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大將啊,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看起來五大三粗,心裡頭和明鏡一樣。

  武媚娘正在氣頭上,正要點頭應允:「既然眾將軍有此心,哀家甚是安慰,就命……」

  話才要出口,她的眉頭忽然一挑,改口道:「諸將軍請起,先聽程務挺說完遼東局勢。」

  「喏!」

  幾位跪地請戰的將軍,一個個悻悻然的起身。

  心中暗道失去一個刷軍功的好機會。

  武媚娘雖怒,但畢竟是成熟的政治家。

  心中自有城府。

  她以目視程務挺,喝道:「說下去。」

  「喏!」

  程務挺暗自擦汗,繼續指著倭島道:「倭王奪權成功後,又設計害死劉仁軌,以致唐軍在百濟、新羅和倭島幾無控制能力。

  此後數年,倭人與新羅人一直暗通款曲。

  就在我軍與吐蕃決戰後一年,由新羅人支持百濟復國,百濟叛軍殺奔高句麗,又掀起高句麗的反叛。

  此後戰後一直向西推進,昔年我們占據的高句麗土地,被新羅與百濟奪去大半。

  我軍一直退到鴨綠水,方才依託山形,站穩腳步。

  此後雙方一直在反覆拉鋸。

  我軍強勢,打過鴨綠水,百濟和高句麗、新羅三國,便上表稱臣乞降。

  而我軍軍力有限,也沒有力氣繼續深入。

  一旦他們緩過來,便會復叛,再次蠶食土地。」

  程務挺擦了擦額上汗水:「安東都護府為了穩住戰線,一直憚精竭慮,用盡各種方法,才勉強守住。」

  安東都護程名振既是大唐名將,又是他親爹。

  做兒子的一定得替自己爹辯護幾句。

  不是咱們不努力,而是那些叛軍跟牛皮糖一樣,時降時叛,反覆無常。

  武媚娘聲音冰冷:「如此反覆無常,為何不早報朝廷,早發大軍,將這些亂臣賊子,一舉蕩平?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程務挺當場就傻眼了。

  這話,也就是武后敢說。

  將一個國家的叛軍全數除根?

  這本質上是在說,為什麼不把高句麗人、百濟人和新羅人從地圖上完全抹去。

  根本做不到好麼,親。

  強大如秦,統一東方六國,花了多少時間?

  幾十年就把自己玩崩了。

  後來到了大漢朝,又花了多少時間,才真正將六國勢力完全消化。

  融合同化這種事,不用幾代人的時間精力,根本辦不到。

  非得第一代人死光,第二代,第三代,一代代教育、文化入侵,移風易俗,改變族群觀念,增強共同的認同感,一直到認為自己是大唐人才有可能實現。

  至於說殺人……

  殺人是簡單。

  但卻又是最不可能實現的。

  後世毛熊、鷹醬在中東那塊地方,為什麼前仆後繼,最後都飲恨收場,稱之為帝國墳場?

  根本就做不到將人全部抹殺好麼。

  只有環境同化人。

  而人,只有依託環境,去改造自己的生存態勢。

  「太后,臣有本奏。」

  蘇大為在一旁叉手行禮道。

  算是替程務挺解圍。

  「講。」

  武媚娘冷冷吐出一個字。

  目光向蘇大為看過來。

  「太后,遼東對大唐雖小,但也有數百萬民,何況道路四通八達,崇山峻岭,又兼有大海之利。

  我大唐將士再善戰,也無法將那麼廣袤的土地逐寸清理。

  所以想將這三國的人,完全抹殺,不可行。」

  這話,也就蘇大為敢說。

  等於是當著三省六部官員,對武后啪啪打臉。

  閻立本嘴角微微抽動一下,心中暗想:您這真敢說,不怕武后動怒啊。

  狄仁傑眼中透出無奈。

  阿彌真是……

  不過,說的也在道理上。

  只是太不給武后留面子了。

  殿上各大將軍,各軍將,暗自交換著眼色。

  三省六部官員,一顆心提到嗓子眼裡。

  殿上掌燈的、報時的,侍奉的,伴駕的宮人和內侍,一個個變了臉色。

  偷偷看向武后。

  這十幾年下來,武后強勢的形像,已經深入人心。

  除了昔年天皇李治,無人敢去觸她的霉頭。

  就連當今新帝李弘,在武后面前,也矮了半截。

  沉默了片刻。

  武媚娘鳳眸微眯:「既然無法抹除,然遼東時降時叛,聽聞如今攻勢甚急,程名振已然抵擋不住,數次向朝中告急,如今,計將安出?」

  呃?

  武后居然沒生氣?

  左相閻立本詫異的看過去。

  從他的角度,只能看到武媚娘的側臉。

  金色的鳳冠張翅欲飛。

  武后的側臉線條流暢,鼻樑高挺,下巴微揚。

  透著一種驕傲自矜之色。

  看來,蘇大為的話,並沒有引起她的惱怒,也沒有動搖她的信心。

  所有人暗暗思忖著。

  畢竟,蘇大為算是天后一手提拔起來的。

  雖然如今與陛下更親近。

  但與武后,也不算交惡。

  至少沒有撕破臉的傳聞。

  武后應當還是倚重他吧?

  目前唐軍中,除了裴行儉,也確實沒有比蘇大為更懂用兵之人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