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背對著董建昌的立青,眼淚無聲地下落,他竭力不去擦,也不想讓人看到。

  時光荏苒,上海的外灘佇立在明媚和煦的陽光下有幾個月了,雖然已是冬天,這個城市卻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溫暖,這已經是一座共產黨接管下的城市。

  立青帶著林娥、孩子以及一身解放軍服裝的秋秋順著墓道走來,不久,他們在一墳塋前站住,不太顯眼的青碑上刻著:楊廷鶴先生之墓。

  「這就是了!」立青說著,看了看四周,「立仁還是有特權呀,倉皇之下,還能選出這麼一塊風水寶地。」

  林娥笑了:「你就迷信。」

  立青不服氣:「迷信,這怎麼是迷信呢,你忘了你丈夫是做什麼的了?我是測繪出身,打小擺弄的就是山川形勝。」

  林娥:「這有何講究嗎?」

  立青笑笑:「不能對你講。我爹自己肯定心領神會,他也是行伍出身,一輩子最讀不厭的書就是地圖了。」

  林娥問:「到了父親的墳上,你怎麼一點傷感都沒有?」

  立青:「傷心幹嗎,先人那麼辛苦,你哭哭啼啼也惹他傷心不是?把花擺上!林娥,你跟我一塊磕個頭吧!還有秋秋,一塊兒!」

  林娥四下看看,她怕有外人,三個穿軍裝的解放軍跪地磕頭,條令條例不允許。秋秋也表示,要不她就立正敬個禮。

  「不行,咱爹是老派人,得按祖宗的規矩,條例條令放一放,這是家祭,不是在部隊上。」立青帶頭跪下,林娥和秋秋也跟著跪下。

  立青肅穆了自己,眼盯著墓碑:「爹,我和林娥秋秋帶著我們的孩子來看你了。我知道你能聽見我們的說話,別在意,裡頭的和外頭的都是軍人。軍人就是爽直,他們的膝蓋從不向敵人彎曲。人家說,我們共產黨不要祖宗,放他的屁!你看好了,我給你也給祖宗跪下了。」

  此時,林娥和秋秋也不管什麼條令條例了,靜靜地聽著立青說話。

  立青又說:「爹,我知道,你還是偏袒你的小兒子和小女兒,所以你才沒走,你留下來了,永遠地留在這裡,陪伴我們,也讓我們有照料你的機會。老董說你有大智慧,他說得對。你在這兒躺著,這兒就成了我們永遠的家,你會在此時時刻刻地召喚海峽對岸的立仁、立華,以及他們將來的子孫,讓他們有眷戀的理由和重歸聚會的場所。」

  「立青,你讓我也說兩句。」林娥似乎被丈夫的激情感動了。

  立青停頓下來,臉上有淚痕,耳邊傳來林娥的聲音:「公公,我們只見過三面,可你還是讓我覺得你慈愛和寬仁。三次見面,我是三個身份,頭一次是地下黨員;第二次是一個不敢相認自己兒子的母親;第三次是你的小兒媳婦。每一次你都接納了我,我無法想像沒有你的豁達和寬仁我還能在這個家裡立足……」

  林娥抽泣了。

  立青握住林娥的手:「別哭林娥,爹是軍人,他不喜歡眼淚。」

  秋秋也要說幾句:「爸爸,我不會哭的,我是話劇演員,只要我願意,我就不會有眼淚……」秋秋已經泣不成聲。

  秋秋頓了頓,繼續說:「爸爸,你該來看看我演的戲,他們都說我演得好。我也想讓我媽來看看,她看了就不會怪我了,看了她也就不會忍心離開我,去那麼遠那麼遠的大海那邊。爸爸,只有你一句埋怨也沒有,你理解女兒,你說過,好兒女志在四方……爸爸,一切都晚了,我再無法讓你看到我們的演出,無法讓你看到我的努力。」

  立青鼓勵秋秋:「秋秋,你好好演,咱爹能看到,一定能看到!」

  立青磕頭了,林娥、秋秋也隨之磕了。立青率先站起,回身看去,他看見了瞿母、瞿霞和穆震方。

  立青走到瞿母面前:「瞿媽媽!」

  林娥則與瞿母相擁:「媽媽!你也來了?」

  瞿母捋捋林娥額前散亂的頭髮:「怎麼能不來呢,立華離開上海託付我的。我最困難的時候找她;她最困難的時候,也找我。這就是楊家和瞿家的關係,二十多年,從來如此。讓我看看孩子。」

  林娥撥開襁包,嬰兒安詳熟睡。

  瞿母說:「費明有妹妹了。這就好,不僅我們這一代人有血緣連著,下一代人血脈也連著呢。立青啊,立華臨走帶了封信給我——讓我轉給你!」

  她掏出信,遞給立青。

  立青展信閱讀。

  「立青:

  給你寫信這會兒,上海市內的槍聲忽兒停了下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還是契合了父親生前的意願。

  我們的父親愛他所有的孩子。

  我時常驚嘆於我們的父母能把自己的愛一份份公允地分出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其中的一份。他們是怎麼能辦到的?我始終想不通。

  我和立仁埋葬了父親,也埋葬了這麼多年一直默默陪伴著我們的父愛。

  事起倉促,我只能將墳址托瞿媽媽轉告。

  唯一值得欣慰的,老爺子走得很棒,乾乾淨淨,神志也安詳。

  立青,我和立仁就要上船了,此時的心情一如《紅樓夢》所說: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飛鳥各投林。

  別了,我的親人們!

  我本想再多說幾句的,可立仁在催我了,他還是那麼副老脾氣,什麼時候都要掌控一切。

  真的,立青,在我的兩個兄弟里我的感情從來都偏向於你,這是因為我們都想做這個家的叛逆,覺得它封建得可以,壓抑得可惡。可輪到我們在外廝拼得精疲力竭,再回到這裡,你會發現家還是家。父親的固執不再為我們所討厭,反而讓你覺得冷靜清醒,你會細細地去體會他那老式做派中深厚的文化傳統,和不變的道德溫馨,正是它們凝聚了家庭的親情,讓家庭變成一葉方舟,治療時代風暴所給予我們的種種傷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