些年你獨自面對了這許多,我卻不能為你分憂,還時常氣你。實在……」她盡力調整著合適的語言,卻發現這件事本身不是消滅語言的漏洞就能彌補的。
李靖梣看出她的不安,捧著她的臉道:「你不用對我有任何歉疚之意,即便你能早些察覺,也不能代我承受這些痛苦。何況這樣隱秘的事情,你哪裡能想到?就連我母后這樣的枕邊人,也是最後幾年,才覺察出父皇的不同。」
岑杙心情複雜地緊緊握著她的手,只覺眼前的女子,比她認為的還要珍重。
聽到一陣沙沙聲,原來是李靖梣膝上的捲軸失了掌控,往下掉落。岑杙眼疾手快,搶在畫軸墜地前,一把撈住,重又放回她的膝上。目光灼灼地盯著畫,似乎想從上面撈出更多的寶藏。
李靖梣的注意力又回到畫上,接過道:「這幅畫是我母后五月份所做。母后是八月份回的京,因為當時我不慎落水,幸而被朱家姐姐所救,醒來時便一直心神不寧,哭嚷著要見父皇。母后心疼我,加之思念京中的父皇和哥哥,便帶著我回了京城。當時舅母也陪同前往。」
岑杙道出她心中的困惑:「這麼說,你母后回京時已經懷孕四個月?那怎麼會……?」關於先皇后的故事,她想問又不太敢問,生怕觸到李靖梣的逆鱗。
李靖梣眼波倒是平靜,「有些事我也只能靠一半事實一半推測,我聽舅母說,母后在漁陽縣養胎之時,朝野內外紛爭不斷,母后因為憂心父皇和哥哥,整日茶飯不思,人也日漸消瘦,所以這一胎一直都不怎麼顯懷。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這件事才被隱瞞了過去。」
岑杙恍悟,「原來是這樣。」
「後來我又問過眉姨和涼月,就連他們也不知情。不過倒也並非母后刻意隱瞞,那個時候他們受母后所託,在京中寸步不離地照顧哥哥。母后回京時,他們恰好又護著哥哥北上,替父皇慰問災民,一去就是大半年。回來時,黛鯨已經快要出生了。」
「在我的記憶中,那段時間父皇的病總是時好時壞。他當時做得許多決策,也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甚至連字跡都大不一樣。我想邪魔就是在那段時間頻繁出沒,侵占了父皇的身體,導致父皇精神大亂。」
岑杙愕然,猛然想到,那段時間正是她父親與塗家周旋之時。先帝的猶豫不決和政策反覆,某些方面就是將一切推向萬劫不復的罪魁禍首。君王朝令夕改,臣子必然舉止失措,行事失去準繩,釀成悲劇是必然的。她嘆了口氣,原來冥冥之中皆有定數。
「母后怎麼會想到,同一個皮囊下會寄居著兩個不同的靈魂?父皇的性情大變,讓母后很是受傷。那段時間,她留下的手書,大多隱忍而哀傷。後來她去棲霞山養胎,大約也是因為不堪其擾。我印象中父皇和母后的離心也是在那段時間開始的。」
作者有話要說:
【1】出自唐代戴叔倫《蘭溪棹歌》
第358章 緋鯉黛鯨
情緒收之不及,終究是落了下來,濺入褥中,李靖梣剛欲拂拭,眼前卻多出一方手帕。
「……你不是走了嗎?」
「我不放心你啊。」岑杙為了讓目光與她平視,便弓起了腰,笑容溫和而有力,似乎一瞬間就掃蕩了整個大殿的陰霾。舉著手帕替她掩著眼眶的紅。
李靖梣眼睛清涼了,耳朵卻又燒紅了,便偏開臉,似乎很是難為情。岑杙自然而然地坐回原來的位置,上前啄了她的涼唇一下,把她的難為情轉化為更難為情。李靖梣惱羞地瞪了她一眼,那股不自在反倒是沒了。
「清濁呢?」
「被奶娘抱走了。」
「那你都聽到了?」
岑杙攤攤手,「聽到了兩分,猜到了五分。但還有三分,卻怎麼也猜不出。」說完眨眨眼,笑容里有所期待。
「……」
意料之中的,李靖梣再次淪陷於她的無辜笑容,其實也沒什麼好瞞她的,事已至此,她們的命運早已不可分割。何況她陷得那麼深,本就有知情的權利。只是,這場涉及到國讎和家恨的隱秘脈絡實在太長,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了。
「不急,反正現在春光正好,有大把時間。」
岑杙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引她到了院子裡來,就在這暖陽下設了兩把並列挨著的藤椅,躺下來,擺出了久談的架勢。不急不躁地等著對方找到那把開啟心門的鑰匙。而她也不閒著,將胳膊往耳邊一枕,側了個修長軟糯的身子,就在她整理思緒時,先眯著眼睛飽償起美色來。
因為有了陽光的照拂,那段不可告人的隱秘似乎也褪掉了陳舊的腐氣,可以拿出來曬一曬了。
李靖梣吐了一口濁氣,開始緩緩道出。
岑杙聽得漸入了神,至此方明白,為什麼同屬一母同胞的姐妹,待遇會如此不同?為什麼在衛陽城那一晚,李靖梣會那般痛苦?一個自己親手養大的妹妹,竟然是仇人的女兒,兩人之間隔著殺母、殺兄的血海深仇,換誰心裡都會接受不了吧。
「聽起來匪夷所思是不是?」李靖梣瞧她怔住了,便問。
岑杙忙搖頭,不知不覺坐端正了,「那倒沒有。那件『商人獵戶殺妻滅子』案,我其實早有耳聞。如果我早能想到這一點,興許就能早一點察覺你的苦。這些年你獨自面對了這許多,我卻不能為你分憂,還時常氣你。實在……」她盡力調整著合適的語言,卻發現這件事本身不是消滅語言的漏洞就能彌補的。
李靖梣看出她的不安,捧著她的臉道:「你不用對我有任何歉疚之意,即便你能早些察覺,也不能代我承受這些痛苦。何況這樣隱秘的事情,你哪裡能想到?就連我母后這樣的枕邊人,也是最後幾年,才覺察出父皇的不同。」
岑杙心情複雜地緊緊握著她的手,只覺眼前的女子,比她認為的還要珍重。
聽到一陣沙沙聲,原來是李靖梣膝上的捲軸失了掌控,往下掉落。岑杙眼疾手快,搶在畫軸墜地前,一把撈住,重又放回她的膝上。目光灼灼地盯著畫,似乎想從上面撈出更多的寶藏。
李靖梣的注意力又回到畫上,接過道:「這幅畫是我母后五月份所做。母后是八月份回的京,因為當時我不慎落水,幸而被朱家姐姐所救,醒來時便一直心神不寧,哭嚷著要見父皇。母后心疼我,加之思念京中的父皇和哥哥,便帶著我回了京城。當時舅母也陪同前往。」
岑杙道出她心中的困惑:「這麼說,你母后回京時已經懷孕四個月?那怎麼會……?」關於先皇后的故事,她想問又不太敢問,生怕觸到李靖梣的逆鱗。
李靖梣眼波倒是平靜,「有些事我也只能靠一半事實一半推測,我聽舅母說,母后在漁陽縣養胎之時,朝野內外紛爭不斷,母后因為憂心父皇和哥哥,整日茶飯不思,人也日漸消瘦,所以這一胎一直都不怎麼顯懷。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這件事才被隱瞞了過去。」
岑杙恍悟,「原來是這樣。」
「後來我又問過眉姨和涼月,就連他們也不知情。不過倒也並非母后刻意隱瞞,那個時候他們受母后所託,在京中寸步不離地照顧哥哥。母后回京時,他們恰好又護著哥哥北上,替父皇慰問災民,一去就是大半年。回來時,黛鯨已經快要出生了。」
「在我的記憶中,那段時間父皇的病總是時好時壞。他當時做得許多決策,也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甚至連字跡都大不一樣。我想邪魔就是在那段時間頻繁出沒,侵占了父皇的身體,導致父皇精神大亂。」
岑杙愕然,猛然想到,那段時間正是她父親與塗家周旋之時。先帝的猶豫不決和政策反覆,某些方面就是將一切推向萬劫不復的罪魁禍首。君王朝令夕改,臣子必然舉止失措,行事失去準繩,釀成悲劇是必然的。她嘆了口氣,原來冥冥之中皆有定數。
「母后怎麼會想到,同一個皮囊下會寄居著兩個不同的靈魂?父皇的性情大變,讓母后很是受傷。那段時間,她留下的手書,大多隱忍而哀傷。後來她去棲霞山養胎,大約也是因為不堪其擾。我印象中父皇和母后的離心也是在那段時間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