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如今,這個家不存在了,註定了的要斷成兩截,天各一方,中間是滔滔的大海。
我不想流淚,只想說,珍重吧弟弟。
又即:姨在我身邊痛哭,說,父親去了,她已經一無所有了。我現在才知道,我們的繼母是多麼愛我們的父親,她從自己的姐姐手中接過這份情感,能夠珍惜至今,亦屬大德。讓秋秋放心,我和立仁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
最後的話是說給瞿媽媽和林娥的:
太對不起你們了,我把費明帶去對岸,我不能沒有他。謝謝你們這麼多年來把這份人間最好的感情無償地給了我,並小心地呵護,也是大恩無報,我心知肚明。
別了,我所有的親人們,我愛你們。
立華草書於登船前夜。」
立青小心地將信函放在墓碑前。
「立青!」一身便裝的董建昌,手裡提了一瓶酒和兩隻酒杯,走過來。他走到墓碑前就開始倒酒。一杯放在碑前,一杯舉在手上。
董建昌:「立青,我是楊家的女婿,家祭我得來呀,來和老爺子說幾句話,你不反對吧?」
立青擦擦眼角的淚水:「老董,你來也就齊了,能和老爺子說上話的都到了。」
董建昌:「華東軍政高級集訓班在上海辦學,我也學了一堆新詞兒,用起來還不習慣,我就不說新詞兒,還說老話吧!」
穆震方:「軍委對你的軍長的任命已經頒布了,你董建昌是解放軍的軍長了。」
董建昌:「那我就更應該說老話了,要不將來沒機會再說了。」
董建昌舉酒杯:「老爺子,在下董建昌,一個賣花布出身的舊軍人,與你如花的閨女廝守了二十年,我沒有你的道德文章,卻也一腦子國家民族思想,抗夷禦侮主張。所以我和你都看對方順眼,可以一同喝酒,可以一塊聊天,是呀,都做過舊軍人,想得簡單,活得簡單,死起來也爽快……」
董建昌抿了一口酒,接著說:「老爺子,你女兒不能理解我老董何以善變,今日桂系,明日粵系,到頭來又成了解放軍。你女兒理想呀,完美呀,我老董做人做事百孔千瘡,做官做得五花八門,般配不上。兩個時代的人,誤打誤撞到了一起,潮流嘛,凡革命,必然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我董建昌從泥沙里拱出一條命來,哪裡還能像她那樣白玉無瑕?」
董建昌又抿了一口酒,越說越激動:「話又說回來了,粵系也好,桂系也罷,國軍做著,解放軍也敢當,我董建昌以不變應萬變,什麼不變呀,做中國人不變呀!還不都是中國人?我老董打鬼子怎麼樣?一身凜然正氣,率領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痛殲力盡,生為軍人,死為軍魂。」
立青、穆震方都笑了。
董建昌一飲而盡,他還有很多話要說:「老爺子神靈在上,這回不是我老董錯了,是你女兒錯了。我老董善變,這一次沒有變錯。華夏立國垂五千年,雖然盛衰興替,或強或弱,但至少在名分上從來不會有損於統一之局面。以人事而言,英雄角逐,兔起鶻落,乃有成王敗寇之謂,但也從未破壞過做中國人的自尊心。還不都是華夏子孫,何必非得恩斷義絕,守一隅之地,逆大勢之所趨?」
一邊的瞿媽媽問瞿霞:「此人看起粗俗,倒也大事不糊塗。」
瞿霞悄聲說:「媽,你不知道,董建昌資歷比老蔣還深,護法時就是粵軍旅長。」
瞿母點點頭:「難怪。」
董建昌再次祭起酒杯:「我董建昌至誠昭告山川神靈,中國歷史一日不缺的上溯五千年,幅員千萬里,這麼古今中外允稱第一的文明古邦,為何還要演繹那麼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歷史?沒必要也不合理。浩浩蒼天必佑我中華全體子孫的福祉希冀!」
董建昌一飲而盡,又將手中的玻璃杯,「砰」的擲於地上。
二〇〇五年五月的一天,燦爛的陽光,外灘建築群,歷經滄桑,仍以萬國建築博物館似的風格向人們昭示著城市的歷史。馬路上,車輛如梭、人流如織。
黃浦江上依舊行駛著各式輪船,只是不遠處,浦東陸家嘴新崛起的摩天樓和地標性的東方明珠電視塔,讓這個地方相比過去,顯得更加氣派和現代化。
一個巨大的電視顯示屏在播放新聞,許多路人駐足望去。
「……現在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已經來到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他沿著紅地毯走來並站下,微笑地等候……各位觀眾,請注意,現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乘車已經到達大會堂東大門。連戰先生已經沿著紅地毯正在走向早已等候在這裡的主人。各位觀眾,胡錦濤總書記已經向連戰主席伸出手來。雙方的手握在一起。他們互致問候。面向記者。這是跨越歷史的握手,這是跨越海峽的握手,為了這一天,全球的炎黃子孫等待了半個多世紀……」
站在馬路上行人們在凝神看著,一位老人看著螢屏感慨地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這位老者來上海已經四年了,準確地說,是回到上海四年了,他就生長在上海,上海解放前夕,跟著母親、舅舅去了台灣。老人的舅舅一九九六年病逝於台北,母親二〇〇一年也病逝在台北,老人一直記得母親在離開上海時說過,其實,她並不想離開,想留下來看這裡的滄桑巨變。於是,他帶著母親的願望重新回來了。
我不想流淚,只想說,珍重吧弟弟。
又即:姨在我身邊痛哭,說,父親去了,她已經一無所有了。我現在才知道,我們的繼母是多麼愛我們的父親,她從自己的姐姐手中接過這份情感,能夠珍惜至今,亦屬大德。讓秋秋放心,我和立仁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
最後的話是說給瞿媽媽和林娥的:
太對不起你們了,我把費明帶去對岸,我不能沒有他。謝謝你們這麼多年來把這份人間最好的感情無償地給了我,並小心地呵護,也是大恩無報,我心知肚明。
別了,我所有的親人們,我愛你們。
立華草書於登船前夜。」
立青小心地將信函放在墓碑前。
「立青!」一身便裝的董建昌,手裡提了一瓶酒和兩隻酒杯,走過來。他走到墓碑前就開始倒酒。一杯放在碑前,一杯舉在手上。
董建昌:「立青,我是楊家的女婿,家祭我得來呀,來和老爺子說幾句話,你不反對吧?」
立青擦擦眼角的淚水:「老董,你來也就齊了,能和老爺子說上話的都到了。」
董建昌:「華東軍政高級集訓班在上海辦學,我也學了一堆新詞兒,用起來還不習慣,我就不說新詞兒,還說老話吧!」
穆震方:「軍委對你的軍長的任命已經頒布了,你董建昌是解放軍的軍長了。」
董建昌:「那我就更應該說老話了,要不將來沒機會再說了。」
董建昌舉酒杯:「老爺子,在下董建昌,一個賣花布出身的舊軍人,與你如花的閨女廝守了二十年,我沒有你的道德文章,卻也一腦子國家民族思想,抗夷禦侮主張。所以我和你都看對方順眼,可以一同喝酒,可以一塊聊天,是呀,都做過舊軍人,想得簡單,活得簡單,死起來也爽快……」
董建昌抿了一口酒,接著說:「老爺子,你女兒不能理解我老董何以善變,今日桂系,明日粵系,到頭來又成了解放軍。你女兒理想呀,完美呀,我老董做人做事百孔千瘡,做官做得五花八門,般配不上。兩個時代的人,誤打誤撞到了一起,潮流嘛,凡革命,必然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我董建昌從泥沙里拱出一條命來,哪裡還能像她那樣白玉無瑕?」
董建昌又抿了一口酒,越說越激動:「話又說回來了,粵系也好,桂系也罷,國軍做著,解放軍也敢當,我董建昌以不變應萬變,什麼不變呀,做中國人不變呀!還不都是中國人?我老董打鬼子怎麼樣?一身凜然正氣,率領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痛殲力盡,生為軍人,死為軍魂。」
立青、穆震方都笑了。
董建昌一飲而盡,他還有很多話要說:「老爺子神靈在上,這回不是我老董錯了,是你女兒錯了。我老董善變,這一次沒有變錯。華夏立國垂五千年,雖然盛衰興替,或強或弱,但至少在名分上從來不會有損於統一之局面。以人事而言,英雄角逐,兔起鶻落,乃有成王敗寇之謂,但也從未破壞過做中國人的自尊心。還不都是華夏子孫,何必非得恩斷義絕,守一隅之地,逆大勢之所趨?」
一邊的瞿媽媽問瞿霞:「此人看起粗俗,倒也大事不糊塗。」
瞿霞悄聲說:「媽,你不知道,董建昌資歷比老蔣還深,護法時就是粵軍旅長。」
瞿母點點頭:「難怪。」
董建昌再次祭起酒杯:「我董建昌至誠昭告山川神靈,中國歷史一日不缺的上溯五千年,幅員千萬里,這麼古今中外允稱第一的文明古邦,為何還要演繹那麼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歷史?沒必要也不合理。浩浩蒼天必佑我中華全體子孫的福祉希冀!」
董建昌一飲而盡,又將手中的玻璃杯,「砰」的擲於地上。
二〇〇五年五月的一天,燦爛的陽光,外灘建築群,歷經滄桑,仍以萬國建築博物館似的風格向人們昭示著城市的歷史。馬路上,車輛如梭、人流如織。
黃浦江上依舊行駛著各式輪船,只是不遠處,浦東陸家嘴新崛起的摩天樓和地標性的東方明珠電視塔,讓這個地方相比過去,顯得更加氣派和現代化。
一個巨大的電視顯示屏在播放新聞,許多路人駐足望去。
「……現在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已經來到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他沿著紅地毯走來並站下,微笑地等候……各位觀眾,請注意,現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乘車已經到達大會堂東大門。連戰先生已經沿著紅地毯正在走向早已等候在這裡的主人。各位觀眾,胡錦濤總書記已經向連戰主席伸出手來。雙方的手握在一起。他們互致問候。面向記者。這是跨越歷史的握手,這是跨越海峽的握手,為了這一天,全球的炎黃子孫等待了半個多世紀……」
站在馬路上行人們在凝神看著,一位老人看著螢屏感慨地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這位老者來上海已經四年了,準確地說,是回到上海四年了,他就生長在上海,上海解放前夕,跟著母親、舅舅去了台灣。老人的舅舅一九九六年病逝於台北,母親二〇〇一年也病逝在台北,老人一直記得母親在離開上海時說過,其實,她並不想離開,想留下來看這裡的滄桑巨變。於是,他帶著母親的願望重新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