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到粉身碎骨。

  這也是為何詭異中的頂級,騰迅和騰根之瞳尋找方法隱蔽自身,甚至不惜「一氣化三清」的緣由。

  他們還沒有信心能扛過天劫。

  只有想盡一切辦法,將天劫來臨的時間,往後拖延。

  「那……現如今,何處可調兵?」

  李弘聲音沙啞,不知是心情低沉,還是焦慮:「我大唐在西域經營數十載,西域商路至關重要,絕不能有失。」

  「陛下。」

  蘇大為既然已經站出來,就打算把問題解決。

  他走到方才的沙盤前:「以臣之見,不如將遼東的叛亂也說明一番,然後再綜合權衡,如何調配作戰資源。」

  這話令李弘微微一震,頷首道:「兵部尚書所言有理,那……程將軍,就請你將遼東之事說與大家聽。」

  程務挺叉手應命。

  他接過蘇大為遞上來的竹枝,微微欠身答謝,然後徑直走到代表遼東的地圖和沙盤前。

  「陛下、天后,諸位大臣,請看這是遼東地圖,這裡,是安東都護府……大都護府的勢力在前些年,因打破高句麗,一直延伸到鴨綠水邊。

  但是再深,則力有未逮。

  所以在故高句麗的平壤城、百濟熊津城,各設都督府控扼。

  原本平安無事,但是近幾年來,事情出了點變化。」

  程務挺身材高大,面貌酷似乃父程名振。

  鼻隆口闊,說話中氣十足,一眼便知是武將世家出身。

  兩膀寬闊,面貌似威嚴,行走間,仿佛一頭蓄勢的猛虎。

  縱然數十斤鐵甲穿在身上,也輕若無物。

  他走到地圖一側,手中竹枝則是在東海外一條長蟲似的島嶼上點了點:「這裡是倭島,原本被我唐軍拿下,但後來大軍撤回,原地只設了幾處鎮兵,並設立扶桑城,歸於熊津都督劉仁軌麾下。

  泰山……咳,前些年那倭王高市被赦回倭國,結果此人處心積慮,密謀叛亂。

  最後不但將扶桑城攻下,還一統倭島的九州、四國等地,自封……東日天皇。」

  這話一出,李弘還沒說話,武媚娘先自大怒,叱道:「好大的膽子!」

  珠簾一聲響,竟是太后武媚娘甩開珠簾出來。

  這位大唐天后,面籠寒霜。

  如敷粉的臉上,眉心一朵花瓣,鮮艷奪目。

  頭上金冠鳳翼,華麗而優雅。

  一身鮮紅朝服鳳披。

  闊大的長裙拖曳至地。

  兩旁各有宮女慌忙上前,替武后牽起裙裾。

  長長的裙擺如鳳凰的尾羽,絢爛華美。

  武媚娘含恨一甩大袖,聲音森然:「此賊竟敢自稱天皇,為何沒人告訴哀家?」

  程務挺手臂一僵,心中暗呼不妙。

  這種事,下面都是清楚的,至於為何沒往上報。

  很簡單,放倭王回倭島,乃是聖人和武后這二聖共同的決定。

  更說明白點,當年下令的可是武后您本人。

  說不定,放高市回去,便是武后自己的意思。

  結果此人回去,便斬殺大唐鎮軍,重奪權柄,還誘殺了劉仁軌。

  又自封天皇。

  實乃梟雄之輩。

  但這事,能跟李治和武媚娘講嗎?

  哪個不長眼的敢和皇帝講,因為你下的令,所以這人反了。

  這不等於指著和尚罵禿子?

  和直接罵領導沒水平,有何區別?

  都是政壇上摸爬滾打的老賊,誰也不是傻子。

  這種得罪二聖的事,誰愛干誰干。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說大家都太平。

  說了一定有人腦袋要搬家。

  反正不可能是天皇天后受罰。

  最後板子還是打在下面人身上。

  哪個不長眼去揭蓋子?

  整個大殿,一時死寂。

  程務挺心中暗自叫苦。

  為了不刺激到武后,他已經刻意避開提泰山封禪了,沒想到還是刺激到她。

  大殿上前,李弘一臉驚訝的看向武媚娘。

  就見武后雙手合抱於腹,大袖如兩翼垂落。

  鳳眸挑起,帶著冷笑。

  「哀家自是天后,這小小倭賊竟敢自封天皇,他想做甚?」

  這麼一說,眾人方才恍然大悟。

  天皇與天后,這本是大唐二聖,李治與武媚娘的封號。

  如今一個東隅小島,區區賊酋也敢自號天皇。

  那豈不是向大唐武后瘋狂挑釁:我是你老公?

  約等於這麼個意思。

  雖然人家高市開始未必想到這一層。

  武媚娘話音方落,階下立刻有數名大將站出,呯的一聲,跪地叩首:「太后,主辱臣死,請許臣一萬精兵,臣定當衝上倭島,活捉高市,獻於太后階下。」

  好傢夥。

  武媚娘一發飆,在場的大將軍中,至少有三位衝出來表決心。

  一旁的閻立本等文臣看得目瞪口呆。

  但是下一秒,立刻反應過來。

  慢著。

  比起西域那邊兇猛地大食人和反叛的突厥人,似乎東面的倭島比較好欺負?

  這等於是白撿的功勞。

  只要唐軍登島,那還不是刷人頭立軍功的大好機會?

  西面的敵人太兇。

  東面那些手下敗將,似乎還可以打打主意?




章節目錄