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立青笑笑:「董長官,還記得二十四年前,我倆在廣州姐姐的房子裡,頭一次談話嗎?」
董建昌當然記得,那時候,立青是個從縣城剛到廣州來的毛頭小子,純得像一滴水。
立青說:「也就是那一天,你像導師一樣的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實際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理想主義者,例如瞿恩和我姐;還有一種是實用主義者,例如你自己。」
這段話,立青一直記憶猶新,他覺得董建昌說得很好,到今天依然適用。立華為何一生都眷戀著她與瞿恩的那段感情,實在是他們兩人太相像了,彼此都至死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所以他們註定了也無法走到一起,決不妥協,理念至上。
董建昌不解:「你在嘲諷我,善於妥協?」
立青搖搖頭:「不,我只在說我姐姐,你和她沒有理念衝突時,可以一起生活,反之,必然分離。」
董建昌埋怨:「問題是她的理念就那麼聖明?完全不可商榷?不是嘛,不是那回事!」
立青:「可她願意堅守。」
董建昌:「這就不講道理了嘛,不錯,她主張民主理念,自由思想,博愛精神,都沒錯。問題是,你的主張是你的主張,實際呢?實際是實際。主張和幾十年的中國實際對不上,老百姓吃不飽肚子,活不下去嘛!誰跟你自由博愛呀?你監委會上一通漂亮演講管用嗎?不管用,老百姓不信你那一套!你有什麼辦法?你只能退守孤島,只能失敗,搞你的痛定思痛從一而終……」
立青又給董建昌斟上一杯酒:「老董,我支持你的想法,但你還是太實用了,在感情上,你也可以理想一點呢。」
董建昌一怔:「理想管用嗎?不管用,還是得吃飯,我說的是實話。」
立青告訴董建昌,董建昌雖然說的是實話,可眼下,真正的事實是,是革命的理想主義者,贏得了理想中的今天!
對此,董建昌並不否認。
立青又說:「瞿恩說過,在中國並不是哪位政治領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正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著無數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充滿了美好理想的人們。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正是通過他們不屈不撓的奮鬥而得以實現,縱然是犧牲了奮鬥者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瞿恩就是他們中的代表,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自己的理想,不是嗎?」
董建昌低下了頭:「你真的瞿恩化了,我說過了,今天只敘家常。」
立青笑笑:「家庭與時代能分開嗎?」他取出帶來的那本《楊氏家譜》輕輕地推到董建昌的面前。
「一門楊家,煌煌一大厚本。」董建昌一邊翻著一邊感慨,他突然發現了自己的名字,「哦,還有我呢!我也上冊了,楊家的人了?」
立青點點頭:「父親一定要寫上你!」
董建昌嘆道:「楊老爺子……」
立青指指家譜:「你就看看這整整二十六代的職稱俸祿,從士大夫一直到國共兩黨幹部……風雲際會,多少時代人物,記錄了多少代人的艱辛努力。」
董建昌點頭:「是呀,沒有非黑即白嘛,都還在一本冊子上,血脈相通。」
立青說:「父親的意思是明白的。」
董建昌:「一片苦心呀,一片苦心,不是嗎,世間萬物尚可相剋相生,為什麼人就不行?非得夫妻反目,骨肉分離,勢不兩立?」
立青笑笑:「你這才幾天,就受不了了,董長官?我楊立青做了我們楊家幾十年的逆子,遠離親人,遠離家鄉,有時還得躲避自己親人的通緝追捕。我向誰說去?八一暴動,在你的專列上,你要人綁我,能綁得住嗎?董長官,有時感情比較起信仰來,實在是太蒼白了。」
董建昌也陷入回憶中:「誰說不是呀,你小子還不錯,把望遠鏡和特務營的弟兄都送回來了。」
立青:「那是瞿恩下的命令。依了我,才不會還你呢!」
尾聲
立青又一次提到瞿恩,董建昌發現立華和立青這姐弟倆,差不多句句不離瞿恩,不過,他從不反感,對瞿恩那樣純粹的為人,他董建昌從來都是服氣的!
立青無比崇敬地說:「他是優秀的戰士,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全部理想和品質,這一點,連我們的敵人都不能不尊重他。」
董建昌又給立青斟酒:「立青啊,有一件事恐怕你得有點精神準備。」
立青一怔:「什麼事?」
董建昌:「你爹的事。」
立青緊張起來了:「我爹……?」
董建昌:「太難得一個老爺子,老實說,在你家我和你爹比和你姐還談得來,老派是老派點,可是目光如炬,世事洞明。」
立青:「你要說什麼……」
董建昌:「你有一個難得的家,無論外面打成什麼樣,也別管驚濤駭浪,歲月蹉跎,有老爺子在,家就還是家,遮風避雨的家,療傷養傷的家,丟棄恩怨的家。太遺憾了,老爺子走了,這個家也散了,你不再有家了,我也是……」
立青:「爹走了?什麼時候?」
董建昌:「立華立仁上船的前一天走的。」
立青默不做聲,哽咽地強忍著,突然站了起來:「我得回去了,我還有些軍務要處理!」
「站住!立青,此刻,你不是解放軍的代表,我也不是你的工作對象。怎麼說我也是你的姐夫,你有眼淚就在這兒流吧,整個長沙,除了我,還有誰能比我更了解你有這麼一個父親?」
董建昌當然記得,那時候,立青是個從縣城剛到廣州來的毛頭小子,純得像一滴水。
立青說:「也就是那一天,你像導師一樣的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實際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理想主義者,例如瞿恩和我姐;還有一種是實用主義者,例如你自己。」
這段話,立青一直記憶猶新,他覺得董建昌說得很好,到今天依然適用。立華為何一生都眷戀著她與瞿恩的那段感情,實在是他們兩人太相像了,彼此都至死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所以他們註定了也無法走到一起,決不妥協,理念至上。
董建昌不解:「你在嘲諷我,善於妥協?」
立青搖搖頭:「不,我只在說我姐姐,你和她沒有理念衝突時,可以一起生活,反之,必然分離。」
董建昌埋怨:「問題是她的理念就那麼聖明?完全不可商榷?不是嘛,不是那回事!」
立青:「可她願意堅守。」
董建昌:「這就不講道理了嘛,不錯,她主張民主理念,自由思想,博愛精神,都沒錯。問題是,你的主張是你的主張,實際呢?實際是實際。主張和幾十年的中國實際對不上,老百姓吃不飽肚子,活不下去嘛!誰跟你自由博愛呀?你監委會上一通漂亮演講管用嗎?不管用,老百姓不信你那一套!你有什麼辦法?你只能退守孤島,只能失敗,搞你的痛定思痛從一而終……」
立青又給董建昌斟上一杯酒:「老董,我支持你的想法,但你還是太實用了,在感情上,你也可以理想一點呢。」
董建昌一怔:「理想管用嗎?不管用,還是得吃飯,我說的是實話。」
立青告訴董建昌,董建昌雖然說的是實話,可眼下,真正的事實是,是革命的理想主義者,贏得了理想中的今天!
對此,董建昌並不否認。
立青又說:「瞿恩說過,在中國並不是哪位政治領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正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著無數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充滿了美好理想的人們。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正是通過他們不屈不撓的奮鬥而得以實現,縱然是犧牲了奮鬥者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瞿恩就是他們中的代表,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自己的理想,不是嗎?」
董建昌低下了頭:「你真的瞿恩化了,我說過了,今天只敘家常。」
立青笑笑:「家庭與時代能分開嗎?」他取出帶來的那本《楊氏家譜》輕輕地推到董建昌的面前。
「一門楊家,煌煌一大厚本。」董建昌一邊翻著一邊感慨,他突然發現了自己的名字,「哦,還有我呢!我也上冊了,楊家的人了?」
立青點點頭:「父親一定要寫上你!」
董建昌嘆道:「楊老爺子……」
立青指指家譜:「你就看看這整整二十六代的職稱俸祿,從士大夫一直到國共兩黨幹部……風雲際會,多少時代人物,記錄了多少代人的艱辛努力。」
董建昌點頭:「是呀,沒有非黑即白嘛,都還在一本冊子上,血脈相通。」
立青說:「父親的意思是明白的。」
董建昌:「一片苦心呀,一片苦心,不是嗎,世間萬物尚可相剋相生,為什麼人就不行?非得夫妻反目,骨肉分離,勢不兩立?」
立青笑笑:「你這才幾天,就受不了了,董長官?我楊立青做了我們楊家幾十年的逆子,遠離親人,遠離家鄉,有時還得躲避自己親人的通緝追捕。我向誰說去?八一暴動,在你的專列上,你要人綁我,能綁得住嗎?董長官,有時感情比較起信仰來,實在是太蒼白了。」
董建昌也陷入回憶中:「誰說不是呀,你小子還不錯,把望遠鏡和特務營的弟兄都送回來了。」
立青:「那是瞿恩下的命令。依了我,才不會還你呢!」
尾聲
立青又一次提到瞿恩,董建昌發現立華和立青這姐弟倆,差不多句句不離瞿恩,不過,他從不反感,對瞿恩那樣純粹的為人,他董建昌從來都是服氣的!
立青無比崇敬地說:「他是優秀的戰士,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全部理想和品質,這一點,連我們的敵人都不能不尊重他。」
董建昌又給立青斟酒:「立青啊,有一件事恐怕你得有點精神準備。」
立青一怔:「什麼事?」
董建昌:「你爹的事。」
立青緊張起來了:「我爹……?」
董建昌:「太難得一個老爺子,老實說,在你家我和你爹比和你姐還談得來,老派是老派點,可是目光如炬,世事洞明。」
立青:「你要說什麼……」
董建昌:「你有一個難得的家,無論外面打成什麼樣,也別管驚濤駭浪,歲月蹉跎,有老爺子在,家就還是家,遮風避雨的家,療傷養傷的家,丟棄恩怨的家。太遺憾了,老爺子走了,這個家也散了,你不再有家了,我也是……」
立青:「爹走了?什麼時候?」
董建昌:「立華立仁上船的前一天走的。」
立青默不做聲,哽咽地強忍著,突然站了起來:「我得回去了,我還有些軍務要處理!」
「站住!立青,此刻,你不是解放軍的代表,我也不是你的工作對象。怎麼說我也是你的姐夫,你有眼淚就在這兒流吧,整個長沙,除了我,還有誰能比我更了解你有這麼一個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