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頁
「再見小姑姑!」清濁像只小蝦米似的傾著小身子,在那睡著的人臉上輕輕親了一下,「啵!」又湊到李靖梣的臉上,也「麼啊」了一口!
「娘親也再見。」
「乖。」李靖梣目送她們離去,回過頭來,幫床上人蓋了蓋被子,手在她的眉廓間輕輕撫著,那安靜沉睡的容顏似乎又蒼白了幾分。握在被子裡的手也比之前更涼了。
李靖梣把自己的手蓋上去,慢慢傳遞體溫,「黛鯨,今天是你的三十五歲生辰,已經三年了。你還是不肯醒過來嗎?」
三年前,「回稟陛下,二公主已經進入彌留狀態,再醒來也不過是……」
「不過是什麼?」
「不過是……活死人。」
「混帳!朕讓你全力去救,不管什麼人,都要給朕救活!」
太醫院已經盡了全力,這些年被接入宮廷的名醫也數不勝數,但無一人敢對康德公主下最終的診斷,雖然病情的惡化正朝他們預期的共識無限地靠近,但是女皇不願意放棄,所有人就還保留了一絲希望。
「與其讓二公主這樣吊著,不如就讓她安心去吧,也不用再遭這些罪。二公主心裡想必也是願意的。」如眉見過彌留之人的痛苦,不忍李靖樨受這樣的折磨,萬分悲痛地出面勸說。
李靖梣未嘗沒有聽進去,但是在痛苦和得救之間,她永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也許,這就是她們的本能,明知逆天不詳,偏要逆勢而行。
殿裡安靜得像修行的廟宇,甚至聽不到木擊的回音。李靖梣摳動畫匣的動作,成了殿裡唯一的動靜。她取出那幅畫來,輕輕展開捲軸,是一幅《春江月夜圖》。
圖上是一幅雨後春江月夜的景色,下過雨的江面水波如鏡,倒映著天邊的一彎新月,岸上的兩排垂柳。群山在鏡里境外互映成趣,岸邊泊著一艘漁船,船頭橫了一柄木棹。似乎有漁人在篷中酣睡。本該是清幽靜謐的夜晚,卻在江灘上用細筆勾勒了幾尾躍出水面的鯉魚,顯是漲水時躍上淺灘的,霎時間,整個畫面便被注入了一種久違的新鮮活力。
李靖梣輕輕撫觸著那圖上的山水,不放過每一個輕微的細節。
「黛鯨,你知道嗎?你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不是那個邪魔的。我從舅母那裡知道,原來母親懷你的時候,是在四月,不是八月。當年父皇陪母后南下省親,因為濁河天災案爆發,父皇便一個人先回了京。當時,母后已懷有身孕,父皇沒有對外公布,一是顧及當初天災人禍,無辜百姓死傷慘重,此時公布消息會給母后招來民怨,二是為了讓母后安心在漁陽縣養胎,免受外界打擾。這幅畫就是母后當年懷孕時在望海樓所畫。畫上原本有母親的題詞,但被舅舅給刮掉了。後來我才知道,他刮掉的是『孕中寄棹歌』。『棹歌』就是你。」
她的思緒一下子穿回到十五年前,望海樓那兵荒馬亂的一夜。皇太女懷著激動的難以平復的心情笨手笨腳地品嘗她釀了許久的甘醇,卻發現對方仰著修長的脖頸,眼珠子一直往一個方向瞟。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畫。」
得知她果然沒把心思放在正事上,皇太女又羞又氣,甚至有點挫敗。
但她卻毫無所覺,還邀她一起鑑賞,「你看牆上那幅畫,畫的可真有意思。」
「哦,哪裡有意思了?」情緒在爆發的邊緣。
「就是很有意思啊,」她調整了下姿勢,正對著那畫,饒有興致道:「你看。畫上是一彎新月,兩排垂柳,一江春水,一葉扁舟。兩岸群山,倒映水中。舟上有棹,水中成影。我猜岸上還回有鯉魚。」
說著竟卷著毯子下了床,近前瞻看,露出欣悅的神情,「果然!這分明畫得是一首詩!」
「哦?是哪首?」
她回過身來,一隻手攥著頸肩的遮羞毯,另一隻手在畫上一一指過,聲音混合著玉石相擊的輕泠音響異常溫柔悅耳,「這是——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幼公的《蘭溪棹歌【1】》,不過用筆略有瑕疵,應該不是名家所作,但勝在意境清幽,心思精巧,算是難得的佳作!這條江應該就是蘭溪江,連下了三日的桃花雨,所以鯉魚都跳到岸上來了!」
「……」
當晚皇太女雖然用行動懲罰了她的不專心,但是這幅畫卻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中。
「這畫裡藏了我們所有人的名字:涼月、如眉、越中、蘭溪、鏡中,哥哥名植,字韌柳,有個柳字,我是緋鯉,有個鯉字。而你,就是棹歌。」
她說得時候,嘴上含著一絲笑,眼中卻噙著一滴淚。在她耳邊歡喜地說著:
「這是父皇離開前給你取的小字。他對母后說,這一胎無論生下男女,小字就叫棹歌。因為棹歌,是父皇和母后心中的美好回憶。你還記不記得,我對你說過,父皇第一次遇見母后的時候,就是在船上,當時母后一面使棹,一面唱著漁歌,笑容美極了,父皇從此便對母后一見鍾情。
「那年的五月,母后剛得知有你,便作了這幅畫。你在母后懷裡一共呆了十二個月,母后後來為你取名叫小黛鯨,就是說你在母后肚子裡呆了很久,長得像鯨魚一樣大。她擔心你萬一出不來了怎麼辦?所以,當你滿十個月的時候,母后就去了枕霞宮待產。因為她聽舅母說,鯨魚喜歡聽鐘聲,說不定你聽見到棲霞寺的鐘聲就會出來了。雖然她很捨不得你離開她的肚子,但是更希望把你帶到世上來,看看世上的風景有多漂亮。所以,黛鯨,你根本不是早產,而是晚生了兩個月。」
「娘親也再見。」
「乖。」李靖梣目送她們離去,回過頭來,幫床上人蓋了蓋被子,手在她的眉廓間輕輕撫著,那安靜沉睡的容顏似乎又蒼白了幾分。握在被子裡的手也比之前更涼了。
李靖梣把自己的手蓋上去,慢慢傳遞體溫,「黛鯨,今天是你的三十五歲生辰,已經三年了。你還是不肯醒過來嗎?」
三年前,「回稟陛下,二公主已經進入彌留狀態,再醒來也不過是……」
「不過是什麼?」
「不過是……活死人。」
「混帳!朕讓你全力去救,不管什麼人,都要給朕救活!」
太醫院已經盡了全力,這些年被接入宮廷的名醫也數不勝數,但無一人敢對康德公主下最終的診斷,雖然病情的惡化正朝他們預期的共識無限地靠近,但是女皇不願意放棄,所有人就還保留了一絲希望。
「與其讓二公主這樣吊著,不如就讓她安心去吧,也不用再遭這些罪。二公主心裡想必也是願意的。」如眉見過彌留之人的痛苦,不忍李靖樨受這樣的折磨,萬分悲痛地出面勸說。
李靖梣未嘗沒有聽進去,但是在痛苦和得救之間,她永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也許,這就是她們的本能,明知逆天不詳,偏要逆勢而行。
殿裡安靜得像修行的廟宇,甚至聽不到木擊的回音。李靖梣摳動畫匣的動作,成了殿裡唯一的動靜。她取出那幅畫來,輕輕展開捲軸,是一幅《春江月夜圖》。
圖上是一幅雨後春江月夜的景色,下過雨的江面水波如鏡,倒映著天邊的一彎新月,岸上的兩排垂柳。群山在鏡里境外互映成趣,岸邊泊著一艘漁船,船頭橫了一柄木棹。似乎有漁人在篷中酣睡。本該是清幽靜謐的夜晚,卻在江灘上用細筆勾勒了幾尾躍出水面的鯉魚,顯是漲水時躍上淺灘的,霎時間,整個畫面便被注入了一種久違的新鮮活力。
李靖梣輕輕撫觸著那圖上的山水,不放過每一個輕微的細節。
「黛鯨,你知道嗎?你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不是那個邪魔的。我從舅母那裡知道,原來母親懷你的時候,是在四月,不是八月。當年父皇陪母后南下省親,因為濁河天災案爆發,父皇便一個人先回了京。當時,母后已懷有身孕,父皇沒有對外公布,一是顧及當初天災人禍,無辜百姓死傷慘重,此時公布消息會給母后招來民怨,二是為了讓母后安心在漁陽縣養胎,免受外界打擾。這幅畫就是母后當年懷孕時在望海樓所畫。畫上原本有母親的題詞,但被舅舅給刮掉了。後來我才知道,他刮掉的是『孕中寄棹歌』。『棹歌』就是你。」
她的思緒一下子穿回到十五年前,望海樓那兵荒馬亂的一夜。皇太女懷著激動的難以平復的心情笨手笨腳地品嘗她釀了許久的甘醇,卻發現對方仰著修長的脖頸,眼珠子一直往一個方向瞟。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畫。」
得知她果然沒把心思放在正事上,皇太女又羞又氣,甚至有點挫敗。
但她卻毫無所覺,還邀她一起鑑賞,「你看牆上那幅畫,畫的可真有意思。」
「哦,哪裡有意思了?」情緒在爆發的邊緣。
「就是很有意思啊,」她調整了下姿勢,正對著那畫,饒有興致道:「你看。畫上是一彎新月,兩排垂柳,一江春水,一葉扁舟。兩岸群山,倒映水中。舟上有棹,水中成影。我猜岸上還回有鯉魚。」
說著竟卷著毯子下了床,近前瞻看,露出欣悅的神情,「果然!這分明畫得是一首詩!」
「哦?是哪首?」
她回過身來,一隻手攥著頸肩的遮羞毯,另一隻手在畫上一一指過,聲音混合著玉石相擊的輕泠音響異常溫柔悅耳,「這是——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幼公的《蘭溪棹歌【1】》,不過用筆略有瑕疵,應該不是名家所作,但勝在意境清幽,心思精巧,算是難得的佳作!這條江應該就是蘭溪江,連下了三日的桃花雨,所以鯉魚都跳到岸上來了!」
「……」
當晚皇太女雖然用行動懲罰了她的不專心,但是這幅畫卻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中。
「這畫裡藏了我們所有人的名字:涼月、如眉、越中、蘭溪、鏡中,哥哥名植,字韌柳,有個柳字,我是緋鯉,有個鯉字。而你,就是棹歌。」
她說得時候,嘴上含著一絲笑,眼中卻噙著一滴淚。在她耳邊歡喜地說著:
「這是父皇離開前給你取的小字。他對母后說,這一胎無論生下男女,小字就叫棹歌。因為棹歌,是父皇和母后心中的美好回憶。你還記不記得,我對你說過,父皇第一次遇見母后的時候,就是在船上,當時母后一面使棹,一面唱著漁歌,笑容美極了,父皇從此便對母后一見鍾情。
「那年的五月,母后剛得知有你,便作了這幅畫。你在母后懷裡一共呆了十二個月,母后後來為你取名叫小黛鯨,就是說你在母后肚子裡呆了很久,長得像鯨魚一樣大。她擔心你萬一出不來了怎麼辦?所以,當你滿十個月的時候,母后就去了枕霞宮待產。因為她聽舅母說,鯨魚喜歡聽鐘聲,說不定你聽見到棲霞寺的鐘聲就會出來了。雖然她很捨不得你離開她的肚子,但是更希望把你帶到世上來,看看世上的風景有多漂亮。所以,黛鯨,你根本不是早產,而是晚生了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