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太后。」

  蘇大為被武媚娘發問,不卑不亢道:「以臣之見,遼東之事,不難。」

  哦?

  武媚娘微有訝異:「怎麼個不難法?」

  「太后、陛下,昔年我軍攻略遼東,蘇大總管先平百濟,英國公李勣再下高句麗,而微臣,也平了倭島。」

  蘇大為鎮定自若,侃侃而談:「如今,雖然時有叛亂,但當時這幾國的百戰精銳,能戰之兵,都被我唐軍殲滅。」

  這番話,蘇大為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話語裡,自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武媚娘先是訝然,接著鳳眸一亮:「說下去。」

  「人可以再生,但百戰精兵,絕無可能一日間重新生出來。」

  蘇大為走到沙盤邊,從程務挺手中拿過竹枝,指著沙盤道:「雖然如今賊勢甚大,但這些人,相較於過去的高句麗,只算烏合之眾罷了。

  昔年大唐初創,河北劉黑闥起事,數破唐軍,兵勢大盛。

  一時朝廷震動。

  甚至動了遷都之念。

  直到太宗平叛,於洺水挖開堤壩,沖潰劉黑闥軍。

  此一役後,劉黑闥精銳盡喪。

  後來再起事,手下兵雖多,但卻一敗再敗,直至消亡。

  人多,絕不意味著戰力多,只意味著消耗更大,需要的糧草更多。

  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拖累。」

  這般一說,仿佛撥雲見霧一般,令所有人心頭一亮。

  對啊,百戰精銳死光了,可不是馬上能再有。

  光是憑一些烏合之眾,就算再多,又怎麼會是唐軍對手。

  何況人多,意味著消耗更大。

  隱約間,眾人透過蘇大為三言兩語,似乎看到了一絲破局的曙光。

  蘇大為竹枝指著安東都護府道:「安東都護府管理遼東、渤海國,控扼渤海、契丹、庫莫奚、靺鞨、室韋,如此廣袤的土地,但精銳府兵只有三萬人。

  僅憑此三萬人,就算是鐵軍,也難掌控全部土地。

  叛軍如水,四處流動,以安東都護府的力量,可以將其打敗,但很難消滅。

  再加上這幾年,朝廷重心投往西面,對東面有所忽略。

  據我所知,許多兵員折損得不到補充,有些府兵已經超期服役,但朝廷卻沒有及時派兵前往輪換。

  我們的兵,越打越少,越打越疲憊。

  我們是在域外作戰。

  而敵人,是當地土著,野風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仗,怎麼可能打贏?」

  武媚娘開始還聽著連連點頭。

  聽到後面,感覺不對了。

  一張臉也沉下來:「你這是在指責朝廷?是說哀家策略不明嗎?」

  「不敢。」

  蘇大為叉手道:「遼東之患,乃癬疾之患,雖有些麻煩,但是不難平定,目前至少不會出大亂子,若依微臣之計,足可穩固遼東,同時擊退大食人,平定叛亂胡人。」

  武媚娘眸光微閃。

  李弘忍不住從龍椅上站起身。

  狄仁傑、閻立本,各部主官。

  左武衛大將軍程處嗣,邢國公蘇慶節,大將軍程務挺,眾大將,一齊向蘇大為看過來。

  就聽殿上皇帝李弘大聲道:「蘇郡公乃我大唐不世出的名將,定然有破敵之策,願聞其詳!」

  第一百一十四章

  終於來電了,恢復網絡了!

  大唐是大國,是公元六七世紀的世界最強帝國。

  大國的標誌是什麼?

  不僅幅員遼闊,經濟強盛,文化強勢,武力橫壓當世。

  更兼宗主國身份。

  身邊有一群跟著混飯吃的小弟。

  就如武林盟主一般。

  正如後世某鷹醬,振臂一呼,自有藩屬小弟,替他衝鋒陷陣在前。

  只要盟主一聲令,全天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小弟自願為其鞍前馬後,甘做打手鷹犬。

  在這個時代的大唐,就有這樣的號召力。

  天可汗不是隨便說說的。

  蘇大為叉手昂然道:「以大唐一隅對抗整個遼東,可謂以己之短,攻敵之所長。但我大唐的實力,又豈是紙面上的武力?

  但請天子修書一封,號召遼東各部外藩出動僕從軍。

  以僕從對付叛軍大部,而我唐軍集中精銳,攻敵要害,若叛軍首腦除去,則敵自潰。

  可不戰而勝。」

  大殿上的香氣越發濃郁。

  煙霧繚繞中,各大臣小聲交換意見,竊竊私語。

  將軍們也小聲交談著。

  武媚娘思忖片刻道:「前次薛禮之敗,正因為僕從軍葛邏祿反叛,今次再在遼東徵召外藩作戰,是否有翻覆之險?」

  「不然。」

  蘇大為道:「西域情況不同,前次李敬玄大敗,喪師辱國,以致動搖各胡族對大唐的敬畏,而且葛邏祿人在胡人中,也是首鼠兩端,極無信義之輩。

  大食人買通他們是可能的。

  但在遼東,我大唐經營多年,恩威甚隆。

  遼東渤海、靺鞨、契丹各部族,對大唐十分敬畏。

  朝中不少軍將,皆從這些部族選出。」

  略停一停,蘇大為繼續道:「依臣之見,可速派將軍高侃為總管,麾下率李辯等靺鞨大將協作,同征遼東。

  高侃前次與臣一同征高句麗,軍功卓著,擅於用兵,而且出生渤海高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